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蓝花酒证

红蓝花酒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红蓝花酒证与温经汤证,皆属宫寒血瘀证。但温经汤证所主为宫寒与瘀血并重,以少腹冷痛且满,暮则发热为特点;而红蓝花酒证不仅宫寒,更有瘀血阻,故以少腹冷痛,痛性如针刺,拒按为特点是其不同。病届半月,经医服药未能奏效。证属产后血虚,风邪侵入,阻滞经脉。经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某医处以加味四物汤后,恶露止,腹痛亦减。改用红花15克,益母草30克,入酒60克煎。

【证象】 腹痛:妇女产经前、经期或产后腹中刺痛,拒按,喜温恶寒,兼见产后恶露不尽,或经行不畅,色暗红有块,脉弦或涩。

【证质】 风邪侵袭,瘀血阻滞。

按:妇人在经期或产后,最易感受风冷邪气,邪气乘虚侵入腹中,与血气相搏,滞于胞中,以致瘀血阻滞不行,而常感腹中刺痛而拒按;甚至影响月经,往往在经前腹痛加重,喜温恶寒,或产后恶露不尽,经行不畅。色暗红而有块,脉弦或涩,皆瘀血阻滞之征。

【证治】 活血祛瘀,利气止痛。

【证方】 红蓝花酒方(图21-8):

图21-8 红蓝花酒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1味,用黄酒100毫升,煎取50毫升,每服25毫升,疼痛不止,再服25毫升。

或用白酒泡红花饮服。

按:红蓝花,即今之藏红花,或谓番红花。《本草纲目》载“红花黄兰,其花红色,叶颇似兰,故有兰名”。“红兰花即红花也,生汉梁及两域”。性味辛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酒性辛温,行气活血,用其煎药,更助药力。合用可使血行瘀散,经脉通畅,则腹痛自止。

原文明言,致病之因:“六十二种风”,为何不用祛风药而用活血药呢?这是因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缘故。

【类证辨析】 红蓝花酒证与温经汤证,皆属宫寒血瘀证。但温经汤证所主为宫寒与瘀血并重,以少腹冷痛且满,暮则发热为特点;而红蓝花酒证不仅宫寒,更有瘀血阻,故以少腹冷痛,痛性如针刺,拒按为特点是其不同。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中枢性痛经,功能性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兴奋心脏,增加冠脉血流,扩张周围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兴奋子宫,降低血压,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抗炎,镇静等作用。

【医案选例】

(1)韩某,女,28岁。1981年6月10日就诊。患者产后27天,腹痛当脐左右,窜痛不定,甚则如刺难忍,口渴不喜饮,胃呆纳滞,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病届半月,经医服药未能奏效。诊其脉沉细弦,舌淡苔腻而润。证属产后血虚,风邪侵入,阻滞经脉。因遵仲师明训。方用:

红花10克,以米酒1碗,煎减半。分2次温服。

次日腹痛减半,纳增神振,大便得行,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再予2剂,腹痛痊愈,诸证平息。惟感肢体倦怠,经当归芍药散加减2剂调理,得收全功。经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陈振智医案)

(2)汤某,女,26岁。1982年1月10日诊。初产恶露未尽之时,过食生冷而发生腹痛已3月。某医处以加味四物汤后,恶露止,腹痛亦减。而后腹痛时作,缠绵不休。昨晚突然腹中刺痛,时而增剧而昏厥,随后经至排出少量瘀血块,腹痛减轻,手足欠温。刻诊:腹痛连及腰胯部,月经时来忽止,患者形体肥胖,面部色青,舌质紫黯,脉弦涩有力。此为恶血瘀阻。治以活血通经。处方:

红花50克,入酒60克煎;分3次服。

1剂后,排出大量暗黑色血块之月经,腹痛减轻。改用红花15克,益母草30克,入酒60克煎。连服3剂而愈。随访一年,未见异常。

(王明宇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