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祛风散寒化滞剂(风寒挟滞证)

祛风散寒化滞剂(风寒挟滞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本方由19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挟食滞证。风寒感冒挟食滞证多因平素蓄有食积,复受风寒侵袭所致。总之,以表有风寒、内伤食滞者均可应用。西医之胃肠型感冒病而见此症状者,属此范围。 本药为疏风解表,散寒化湿,健胃消食之剂。用于感冒属风寒挟湿、内伤食滞证,或夏月乘凉饮冷食、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急性胃肠炎等。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急性胃炎见此症状者,可以按此辨治。

10.午时茶(颗粒)

【药物组成】 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炒六神曲、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

【方义分析】 本方由19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挟食滞证。风寒感冒挟食滞证多因平素蓄有食积,复受风寒侵袭所致。风寒宜温散而食积宜消导,故方中以具有辛温发散作用的藿香、紫苏叶、白芷、羌活、防风为君药,发散在表之风寒;以苍术、厚朴、陈皮、枳实、山楂、麦芽、六神曲、柴胡为臣药,前三味辛温行气,健脾和胃,后三味中山楂酸温消肉积,麦芽、六神曲甘温消食积,合用则健胃消积,即平胃散与焦三仙,复以枳实之下气消积,柴胡之疏肝理气助其力;以川芎、连翘、甘草为佐药,川芎可助诸药走血,清其络,食积于中本易生热,连翘清脾热兼制大队温药之热性,恐其太过,甘草以调和诸药;以桔梗、前胡、红茶为使药,桔梗、前胡引诸药入肺,宣肺解表,化痰止咳,红茶以领诸药入脾胃,和中化滞。全方有解表和中,消积滞,化湿浊之功,实系藿香正气散与败毒散之合方而稍有加减,对感冒风寒而内伤食积者最为适宜。

【临床运用】 本药系表里兼顾之解表和中剂。多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内伤食积、寒热吐泻、水土不服等。使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濡而缓或滑等。总之,以表有风寒、内伤食滞者均可应用。

1.感冒挟食 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不思饮食,腹胀,舌苔白厚,脉濡滑。西医之胃肠型感冒病而见此症状者,属此范围。

2.吐泻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泄泻,泻下清稀而不甚臭秽,痛喜温按,口淡不渴,发热恶寒有而不重或无,舌苔白腻,脉濡缓。西医之急性胃肠炎而见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

3.水土不服 表现为初到异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呕吐泄泻,倦怠畏寒等。西医之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过敏性肠炎等而见上述表现者,可按此辨治。

【制剂与规格】 ①颗粒剂:每袋6克;②药茶:每袋2.5克。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①颗粒剂:成人一次1袋,一日1~2次,小儿酌减;②药茶:一次2袋,开水泡服。

【注意事项】 无积滞或属风热感冒者不宜。

【配方来源】 《陈修园医书全集·经验百病内外方》。湖北省药品标准(1981年)。部颁13册36页。中国药典2000年版399页。

11.调胃消滞丸

【药物组成】 厚朴(姜汁制)、羌活、广东神曲、枳壳、香附(四制)、半夏(制)、防风、前胡、川芎(酒蒸)、白芷、薄荷、砂仁、草果、木香、豆蔻、茯苓、苍术(泡)、广藿香、乌药(醋制)、甘草、紫苏叶、陈皮(蒸)。

【方义分析】 本方由22味药组成。方中羌活、白芷、紫苏叶、广藿香、薄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为主药;厚朴、木香、枳壳、香附、砂仁、乌药、陈皮理气燥湿,半夏、苍术、豆蔻、草果燥湿健脾、和胃化湿、降逆止呕,合为辅药;川芎活血止痛,前胡发散风寒、止咳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健胃消食、解表化湿,行气止痛之功。

【临床运用】 本药为疏风解表,散寒化湿,健胃消食之剂。用于感冒属风寒挟湿、内伤食滞证,或夏月乘凉饮冷食、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急性胃肠炎等。临床指征为:发热头痛,嗳腐吞酸,消化不良,腹痛泄泻,呕吐等。

1.暑湿 身热微恶风寒,汗少,肢体酸困,头晕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清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夏季胃肠型感冒而见上述症状者,可按此方辨治。

2.消化不良 脘腹胀满,胃痛,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象滑数。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急性胃炎见此症状者,可以按此辨治。

【制剂与规格】 丸剂。每瓶(袋)装2.2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每次1瓶(袋),每日2次。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勿食生冷油腻之物。

【配方来源】 部颁11册162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104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