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童做心脏彩超为什么都需要镇静

幼童做心脏彩超为什么都需要镇静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ECMO对极危重新生儿心脏手术前危重状态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减少由于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终末器官的功能障碍。小儿心脏手术后单纯的左心功能不全并不常见,循环衰竭常由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以及低氧血症所引起。由于受年龄及体重的影响,与小婴儿相比,年长儿童从ECMO切换至心脏移植的存活率相对要高。

一、概念及原理

ECMO的基本原理是将氧合器和动脉、静脉回路组合在一起,可以同时支持呼吸及循环功能,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ECMO期间,患儿的静脉血经过膜肺氧合后,由机械泵回输入静脉或动脉系统,使衰竭的心、肺卸负荷。并能有效的改善机体的低氧血症,排出二氧化碳,降低肺动脉压力,避免因长时间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气压伤或氧中毒,以及低灌注所继发的肝、肾功能障碍

2005年,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的数据显示:至2004年7月登记的ECMO已经达到29 000例,其中66%为新生儿呼吸衰竭(如胎粪吸入、持续胎儿循环、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ECMO的存活率达到77%。随着小儿心脏手术后因心肺功能不全使用ECMO频率的不断增加,虽然ELSO统计的ECMO用于心脏手术后心、肺功能不全的存活率尚不尽如人意,平均存活率在新生儿及小儿仅达到38%和43%,部分心脏中心超过50%以上。但这些患儿如果没有ECMO辅助,基本上100%的不可能存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ECMO确实给这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患儿带来了一线生存的希望。

决定ECMO成功的因素与患儿的年龄、体重、畸形的种类以及选择辅助的方式有关,也与各心脏中心开展ECMO的基础条件包括外科、体外循环技术有关。因此,考虑到同时并存的高治疗风险及治疗费用,如何更好地把握ECMO在小儿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撤离指征是治疗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ECMO的优点在于能够同时提供心肺支持,为心肺功能的恢复提供时间。因此,对小儿心脏手术后继发的左心功能衰竭或右心功能衰竭,均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一般仅使用右心房和主动脉插管就可完成ECMO的循环,但许多心脏中心都认为同时进行左心减压非常重要,因此常同时加用左心房引流管。与其他机械辅助手段相比,ECMO对抗凝的要求高,容易继发出血、心脏压塞及再次开胸止血的概率,同时也会增加全身感染的可能性。

二、ECMO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ECMO心脏辅助的适应证总体而言,主要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低心排血量,包括:①心肌病;②心肌炎;③心脏手术后脱离体外循环困难;④新生儿术前危重状态的稳定;⑤心脏手术后进展性心、肺功能衰竭;⑥肺动脉高压;⑦可复性的心律失常;⑧心搏骤停。

ECMO在心脏外科应用的绝对禁忌证主要包括:①不可治愈的、进展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②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③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④重要器官合并难以控制的出血。也有学者强调心脏手术后残留的心脏畸形也应作为ECMO的禁忌证,这类患儿的治疗效果往往很差。另外,实施任何一例ECMO前,均要做好可能心脏移植的准备。

高危ECMO的情况主要包括单心室病例,如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新生儿期行Norwood一期矫治术后,早年曾经因为难于调整平衡的体-肺循环血流量使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许多心脏中心采用金属夹部分阻断分流血管,避免肺血流量的大量增加,以保障体循环的灌注,提高了这类患儿ECMO的抢救成功率。

(一)新生儿术前危重状态的稳定

ECMO对极危重新生儿心脏手术前危重状态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减少由于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终末器官的功能障碍。主要的适应证包括:①重度主动脉狭窄导致的严重的低心排血量状态;②梗阻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伴发重度肺动脉高压;③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发的严重低氧血症。

(二)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

对反复试验仍脱机困难者常在手术室直接由体外循环切换至ECMO辅助,等待心肌功能的恢复。这类患儿往往因存在下述问题,存活率相对要低。如心脏畸形更为严重或复杂,合并难以控制的出血等。这种情况在考虑上ECMO之前,常先要评估患儿是否有心脏移植的指征。

