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 嘱
【说明】
1.外科换药
(1)寒湿凝络、血瘀脉络用冲和膏或回阳玉龙膏,外敷,1次/日。
(2)明显红肿用如意金黄散,外敷,1次/日。
(3)湿热阻络,热毒浸络,疮面腐肉不脱用九一丹撒于疮面,外敷1次/日。
(5)胬肉不消者,将平胬丹撒于疮面,外敷一效膏,1次/日。
(6)腐肉已脱,脓汁将尽,肉芽生长缓慢用生肌散撒于疮面,外敷一效膏或白玉膏,1次/日。
(7)寒湿凝滞可将附子、干姜、吴茱萸等分研粉蜜调,敷于患肢涌泉穴,1次/日。
(8)切口无菌换药: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一般可用75%乙醇或0.5%~1.5%碘伏液。
2.中药熏洗 寒湿凝络、血瘀脉络中药治以当归15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15g水煎待温熏洗,30min,1次/日。
3.针灸疗法
(1)体针:上肢取合谷,内关,曲池;下肢取足三里、血海、解溪、三阴交、阳陵泉,复溜为主穴,昆仑、太溪、委中为配穴。强刺激,留针15~30min,1次/日
(2)耳针:取交感,皮质下,趾、跟等穴,强刺激,捻转持续0.5~1min。
4.手术选择
(1)手术治疗只是促进血运和重建动脉供血,以改善因缺血引起的后果。病变早期,可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常能取得近期效果。早期高压氧治疗有一定效果。
(2)动脉主干局段性闭塞,远侧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时,可行动脉旁路转流术或血栓内膜剥脱术;若为小动脉阻塞时,可行游离血管蒂大网膜移植术。
(3)病变晚期,肢体远端已坏死者,应行截肢术。
(1)绝对禁烟,防寒防潮。在患肢严重缺血时,局部不要过热,否则组织代谢旺盛而供血不足,加重局部缺血,加速坏疽。
(2)避免外伤。任何局部外伤,都可能成为感染及坏疽的开始,使病情恶化。
(3)患Ⅰ期和Ⅱ期患者可适当锻炼,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伯格运动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患肢抬高45°,维持1~2min,坐起双下肢垂于床边2~5min,并活动足和趾10余次,然后再仰卧床上2min,如此反复进行,每日多次。
二、用药说明
(一)西医对症处理
1.药物治疗
(1)妥拉唑啉25~50mg,3次/日,口服。
(2)烟酸50mg,3次/日,口服。
(3)罂粟碱30mg,3次/日,口服。
(4)右旋糖酐-40500ml,静滴1~2次/日,10~14d为1个疗程,间歇期7d。
(5)精制蝮蛇抗栓酶1 U加入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滴,1次/日,21d为1个疗程。
(6)前列腺素E1100~200μg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内缓慢静滴,1次/日,15~20d为1个疗程,间歇1周。
2.对症治疗
(1)止痛:不应长期使用。可用强痛定片30~90mg/次,口服,或强痛定注射液100mg肌注,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注。
(2)抗感染:有明显感染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肌注或静滴。
(3)支持治疗:久病体弱或病情较重者应采取支持治疗。补充维生素、脂肪乳、白蛋白等,纠正水、电解质(钾、钠、氯、钙)紊乱,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液。
(4)如出现溃疡、坏疽,局部应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并适时合理地进行外科清创处理。
3.高压氧疗法 每日治疗1次,每次3~4h,10次为1个疗程,间歇1周可进行第2疗程。
4.手术治疗
(1)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本手术更适于动脉病变较局限,侧支循环基本建立,血流仪检测出搏动血流和临床表现趋向于改善的Ⅰ期或Ⅱ期患者。一般切除患侧腰交感神经节2~4节。其可降低血管张力,扩张血管,改善皮肤供血。
(2)血管重建术:本手术适于动脉高位节段性的闭塞而远端血管通畅的患者。术前必须做动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可采取动脉直接手术,动脉间接手术,分期动静脉转流术等,其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症状。
(3)大网膜移植术:本手术适于小腿动脉完全阻塞的Ⅱ期或Ⅲ期患者。采用大网膜移植术,或游离大网膜移植术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促进疮面愈合。
(4)足溃疡坏死组织清创术:湿性坏疽或表皮干性坏疽而皮下继发感染,应剪开坏死表皮,充分引流,用双氧水,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并采取“蚕食”方法,分次切除坏死组织直至暴露新鲜肉芽,可用抗生素湿敷或中药外敷。若足趾呈干性坏死,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可在“高位”切除足趾,切口部位应皮温皮色良好,无肿胀,缝合切口。
(5)小腿截肢术:适于坏疽范围未超过踝关节以上,且感染后炎症浸润没有超过小腿下1/3,截肢面皮瓣和肌肉弹性良好者,截肢平面选择适宜安放假肢。术后加强膝关节伸屈功能。
(二)中医辨证用药
1.寒湿凝络 治则温阳通脉,祛寒化湿。方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黄15g,肉桂10g,姜炭10g,白芥子10g,鹿角胶10g,麻黄10g,赤芍15g,桃仁10g,牛膝20g,甘草10g。
2.血瘀脉络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20g,川芎20g,白芍10g,当归10g,生地黄15g,地龙20g,牛膝20g,丹参10g,土鳖虫10g,延胡索10g,枳壳15g,甘草10g。
3.湿热阻络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药用四妙丸加减:苍术20g,黄柏20g,薏米20g,牛膝20g,泽泻15g,苦参15g,桃仁15g,红花15g,地龙10g,鳖甲珠10g,甘草10g。
4.热毒侵络 治则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方药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金银花30g,玄参25g,当归1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g,生地黄15g,牛膝20g,牡丹皮15g,赤芍10g,地龙15g,水蛭5g,甘草10g。
5.气血两虚 治则补养气血。方药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0g,川芎10g,熟地黄10g,白芍10g,黄芪20g,肉桂10g,甘草10g,丹参20g,红花10g。
6.肾阳虚 治则温补肾阳。方药用附桂八味丸加减:附子10g,肉桂10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5g,甘草10g。
7.肾阴虚 治则滋阴补肾。方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5g,甘草10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