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奇经(任脉

奇经(任脉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经文,男子的阳跷为经脉,阴跷为络脉,女子正好相反。阴阳跷之分别在合太阳经脉入脑以后,而今天针灸学依据《难经》二十八难从足跟就分开为阴阳跷,阴跷从内踝上行,阳跷从外踝上行,与内经之旨不符。后世妇科认为妇女带下之病属于带脉疾病。冲脉为经络之海,自身应该属于经脉,而带脉、阴维、阳维是否经脉,内经没有明确说明,后世把任、督、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共称奇经八脉。

在《脉度》中明确指出任、督、跷和六经脉一样是“气之大经隧也”,即是说它们也是经脉。不过跷脉是“少阴之别”应该属于少阴经脉。

任脉循行路线是:《骨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督脉循行路线:《骨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督脉不但贯脊络脑,而且贯心属肾,通过这些重要脏器,这些重要器官的疾病应该与督脉相关,可惜内经对于督脉所属的疾病讲得太少,后世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所以临床应用很少,值得今天临床研究。

跷脉循行路线:《脉度》“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蹻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寒热病》“足太阳……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故跷脉合于太阳,入脑与睡眠(瞋目、瞑目)相联系,与今天脑主睡眠相吻合。按经文,男子的阳跷为经脉,阴跷为络脉,女子正好相反。阴阳跷之分别在合太阳经脉入脑以后,而今天针灸学依据《难经》二十八难从足跟就分开为阴阳跷,阴跷从内踝上行,阳跷从外踝上行,与内经之旨不符。再则,在《脉度》中,计算跷脉长度时,只计算左右两脉,如果阴阳跷从足跟就分开,左右就应该是四支脉的长度,就应该是三丈而不是一丈五尺。

冲脉:除了是血海而外,《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冲脉既是经络之海,自然其自身必然是大经脉,它的循行路线是:《骨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附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文中“灌诸精”,精当为阴之误。《动输》“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跗上,入大趾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五音五味》“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黄帝曰: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其故何也?宦者独去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带脉:内经讨论得很少,《痿论》“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合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这两段经文都没有讲清带脉的始末及路线,只是大致定位带脉在十四椎和腹气街,内经只说是足痿的病因,而难经按带字之义,认为“回身一周”,即如束带。后世妇科认为妇女带下之病属于带脉疾病。

阴维、阳维:内经也讨论得很少,《刺腰痛》“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内经关于它们的路线没有明白的描述。足太阳有飞阳穴,《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从《刺腰痛》文中,飞阳之脉并不是阴维。

冲脉为经络之海,自身应该属于经脉,而带脉、阴维、阳维是否经脉,内经没有明确说明,后世把任、督、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共称奇经八脉。但是内经在《刺腰痛》中还提到“解脉”“同阴之脉”“衡络之脉”“会阴之脉”“昌阳之脉”“散脉”“肉里之脉”,由于内经都仅仅在这里提到一次,其始末及循行路线都没有论述,虽然按理也属于奇经,当然,内经没有说明白这些脉是经脉还是络脉或者是孙脉,只有经脉才能称为奇经。但后世无论中医理论还是针灸学都没有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