(三)心脏手术后

小儿心脏手术后单纯的左心功能不全并不常见,循环衰竭常由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以及低氧血症所引起。总体而言,ECMO对心脏手术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进展性的心脏及呼吸功能衰竭,或者是急性心搏骤停,具有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心脏手术后的第一个24h之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心脏辅助或者卸负荷,有可能获得恢复的机会。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报道的一组病例存活率达到64%。

(四)心脏移植前的等待期

虽然ECMO可为心脏移植前的心脏提供等待的机会,并借此避免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但由于供体的匮乏以及ECMO可能并发的潜在合并症,如出血、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心脏移植的准备工作应该从ECMO运转一开始就要着手进行。ECMO辅助48~72h,如果心脏功能仍未出现恢复的迹象,就要立即开始心脏移植的评估与准备。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经验,是从ECMO到心脏移植的平均等待时间是6d,并且有55%的患儿顺利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由于受年龄及体重的影响,与小婴儿相比,年长儿童从ECMO切换至心脏移植的存活率相对要高。

(五)心肺复苏

对于急性心肺复苏(CPR)后快速建立ECMO辅助的问题,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突发心搏骤停后患儿给予标准的心肺复苏程序后,如果患儿仍未出现复苏迹象,一些儿童中心启动了ECMO的快速反应系统,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ECMO辅助。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ECMO的快速反应系统建立于1996年,至2003年止,150例ECMO辅助患儿中,总体出院治愈率达到57%。其中,52%的患儿启用了ECMO快速反应系统,这中间的抢救成功率达到52%。他们将ECMO设备24h置于ICU内待命,平时设备密封并保持二氧化碳预充。一旦需要使用,可以在15min内完成晶体预充,处于备用状态。

ECMO快速反应系统对心脏手术后的患儿提供快速、有效的循环以及呼吸支持,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后的早期病死率。

这种ECMO的快速反应系统可用于医院内多种场合的紧急救治。包括ICU、导管室、急诊室,以及非心脏的手术室。一般仅需要5min(经过1~2轮的复苏程序)的等待,以确定CPR以后患儿的心血管系统是否已进入稳定状态。如若没有,必须立即启动ECMO快速反应系统。有资料显示,凡CPR时间少于15min,存活率达100%。而CPR超过42min的,存活率仅达到55%。

三、ECMO装置及管理

(一)动、静脉插管

小儿心脏手术后ECMO的转流方式基本上都是选择静脉-动脉转流。插管方式多选择直接开胸后右房和主动脉根部插管;也可选择右颈内静脉-颈总动脉插管。大多数新生儿可使用8F的主动脉插管,多侧孔的静脉插管(8~12F)从颈内静脉置入,使引流孔直接在右心房内引流。如选择股动、静脉插管,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能够维持适宜泵速的插管管径会偏大,可能会增加血管损伤的可能。另外,从腹股沟到右房插管的路径比较长,会造成血流阻力的增加。所以,许多中心的选择是当静脉引流不完全时,从股静脉再插一根引流管,保证心脏能够完全被引空。

总体的观点是:如果患儿在手术室无法撤离体外循环机,毫无疑问,直接选择经胸右房和主动脉根部插管;如果患儿在返回ICU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难以控制的低心排血量,在选择插管方式时,除了要着重考虑插管管径与血泵转流之间的关系外,还需要同时权衡以下3个方面,包括出血的危险性、感染的危险性,以及颈动脉结扎的问题。

出血是ECMO转流期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手术结束后一定时间,患儿全身出、凝血系统的平衡再次建立后,二次开胸置管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文献报道的出血发生率为22%~77%。与之相比,颈动、静脉插管继发出血的严重性要轻很多,且更容易控制。

延迟心内置管会增加胸骨后感染的发生。统计数据显示,有明确培养结果的感染发生率为5%左右,病死率高达71%。

右侧颈内动脉以及颈内静脉是胸外插管的常用部位。许多医院为了防止出血和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在ECMO拔管后常规结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尽管担心颈内动脉结扎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但目前并无证据表明结扎后的患儿右侧颅脑损伤或发育与左脑有差别。

