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久卧瘫痪的人可服氯化钾恢复吗

久卧瘫痪的人可服氯化钾恢复吗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起病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较少见,有遗传史,童年起病,常因寒冷或服钾盐诱发,白天发病。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很少见。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发病较慢,病程较长,除四肢瘫痪外,脑神经常受损,脑脊液检查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尚须警惕个别患者仍有心律不齐,治疗困难,且可因室性心动过速猝死。

【流行病学】 国内为散发性,以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常见。部分病人伴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衰竭和代谢性疾病。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起病于青年(15~25岁),男性多于女性。少数可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较少见,有遗传史,童年起病,常因寒冷或服钾盐诱发,白天发病。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很少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除甲状腺、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失调可为本病的原因外,许多对糖代谢、水与电解质平衡有影响的情况也可引起类似周期性瘫痪的发作。钾和糖代谢障碍是构成本病发病机制的主要方面;内分泌功能障碍与肌无力症状之间亦存在复杂联系。

【病理变化】 发作期光镜下呈现肌纤维中有圆形或椭圆形囊泡形成,间歇期可以恢复,但不完全,肌纤维间可见数目不等的小空泡;晚期病例主要改变为骨骼肌纤维局灶性坏死,肌核中移、肌纤维大小不均匀、结缔组织增生等。数十年后可见肌纤维萎缩。

电镜下见囊泡为扩大而增生的肌浆网和终池,并通过横管与细胞外液相通。

【临床表现】

1.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1)常于青少年起病。多见于男性。

(2)发病常在晨起或半夜睡醒后。饱餐、剧烈运动常诱发。

(3)四肢对称性瘫痪,以近端较重。严重病例颈肌、躯干肌、呼吸肌甚至吞咽肌也受影响。多者一天发作数次,少者一生中仅1~2次。40岁以后发病者逐渐减少,直至停发。若并发于肾上腺肿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则发作常较频繁。发作后可有持续数天的受累肌肉疼痛及强直。频繁发作者可有下肢近端持久性肌无力和局限性肌萎缩。

(4)瘫痪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对电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

(5)影响心肌,可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6)瘫痪持续数小时,有时长达1周以上。

(7)发作时血清钾在3mmol/L以下,最低可达1~2mmol/L,心电图有低钾改变,U波出现,P-R间期、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2.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1)少见,常在10岁左右起病。

(2)剧烈运动后卧床休息、寒冷和服用钾盐能诱发。

(3)临床表现同低钾性瘫痪,也以下肢近端较重,一日多次或一年一次。但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肌肉疼痛和痉挛。进食,一般活动,静注钙剂、胰岛素或肾上腺素均可终止发作。事先给予能增加钾排泄的醋氮酰胺及氢氯噻嗪等利尿药可预防发作。对诊断有困难者,可做诱发试验:口服氯化钾(3~8g)常可诱发肌无力或使原有瘫痪症状加重。

(4)部分病例面肌、舌肌有肌强直。

(5)发作时血清钾在5mmol/L以上,心电图有高钾改变。

3.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1)很少见,常在10岁发病。

(2)临床表现同低钾性瘫痪,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0d以上,甚至数周)。患者极度嗜盐,限制食盐摄入或补钾可诱发,给予氯化钠可使肌无力减轻。

(3)血清钾正常,用钾盐治疗无效。

【辅助检查】

1.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发作时血清钾降低(2~3.5mmol/L),尿钾排出减少,可能与糖代谢紊乱致使钾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有关。心电图表现常比血清钾降低早,常有低血钾改变如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降低、U波明显且常与T波融合。

2.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发作时血清钾高于正常水平,发作时心电图改变,开始T波增高,QT间期延长,以后逐渐出现R波降低,S波增深,ST段下降,P-R间期及QRS时间延长。

3.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血清钾无变化。

【诊断】 根据周期性短暂性发作性肢体弛缓型瘫痪,结合发作时血清钾和心电图的改变,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发病较慢,病程较长,除四肢瘫痪外,脑神经常受损,脑脊液检查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血清及心电图无低钾性改变。电生理检查MCV、SCV、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异常。

2.伴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低钾性瘫痪 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吸碘率增高。有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同时并有双侧肢体锥体束征。

