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是指癌细胞逃脱宿主的免疫监视,使癌细胞免受宿主的攻击而继续生长。机体内有一系列的免疫监视机制,但癌细胞还是可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和免疫监视。大多数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很弱,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性应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或丢失,从而肿瘤细胞不被免疫系统识别。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细胞易被机体消灭。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为免疫系统在识别和干扰恶性肿瘤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免疫监视最初由F.M.Burnet提出。他认为胸腺依赖的免疫细胞,即T淋巴细胞,不停地对机体有否发生异常改变进行扫描,对发生改变的细胞进行破坏消灭。

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是指癌细胞逃脱宿主的免疫监视,使癌细胞免受宿主的攻击而继续生长。这涉及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机体的免疫状态及两者之间的比势。机体内有一系列的免疫监视机制,但癌细胞还是可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和免疫监视。

1.癌细胞的抗原性弱或抗原减少。大多数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很弱,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性应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或丢失,从而肿瘤细胞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2.组织相容复合物(MHC)表达异常。某些肿瘤细胞表面MHC-1类抗原表达降低或缺失,致使CTL对肿瘤细胞上的抗原不能识别,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3.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或被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可能被某些物质所覆盖,如肿瘤细胞可表达高水平的唾液黏多糖或表达肿瘤激活的凝集系统,这两种成分均可覆盖肿瘤抗原,因而不能被宿主的淋巴细胞识别,也就无法发挥杀伤作用了。血清中存在封闭因子(blocking factor)可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从而使癌细胞逃脱效应细胞的识别,免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

4.肿瘤细胞抗原加工的下调,不能将特异性抗原提呈给宿主T细胞,可能是其逃避免疫监视机制之一。

5.黏附分子(adhesion milecule)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在肿瘤逃逸免疫攻击方面亦有一定的作用,如某些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可使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的免疫监视。

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细胞易被机体消灭。抗原性很弱的自发性肿瘤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因而得以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并有选择的存活与增殖。由于早期肿瘤细胞量少,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而待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形成瘤细胞集团,此时肿瘤抗原编码基因已发生突变,可干扰免疫识别过程,使肿瘤细胞得以漏逸。此种现象称为肿瘤细胞的逃逸(sneakin through)。

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某些对免疫监视敏感的肿瘤被消灭,而不敏感的肿瘤活下来,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选择”(immunoselection),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抗原的凋变或抗原性很弱的自发性肿瘤不能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或者对免疫攻击不敏感,因而得以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并有选择的存活与增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