左室膨胀是ECMO运行中必须要避免的问题,特别是对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患儿而言,对左房压力的监测以及超声心动检查可及时发现上述情况。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安置左心引流管,行左心减压。心脏手术后的患儿可直接经胸放置,外周置管的患儿则需要在导管室或床旁超声引导下行房间隔扩张术。置管特别困难的患儿,也可通过增加ECMO流量,减少肺静脉到左心的回血量部分得到解决。

(二)基本设备组成

ECMO装置是一个密闭的系统,与心脏手术中应用的体外循环管路有重要的区别。因为ECMO系统去除气泡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连接整个ECMO管路前,静脉与动脉端的排气都非常重要。该系统通常由硅胶膜氧合器、热交换器、感应囊、滚压泵或离心泵组成。滚压泵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单,一次性管道价格低廉;缺点主要包括血液的损伤和微粒的产生、脱落。因此,滚压泵的使用通常限制在4h以内。婴幼儿及新生儿因体重轻,流量相对小,也可用于较长时间的循环辅助。离心泵的优点是体积小,预充量少,便于移动,血液损伤小,压力缓冲大,安全性高。

膜肺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同类型膜肺的使用寿命差别很大。在准备ECMO时,应首选有肝素涂层的膜肺,尽量避免因反复更换增加缺氧、出血、感染的机会。

氧合器血浆渗漏、氧合能力下降是ECMO管理中最常见的并发症。ELSO报道其发生率为7.1%~16.7%。血浆渗漏的发生与氧合器类型、跨膜压差、辅助流量、血液破坏程度等因素有关。由于Medtronic系统采用微孔型中空纤维膜式氧合期,渗漏发生的概率较高。跨膜压差决定于流量和动脉端压力,如动脉插管过细、流量过高容易发生漏出。血液破坏产生的游离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对氧合器也有潜在威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年来采用优斯特拉中空纤维膜肺,其抗渗漏的作用明显增强。文献报道,新型硅树脂膜式氧合器可联系使用30d而无血浆渗漏的发生。

四、ECMO期间的管理

ECMO期间的管理应建立在对患儿心肺功能、终末器官灌注、并发症(出血、菌血症等)和ECMO设备的综合评估上。

(一)循环管理

ECMO期间循环管理的宗旨是保持机体氧供-氧耗的平衡。氧运送=氧含量×心排血量(泵流量)。最佳氧含量可通过调节血HCT及膜肺的FiO2获得。HCT>40,膜肺FiO2<0.6可保证血液离开膜肺后处于充分的氧合状态。此时的氧运送完全由泵流量控制。适宜氧运送的评估标准为:血乳酸<1.5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70%,无代谢性酸中毒。

ECMO开始后的15min内,应尽量提高灌注流量至100~180ml/(kg·min),以尽快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让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衰竭的心脏减压。这个阶段的血管活性药物应减至维持平均动脉压的最低水平,维持平均动脉压新生儿>45mmHg;小儿以50~60mmHg为宜。

与单纯肺辅助不同,ECMO心脏辅助的目的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心脏的收缩及传导功能。随着患儿心脏功能及全身状况的改善,可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调整ECMO流量,一般以80~100ml/(kg·min)维持。但随着辅助流量的降低,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也要相应有所增大。适宜的灌注压力及流量可通过压力、皮肤颜色、酸中毒的纠正以及血乳酸的清除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在流量及药物调整之前,首先要重新评估动、静脉插管的大小及位置是否合适。ECMO新生儿平均动脉压低于30mmHg或小儿平均动脉压低于50mmHg时需要做出即刻的评估及调整。

ECMO期间应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维持顺行的房室传导,必要时可通过心外膜起搏器调整,以保证有效的体循环灌注和ECMO流量的稳定。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发生心室颤动时,心脏会胀,不及时纠正,会引发不可逆的心肌损伤。

