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肝郁气滞导致腹痛腹泻

肝郁气滞导致腹痛腹泻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自述腹泻反复发作3个月余。经乙状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迭进温肾健脾、收敛固涩之剂效果不显。随访1年,未见复发。患者有慢性腹泻已年余。辨证为气滞血瘀,肠道气机失畅。

★ 从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论治

【病案】 患者,女,45岁,1998年2月18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腹泻3年余,近日来黎明前腹泻,小腹胀坠痛,窘迫而泻,泻下为黏液样便,但无脓血。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曾服小檗碱(黄连素)、诺氟沙星(氟哌酸)及中药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药未见明显效果。刻下症见:面色暗滞,纳差,舌质紫暗,舌苔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大肠气机失畅。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15g,赤芍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枳壳10g,延胡索10g,黄连5g,山楂15g,柴胡8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忌食油腻及辛辣之物。

二诊:服药3剂后,小腹痛及腹泻大减。药已中病,原方继服。

三诊:又服药5剂,晨泻已止,胃纳增加,仅有小腹胀满时感不适。继用上方加木香10g,调治10天而愈。

【按语】 五更泻的治疗,一般多从温肾健脾固涩入手。但《医林改错》云:“五更天泻……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有瘀血。”据此,本例并非脾肾阳虚之证,乃为血瘀之证,故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正中病机。虽未采用止泻之药而泻自止,说明气滞血瘀之证,绝非健脾温肾所能收效。(王海霞.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举隅.北京中医,2005,3:187)

★ 从气滞血瘀,肠道气机不畅论治

【病案】 黄某,女,46岁。自述腹泻反复发作3个月余。近数月来晨起则泻,少腹坠痛,窘迫而泻,泻后则舒,泻下为黏液样便,色晦暗,无脓血。经乙状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迭进温肾健脾、收敛固涩之剂效果不显。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少腹坠痛,纳差,舌质暗紫,舌苔薄白,脉弦涩。辨证属气滞血瘀,肠道气机失畅。治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枳壳10g,赤芍10g,延胡索10g,制香附10g,柴胡9g,黄连6g,鸡内金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忌食膏粱厚味、海鲜及辛辣之品。

二诊:服药3剂,少腹痛及腹泻减。药已取效,原方再服。

三诊:又服药6剂后,晨泻已止,纳食增加,唯有时感少腹不适。继用上方加广木香6g,调治半个月,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医林改错》云:“五更天泻……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总提上有瘀血。”又云“泻肚日久,百方不效”为“肚腹血瘀”。故治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正中病机,虽未用止泻之药而泻自止,说明气滞血瘀之证,绝非健脾温肾所能收功。(黄邦萍.血府逐瘀汤验案2则.江西中医药,2000,5:25)

★ 从肠道气滞血瘀论治

【病案】 李某,女,45岁,1988年2月8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腹泻已年余。近数月来晨起则腹泻,少腹胀坠痛,窘迫而泻,泻后则舒,泻下为黏液样便,色晦暗,但无脓血。经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曾服过百炎净、小檗碱(黄连素)片、诺氟沙星,中药屡投参苓白术散、四神丸及收涩止泻剂之类,未能显效。刻诊:面色暗滞,胃纳差,舌质暗紫,舌苔白,脉弦涩。辨证为气滞血瘀,肠道气机失畅。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黑山楂15g,香附10g,枳壳10g,黄连4g,柴胡8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忌食膏粱厚味、海鲜及辛辣之品。

二诊:服药3剂,少腹痛及腹泻减。药已取效,原方再服。

三诊:又服药6剂后,晨泻已止,胃纳明显增加,唯有少腹时感不适。继用上方加延胡索10g,调治10天而愈。

【按语】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慢性肠道病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或血性便,腹泻每天可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里急后重,半数病例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些久病者在晨间则腹痛腹泻,痛情迁延,受邪或饮食不节则容易复发,经久不愈。本病隶属中医泄泻的范畴,病因较为复杂,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脏腑失调等因素,但关键是脾胃功能障碍。脾胃功能障碍的原因诸多,有外邪影响,有脾胃本身虚弱,有肝旺乘脾,还有命门火衰、脾失温煦的“五更泻”。五更泻多责于脾肾阳虚,因黎明之时,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治疗应从温肾健脾、固涩入手。(廖秋源.血府逐瘀汤的临床运用.江西中医药,2001,4: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