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A16型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可自愈,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CoxA16)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可自愈,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病原学】 EV71和CoxA16均属于肠道病毒群,属RNA病毒类的小RNA病毒科。EV71对一般的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如抗乙醚乙醇、煤酚皂液等一般消毒剂;耐低温、耐酸,如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存活,但对氧化剂敏感,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对紫外线敏感。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感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由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病从口入,也可通过气溶胶播散。

3.易感人群 人对EV71和柯萨奇A16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年龄越小的婴幼儿越易感,幼儿园、托幼机构常是群体发病疫点,小学校学生也常被传染有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更多见。

【发病机制】 病毒自咽部或肠道入侵,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组织繁殖,引起口、咽、消化及呼吸道表浅炎症,主要通过淋巴引流入血,产生病毒血症,根据病毒习性在到达周身各器官或皮肤黏膜等处时进行定点繁殖,引起病变。CVA16和EV71主要在口腔黏膜、皮肤远侧端、皱褶处定位复制,产生小红斑、丘疹及疱疹,此时从水疱液、鼻咽部采集的病毒分离标本阳性率高。周身病理变化受病毒损伤不同脏器而异,如EV71比柯萨奇A16的毒性强,入侵多或复制量大,则可以在心、脑、肺、肝等多处广泛组织损伤和坏死。患儿可出现心脑功能急剧失代偿,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肺血管渗透性增加而死亡。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多与脊髓灰质炎相似。

【临床表现】

1.普通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10d,平均3~5d,最短在24h内,可无明显前驱症状,多数患者突然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下降等症状。多在1周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肌阵挛、频繁抽搐、眼球震颤或共济失调等;查体时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常见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泡沫痰液;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啰音。

(3)循环系统表现:可见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轻度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重症病例则见血糖升高。

3.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4.病原学检查 特异性柯萨奇A16型、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柯萨奇A16型病毒或EV71病毒(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阳性)。

5.血清学检验 自患者血清中查出特异性肠病毒如柯萨奇A16型、EV71的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诊断】

1.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治疗】

1.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2.重症病例

(1)应用降颅压药物:甘露醇、呋塞米。

(2)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有效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护理】

1.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哭闹,减少消耗。

3.保证水和营养供给: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给予温凉、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发热时多饮水。

4.观察病情

(1)体温、脉搏、血压: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患儿持续高热、心率增快、呕吐、精神委靡或嗜睡等,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好抢救准备。

(2)呼吸:定时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有无呼吸短促、口唇发绀、口吐白沫等肺水肿表现。肺水肿时,将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湿化瓶中加入20%乙醇,吸氧,控制液体速度。

(3)观察有无呕吐、肌阵挛或频繁抽搐、昏迷、颈强直等重症表现。

(4)观察手、足、口腔的疱疹情况。

5.对症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多数患儿出现口腔溃疡、疱疹,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症状,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饭前饭后应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对于严重口腔炎,使用激光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的疼痛期,且易接受。

(2)保持皮肤清洁:对出现皮疹的患儿,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每晚给患儿洗澡,洗澡时不用肥皂、沐浴露,并更换柔软的棉织内衣,衣着要宽松、柔软,衣被要清洁,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然后用软布吸干,可涂以鞣酸软膏或护臀膏,预防红臀。

(3)降温:持续高热,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防止小儿高热惊厥,不要用乙醇擦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频繁呕吐的患儿,应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以防误吸。

【预防】 按2009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要求如下:

1.个人防护 经常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婴幼儿餐具、奶瓶要清洗干净,避免接触患者,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

2.托儿所和小学 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要接触的物品清洁消毒,每日进行晨检,患儿增多时采取放假措施。

3.医疗机构 专设就诊区,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尚丽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