首页 理论教育 胆汁性腹膜炎

胆汁性腹膜炎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胆汁性腹膜炎是胆管术后的—种严重并发症,但不多见。胆汁漏入腹腔后,对机体有毒性。胆汁具有内向性进行性局部坏死作用。胆汁漏出的量少,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腹膜炎症状,但可有低热、右上腹或右髂窝部局阳性压痛。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早期胆汁性腹膜炎,多因手术失误造成,如缝合不当、结扎线脱落、胆管损伤等。若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多需及早剖腹探查。已放置腹腔引流的胆汁性腹膜炎,主要观察引流情况。

胆汁性腹膜炎是胆管术后的—种严重并发症,但不多见。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常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胆汁漏入腹腔后,对机体有毒性。胆汁具有内向性进行性局部坏死作用。胆酸对心脏、肾脏、血液、毛细血管及其他与之接触的组织均有毒性作用。其中尤其是甘胆酸钠和胆酸钠有破坏细胞膜的作用,可妨碍机体的生理和防御机制,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大量胆盐吸收入血液后,可产生毒性作用或致死作用。

【原因】

(1)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松脱。

(2)术中损伤胆管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处理不当。

(3)误切肝胆管而未察觉。

(4)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未重新腹膜化,创面有胆汁渗漏。

(5)胆管与消化道吻合口愈合不良,缝合不当,致胆汁渗漏。

(6)胆囊造口的引流管或胆总管内T管周围缝合不严,管周胆汁渗漏。

(7)胆囊造口术或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引流管移位滑脱。

(8)有时肝脏活检,胆囊、胆管穿刺、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后也可引起胆汁外漏。

(9)胆管远端金属杆探查扩张,损伤十二指肠后。

【临床表现】

胆管术后胆汁漏入腹腔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与混入腹腔内的胆汁的量、速度,以及有无继发感染有关。胆汁漏出的量少,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腹膜炎症状,但可有低热、右上腹或右髂窝部局阳性压痛。有时即使漏出量很多,由于漏出的速度比较缓慢,也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急性腹膜炎刺激症状。患者可有脉搏增快、轻度黄疸、腹胀、体温正常或出现低热。继发感染后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如不及时处理,可突然恶化死亡。腹部检查可见上腹或右季肋部压痛,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并逐渐向全腹部扩散。胆汁量不多时,可形成右上腹局限性囊性包块,有时包块可消失,同时出现腹膜炎症状。如果胆汁漏出量大而快,同时有大量液体和电解质渗出到腹腔,可导致血容量减少。若同时有继发感染,可迅速发展到休克,甚至死亡。临床表现为脉搏增快、体温升高、继之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较冷等症状。腹部检查时可发现腹胀、腹式呼吸运动受限、右上腹及全腹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细胞比容增高,有血液浓缩现象。有继发感染者,白细胞及中性细胞均增高。生化检查示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非蛋白氮增高。为确定胆汁性腹膜炎存在,可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和碱性磷酸酶(正常),碱性磷酸酶可在胆红素增高后48h开始升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亦可行腹腔穿刺。B超检查对诊断也有所帮助。

【处理】

(1)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早期胆汁性腹膜炎,多因手术失误造成,如缝合不当、结扎线脱落、胆管损伤等。若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多需及早剖腹探查。术中要吸净腹腔内胆汁,并以盐水冲洗,对缝扎不牢或损伤处应再缝扎和修补。木后应放置腹腔引流。

(2)已放置腹腔引流的胆汁性腹膜炎,主要观察引流情况。对于通畅的腹腔引流管,不至于使漏入腹腔的胆汁在腹腔内扩散。此时,可采用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使胆汁漏溢局限化,并保护好伤口周围皮肤勿受胆汁腐蚀,经静脉给予抗生素。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通常2~4周可获得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