部分患儿可能在ECMO早期因出血、引流不畅,继发急性心脏压塞。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安置ECMO的次日凌晨。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静脉管的回流,造成ECMO流量的降低。当务之急必须立即敞开胸骨止血。早期渗血严重者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以减少术后出血及用血量。抑肽酶对血小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ECMO期间的血小板应维持在(5~7)×109/L、Hb>12、HCT>40,维持胶体渗透压在15mmHg以上。辅助时间较长者,应注意补充新鲜血、血浆、凝血因子及血小板。

合并外周血管麻痹的患儿可少量应用去甲肾上腺素0.03~0.05μg/(kg·min),或血管加压素维持一定的血管张力。同时还要观察动脉波形的形态,波动性波形的出现表明心室功能开始恢复。

ECMO期间应每日复查X线胸片,以明确动、静脉插管的位置,以及肺间质水肿的进展情况。床旁超声检查对评估心室功能,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良,可配合应用一定剂量的正性肌力药物。左心引流管的放置有助于降低左房压及左心室壁的张力,降低进一步心肌损伤的发生。

单心室患儿ECMO期间的管理具有特殊性。使用ECMO过程中,对体-肺动脉分流的处理仍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体-肺循环流量的平衡可通过使用控制带或Bulldog钳部分阻断分流血管,以防止肺部血流过多、体循环灌注足的发生。在撤离心肺辅助的过程中再逐渐开放分流血管,可能有利于ECMO的成功。也有人认为,在ECMO过程中,可以对分流血管不做任何处理,但通过增大ECMO流量至200ml/(kg·min),也可弥补体循环向肺循环的窃血。而且,他们的结果显示,保持分流血管开放的病例预后要远远好于阻断分流血管者。近年来有人提出,左心发育不良Norwood一期手术后,如果患儿无明显肺部病变,可不连接膜肺,仅作为心室辅助装置使用。这样不仅简化了系统,也避免了抗凝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在流量、灌注压、心室减压及全身出、凝血系统的平衡稳定后,还需要对终末器官灌注的情况做出评估。比如,心肺复苏后ECMO辅助的患儿,神经系统的评估及保护就尤其重要。ECMO 12~24h常需要对头部持续降温,保持中度的低温状态(34~35℃。),以预防进一步的脑部损害。尽量避免持续使用肌肉松弛药,必要时可改为间断使用。镇静药的剂量也要降至最低水平,以便进行每日的临床评估。突然出现的心率、血压、皮肤颜色及瞳孔大小的变化,可能提示患儿有惊厥发作。应尽早借助头颅超声、脑电图及CT检查以明确脑部病变的程度,以决定是否应中断ECMO辅助。另外,肝、肾功能的评估和感染及消化道缺血的风险也是转流期间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

对脱离ECMO困难者,或者心肌功能没有获得预期的恢复,有必要对心脏畸形的矫治情况做进一步的评估。在超声心动检查的同时,必要时还做心导管检查明确残留畸形或予以干预。

(二)呼吸管理

ECMO早期的氧合和通气功能基本上由膜肺完成,自体肺应调整至休息状态。一旦达到期望的ECMO流量,即应开始降低呼吸机参数,以避免进一步的肺损伤。呼吸机参数设定参考ECMO前肺的顺应性(间质水肿),以及“肺休息”的原则。一般设为:潮气量7~9ml/kg时呼吸道峰压应<25cmH2O。在肺顺应性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呼吸频率(RR)12~16/min,吸气时间1s,FiO2 21%~40%,PEEP 5~10mmHg,可维持相对正常的血气,使肺在休息的同时,防止肺泡萎陷。

ECMO期间可继发短暂的肺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引发肺血管阻力及通气-血流比例的异常。允许一定程度的血流进入肺循环,有利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修复,预防脱机后的肺动脉高压。但由于肺静脉血回到左心后,会进入冠状循环。如果合并严重的低氧血症,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和心肌功能恢复的延迟。因此,与单纯肺辅助不同,心脏ECMO辅助期间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机械通气,以保证肺静脉出来的是氧合血。