3.醛固酮增多症 有高血压、多饮、多尿,尿中丢失钾而有低钾表现,甚至全身麻痹。

4.钡中毒 除有四肢对称性瘫痪外,尚有肌束震颤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前有进食富含可溶性钡过多的食盐或药物史。对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类药物有效。

5.瘫痪型棉酚中毒 多发生于产棉区和有进食生棉子油的病史,肢体瘫痪,也伴有血清显著降低和相应心电图改变。但肢体瘫痪均以近端为重,有时不能抬头、咀嚼、肌肉有压痛,且常伴有较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对氯化钾治疗有效。

6.药物诱发低血钾麻痹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甲状腺素、氢氯噻嗪、呋塞米类利尿药、抗精神病药物(酚塞嗪类、碳酸锂)以及治疗溃疡病的生胃酮等药物,也可诱发低钾性麻痹,应结合病史注意鉴别。

【治疗】

1.低钾性瘫痪

(1)发作期治疗:成人一次口服或鼻饲氯化钾4~10g(儿童以0.2g/kg体重计算),以后再继续服用氯化钾1~2g,3~4/d,或螺内酯200mg,3/d,至完全恢复后停药。病情严重时可静脉滴注10%氯化钾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1000ml中,氯化钾总量相当于40mmol/L,浓度为0.1%~0.3%,输钾速度不宜过快,在2~3h滴完(即1min输入5ml左右),使每小时速度不超过氯化钾1.5g(或20mmol/L)。每天输入的总钾量也不宜过多,视病情严重程度每天可输1~2次,总量不超过8g(即100mmol/L)。对有呼吸肌麻痹者,应及时给予人工呼吸、吸痰、给氧。心律失常者可应用10%氯化钾30ml、胰岛素10U加5%葡萄糖液1000ml静脉滴入。但禁用洋地黄类药物(缺钾时心脏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高,易出现洋地黄毒性反应)。

(2)间歇期的治疗:发作较频繁者,可长期口服氯化钾1~2g,3/d,或氯化钾2g每晚睡前服用。如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肿物者,应进行相应的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尚须警惕个别患者仍有心律不齐,治疗困难,且可因室性心动过速猝死。

(3)预防:平时应避免过劳、过饱和受寒等诱因。对肾上腺素、胰岛素、激素类药物应慎用或禁用,若发作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可在月经来潮前2~3d即用氯化钾2g,3/d,连续服用1周左右,发作频繁者,应限制食盐摄入量,并可服氯化钾或螺内脂以预防发作。

2.高钾性瘫痪

(1)发作时治疗:①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注(钙离子可直接对抗高血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②胰岛素10~20U加入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滴。③4%碳酸氢钠溶液200~300ml静滴。④醋氮酰胺250mg,3/d,或氢氯噻嗪25mg,3/d。⑤钙喘灵喷雾吸入,每次200mg,30min重复1次,可见速效(能促使钾离子在细胞内积聚)。⑥如因高血钾引起心脏传导功能阻滞时,可用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以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2)间歇期治疗:①对发作频繁者,可适当服用潴钠排钾类药物预防,如醋氮酰胺250mg,2~3/d,氢氯噻嗪25mg,2~3/d;二氯苯二磺胺100mg,1/d;9a-氟氢皮质酮0.1mg,1/d。②也可使用减少蛋白分解代谢的药物如苯丙酸诺龙25mg或丙酸睾酮25mg,均隔天1次肌注。③此外碱性药物的服用也可使血清钾浓度降低,对防止或减少发作频度也有一定的效果。④控制钾盐的摄入,如青霉素钾(100万U含有65mg钾,相当于125mg氯化钾)及1周以上的库存血(血浆内含钾高达30mmol/L)等。平时经常摄食高盐、高糖饮食。⑤应寻找并解决诱发高血钾的可能原因,如疟疾因其溶血使细胞内钾进入细胞外,高热、寒战及剧烈的运动可因肌肉剧烈收缩,也可使血清钾盐浓度升高。

3.正常钾性瘫痪

(1)发作期治疗:可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入,并尽量服用食盐,服用排钾潴钠类药物如醋氮酰胺或激素。但排钾过多又可从本型转化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应引起重视。

(2)平时应服用高盐高糖饮食,发作频繁者可适当服用排钾潴钠类药物,以预防或减少其发作。氟氢可的松每日0.lmg,口服,可预防发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