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赤芍药。
【方义分析】 妇人宿有胞宫瘀结,致妊娠胎动下血,此时不去瘀血则胎元难安,但若行散过度又恐损胎,本方缓消癥块,乃两全之法。方中用桂枝温通血脉;茯苓渗湿益脾,既有助于行瘀血,亦有利于安胎元,共为君药。宿有瘀血癥块,郁久多能化热,故又配伍味辛苦寒的牡丹皮、赤芍合桃仁以化瘀血,并能清化瘀热,共为臣佐药。丸以白蜜,是取其缓和诸祛瘀药的药力,起到缓消的作用,以之为使。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
【临床运用】 本方原为瘀血留结胞宫,胎动漏下不止而设,具有去瘀消癥之功。主要用于治疗腹中癥块,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血色紫暗,腹痛拒按等症。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小腹癥块,妊娠漏下。此方用途甚广,如经闭不通,月经量少,经行腹痛,产后恶露不行等,凡属血瘀所致者,均可应用。
1.小腹癥块 表现为小腹内有包块,常固定不移,或伴月经量多,舌边紫,脉沉涩。西医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等见上述症状者,属此范围。
2.带下病 表现为腰骶酸疼,小腹疼痛经前加重,带下色白或微黄,月经量多,舌边有紫斑,苔薄白,脉细涩等。西医之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见上述症状者,可用本方治疗。
3.产后恶露不尽 表现为恶露淋漓不绝,量少,色污浊,或夹血块,少腹疼痛拒按,或有包块,舌质正常或见瘀紫,脉象弦涩等。西医之产后胎盘残留见上述症状者,属之。
【制剂与规格】 ①蜜丸剂。每丸重6克;②胶囊,每粒装0.31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①蜜丸:每次1丸,每日3次,食前温开水冲服,如未见效,可每次服2丸;②胶囊,一次3粒。
【注意事项】 本方用于妇人妊娠有瘀血者,只可缓图,不能过急,因此,应严格掌握剂量,慎勿多服。对孕妇无瘀血者忌用。
【配方来源】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山西省药品标准(1984年)。中国药典2000年版549页;2010年版984页。部颁1册1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