ECMO治疗后最初24h,患儿可能会出现X线胸片渗出加重的表现,这种情况下不用增加呼吸机参数,肺部状况会随着强化利尿治疗或应用肾替代治疗(腹膜透析或超滤)后改善。适宜的肺部叩击和体位引流有助于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转流期间如果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出现膜前压的增高(>350mmHg)而膜后压没有变化,或者是膜肺出现血浆渗漏的情况,都是氧合器置换的指征。

(三)容量管理

对合并肺间质水肿,肺循环阻力较高的右心衰竭患儿,ECMO早期容量的评估与调整非常重要。因胸液的大量丢失,以及心功能不全造成的有效容量向组织及第三间隙的外渗,会加重容量评估的难度。总体的原则是,通过ECMO辅助一方面让心脏卸负荷,使受损的心肌得到充分的休息;另一方面,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体液的负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肺循环阻力和右心室的后负荷。体液负平衡的建立是顺利撤离心脏ECMO辅助的关键。在不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情况下,选择呋塞米1ml/kg负荷,之后按0.2~0.3mg/(kg·h)维持可获得有效的利尿效果。在最大限度的循环支持及强化利尿后,尿量仍<1ml/(kg·h)者,可在ECMO回路中应用血液滤过装置,去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及校正电解质。

(四)抗凝管理

抗凝管理是ECMO期间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使用肝素涂抹的ECMO系统,仍然需要在建立ECMO时给予全身肝素化,一般按3U/kg给予肝素。ECMO建立后可以给予半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或不予中和。随着肝素代谢,ACT将逐渐缩短,当ACT降至200s时开始追加肝素,通常由小剂量2~4U/(kg·h)开始,每2~3小时复查1次ACT来调整肝素用量。早期辅助流量较高时,ACT一般控制在140~160s即可。随着心功能的改善,泵流量的降低,ACT应维持稍高的水平,一般以160~180s为宜。

(五)其他

1.ECMO时患儿体温应保持35~36℃。温度太高,机体氧耗增加;反之,易发生凝血机制和血流动力血的紊乱。

2.ECMO期间应配合一定剂量的镇静、镇痛治疗,但肌松药并非必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曾成功治疗1例扩张性心肌病患儿,在ECMO第44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清醒ECMO时间20h。清醒期间患儿可以吃饭、饮水、交流和轻微活动,使ECMO对患儿心理及精神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也为清醒ECMO奠定了基础。

3.营养支持与抗感染。

五、ECMO的撤离

ECMO心脏辅助的撤离指征与单纯肺辅助不同,全面的了解心脏的生理、心肺间的相互作用,对脱机后血氧饱和度范围的预期评估是十分重要的。超过1周以上的ECMO辅助,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最终导致患儿的死亡。所以,对于撤离时机以及如何撤离的问题,在循环一旦稳定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例如,心脏手术后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导致的体外循环机脱离困难者,ECMO辅助24~48h或以后,配合NO吸入及一定剂量的正性肌力药物对右心的辅助,可顺利撤机。同样的情况,由于心脏残留畸形所致的手术后低心排血量或心搏骤停,在畸形矫治满意后大多也可早期撤机。顽固性心室功能不全的患儿,在ECMO辅助48~72h或以后,也要及时评价心室功能的恢复情况,必要时要开始做心脏移植的准备。心律失常心脏介入手术后ECMO辅助几小时后大多可平稳撤机。

其他一些情况,如严重心肌病或等待心脏移植患儿的ECMO辅助时间都相对要长一些。心脏手术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呼吸衰竭应用ECMO辅助的时间通常需要延长至2~3周。

对于心脏结构正常,单纯肺部病变ECMO辅助的患儿,脱机的进程有赖于肺部病变的恢复情况。在ECMO辅助过程中,中等剂量的正性肌力药物,配合体液平衡及电解质的管理,营养支持等措施即可达到对心脏辅助的要求。一旦肺的顺应性及气体交换功能恢复正常,X线胸片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肺部阴影消失,氧合不依赖于膜肺。循环稳定,并且已达到体液的负平衡,即可在镇静、肌松的情况下直接脱离ECMO。

