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错构瘤(chest wall hamartoma)为间叶组织的非肿瘤性增生,其主要成分为软骨,同时伴有动脉瘤性骨囊肿成分。病变发生于胎儿期,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发生于胸廓的胸膜外包块。也称为婴儿血管错构瘤、胸壁间叶错构瘤、间叶瘤(间质瘤)。
此种病变罕见,约40%的病例包块在出生时即很明显,但大部分患儿病变出现于出生后的1个月至1年,少数病例直到8岁才出现包块。CT和超声检查曾诊断发生于子宫的胸壁错构瘤。
一、病 因
本病系间叶性原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病变。
二、病 理
病变最大直径为3~7cm,切面为灰白色实性区域与充盈血液的囊腔间隔分布。
实性区域由成熟的透明软骨构成,亦有类似于软骨母细胞瘤的区域。经常可见到软骨内骨化现象,亦存在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的区域。囊性区域具有动脉瘤性骨囊肿的典型特征,血液湖周围围绕纤维间隔,间隔中含有反应性新生骨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三、诊 断
胸壁错构瘤表现为肋骨的包块或膨隆,大多数情况下,包块位于胸腔内,因此,婴幼儿常常发生呼吸窘迫。病变为胸廓内和胸膜外的包块,可发生于一个或多个肋骨,几乎总在肋骨的后方或侧方。少数情况下,病变在胸腔内呈多灶性或双侧性分布。
放射影像显示胸壁错构瘤为发生于肋骨内部的包块,部分矿化,可突入胸腔。受累的肋骨部分破坏,邻近肋骨变形。CT显示为膨胀性肿物,并伴有肋骨部分破坏。MRI显示,T1和T2加权像有信号和低信号交替的区域,反映病变的囊性和实性成分。
四、治 疗
完整切除病变肋骨可治愈。脊柱侧弯有时可成为术后并发症。
五、预 后
大部分病变未经手术治疗仍保持稳定,少数情况下,未行治疗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自发消退的病例亦有报道。
(周建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