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者属支饮证,服木防己汤后,饮邪未去,气机阻滞,饮邪结聚未能消散,故于木防己汤中去石膏,恐其辛凉而不利于化饮,加茯苓、芒硝软坚散结,消导水下行。综合脉证,诊为膈下痰饮阻塞,湿热蕴结脉络所致,故拟木防己汤散痞坚除湿热。

【证象】 支饮:木防己汤证,而见心下痞坚甚,大小便不利者。

【证质】 饮停胸膈,证偏实者。

按:支饮偏虚者,服木防己汤后正气复饮邪消可食;如服之不愈,又见二便不利,则属支饮偏实者,饮邪聚结成实,气虽暂行而饮邪复聚,水停气阻,而成此方证。

【证治】 通阳破结,益气利水。

【证方】 木防己去石膏茯苓芒硝汤方(图11-7):

图11-7 木防己去石膏加苓硝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5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渣;下芒硝,再微煎。分2次温服。

按:木防己汤去石膏之寒凉;加茯苓以淡渗利水化饮,芒硝以软坚散结,适用于支饮偏实者。

【类证辨析】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与枳术汤证,均有心下痞坚之证,但证质各异。前者属支饮证,服木防己汤后,饮邪未去,气机阻滞,饮邪结聚未能消散,故于木防己汤中去石膏,恐其辛凉而不利于化饮,加茯苓、芒硝软坚散结,消导水下行。而后者病属水气病,病因脾虚气滞,饮邪结于心下,兼有腹胀,以气滞为重,故以枳实、白术行气散结,以健脾利水。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膜炎,肺心病,肺气肿,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等。

现代研究】 参见木防己汤证。

【医案选例】

(1)范某,女,57岁。慢性肝炎腹满胁痛数年,最近5个月来,突然发现左下肢水肿日渐加重,热痛而行动不便,某医院诊为静脉炎。住院治疗3个多月无效。出院后,改请中医,以活血通络解毒、祛风除湿清热治之,仍无效。审其证,除下肢水肿、疼痛、发热、行动不便外,并见心下痞坚,咳嗽气短,口干口苦,舌苔黄白而腻,脉沉紧。综合脉证,诊为膈下痰饮阻塞,湿热蕴结脉络所致,故拟木防己汤散痞坚除湿热。处方:

防己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石膏15克,茯苓10克,芒硝4克。

服药6剂,水肿热痛及心下痞坚之状均大减;继服10剂,水肿疼痛消失,仍以上方服10剂,以善其后。

(朱进忠医案)

(2)朱某,男,17岁。1975年9月17日初诊。1月前感冒后发现右项有一肿块,大如碗豆,渐大如水核桃,伴发热,当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肿大(待查)。经抗菌消炎等西药治疗,肿块不消。转中医行气解郁,化痰软坚之剂不效。证见:患者右项肿块2.0cm× 1.5cm,质偏硬,皮色不变,推之可动,稍有压痛;体温37.7℃;肢体酸胀,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口渴,舌偏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滑。血沉:37毫米/小时。此乃风湿痰火互郁,寒热虚实交错,治当寒热并进,补泻兼施。处方:

防己、连翘、浙贝、茯苓各10克,生石膏、太子参各15克,桂枝、玄明粉各4克。

4剂后,热退身舒,便顺尿畅,肿块消其大半,质变软,去玄明粉,加郁金8克,又进3剂,肿块消而诸证已,血沉降至10毫米/小时,半年后,未见复发。

(牟重临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