心脏原因ECMO辅助患儿,通常需要在ECMO 48h后,根据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可以缓慢地降低ECMO的辅助流量,并进行超声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出现波动性血压波形,超声提示心室功能收缩良好,是心功能恢复的指标。这时,应逐渐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的辅助,多巴胺可增加至5~10μg/(kg·min),调整适宜的心脏前负荷,并根据肺顺应性及氧合的需要适当增加呼吸机参数。如将ECMO流量降至患儿血流量的10%~25%时,仍可维持适宜的血压,心房压及组织灌注,可考虑夹闭ECMO管道。这时候需要重新进行床旁超声检查评估心室的收缩功能、瓣膜功能、左室或右室流出道梗阻情况、心内分流的部位及血流方向是否适于脱机等,并且还要观察管道夹闭后是否合并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动脉血气、血乳酸水平以及静脉氧饱和度是反应管道夹闭后循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在终止ECMO 1~4h或以后病情稳定者,可拔除循环管道,大多数患儿选择次日关胸。

ECMO7d后出现下述情况,尽管心脏功能没有得到预期的恢复,也应考虑终止辅助:①不可逆的脑损伤。②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严重衰竭。③顽固性出血。④肺部出现不可逆损伤。

六、ECMO并发症与死亡的危险因素

尽管经过20余年的努力,心脏ECMO的存活率仍然明显低于心脏功能正常呼吸衰竭的患儿。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的数据显示:自1986年以来,新生儿ECMO呼吸辅助的存活率已经超过80%,而同一时期小儿心脏ECMO的平均存活率仅达到42%(37%~57%)。

有研究表明,下述一些因素与心脏ECMO的预后有一定关系。包括:①双心室矫治术后ECMO辅助的存活率要优于单心室矫治术。②在手术室安置ECMO的存活率低于在手术几小时后ICU内安置ECMO者。③很难找到ECMO前血流动力学及其他临床指标与ECMO的预后的关系,如代谢性酸中毒的幅度、正性肌力药物的辅助强度等。④ECMO过程中继发急性肾衰竭可能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ECMO存活者在转流后的第一个24h会有大量排尿。⑤转流期间出血、大量输血、残留心脏畸形、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者均为死亡的危险因素。⑥合并感染、ECMO前心搏骤停、转流期间血管活性药物依赖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增加死亡的因素。

ECMO辅助后心室功能的恢复情况也是我们判断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心室功能的恢复定义为在机器提供80%心排血量的情况下,外周动脉出现搏动性的压力波形。研究发现,ECMO存活者中96%的患儿均在72h内出现搏动性动脉波形。心脏ECMO辅助48~72h心室功能持续不恢复应视为ECMO的指征或考虑停止继续ECMO辅助。

成功脱机的病例,大多发生在ECMO辅助后几天的时间内。超过200h的ECMO辅助并不能改变生存率,反而会增加死亡。但这个“极限期”对急性心肌炎或心肌病患儿等待心脏移植者并不适用,这类患儿ECMO前的其他器官功能要好于心脏手术后的患儿,ECMO期间发生出血及全身感染的概率也要小一些。

心脏手术后ECMO生存率持续较低的原因可能与ECMO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有关。一项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69例心脏手术后ECMO死亡病例中,心功能持续不恢复者仅占16%,其余均因各类并发症死亡。ECMO期间的主要并发症包括①出血:发生在纵隔、插管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部位的大出血;②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或进展性心室功能不全;③神经系统:包括颅内出血、惊厥或脑梗死等;④机械并发症:插管损伤、移位或血栓形成,但一般不认为是死亡的危险因素;⑤急性肾衰竭:可与低心排血量所致肾的缺血、缺氧,以及转流期间血液破坏有关。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医师们的经验是:ECMO期间游离血红蛋白>800mg/L,应及时更换膜肺,否则会造成肾不可逆性的损害。

总之,在ECMO的临床实施过程中,任何一例ECMO应用前,首先要权衡的是适应证、并发症、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其次是ECMO的时机,早期ECMO辅助,尤其要在全身器官功能损害出现前安置,是提高ECMO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最后,ECMO期间的精细管理,预防并降低感染相关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进一步减少死亡的关键。

(王 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