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灭菌的要求是把微生物存活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因热力作用细菌活性消失,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一般用于细胞的粉碎以提取细胞组分和抗原制备。各种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芽胞抵抗力最大。2.监测 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菌消毒灭菌的效果常需用某些指标加以监测。

(一)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

1.消毒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2.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除或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灭菌的要求是把微生物存活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防腐 防止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 物体上不含活菌。

5.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二)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温度

(1)高温。因热力作用细菌活性消失,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多数无芽胞细菌55~60℃,30~60min即被杀死;100℃立即死亡,有芽胞的破伤风芽胞梭菌需煮沸3h才被杀死。分为湿热和干热两种。湿热:①巴氏消毒法:61.1~62.8℃,30min或者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②煮沸法:煮沸100℃,5min中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如水中加入2%碳酸钠,则可提高沸点至105℃,既杀死芽胞,又防止金属器皿生锈;③流通蒸汽灭菌法:100℃水蒸气消毒10~30min细菌繁殖体被杀死,对芽胞的作用不大;④间歇灭菌法:可杀死芽胞又使不耐高温物质免受影响;⑤加压蒸汽灭菌法:通常在103.4kPa的压力下达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所有细菌芽胞和繁殖体,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干热:①烧灼: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接种环、接种针、瓶口和试管口常用;②干烤:在密闭干烤箱内加温至160~170℃维持2h,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如一般玻璃器皿、注射器、瓷器。

(2)低温。在低温条件下,细菌代谢活动降低不再繁殖,能较长时间维持生命,故常用于保存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

2.日光和紫外线 发挥杀菌作用的日光主要是紫外线,波长265~266nm时杀菌作用最强。人工紫外线用低压水银蒸汽灯产生,照射的能量以单位时间内每平方厘米的微瓦数(μW)计算。紫外线常用于空气消毒。

3.电离辐射 微生物体中的水受电离照射后,产生自由基及自由基离子破坏微生物的核酸、酶和蛋白质致微生物死亡,适用于不耐热物品的灭菌。如X线、γ射线、高速电子等。

4.超声波 超声波通过液体时发生的空腔化作用破坏了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导致细菌死亡。一般用于细胞的粉碎以提取细胞组分和抗原制备。

5.滤过除菌 滤过是以物理阻留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微生物除去。所用的器具为滤器。过滤法用于不耐高温物品灭菌,如血清、抗毒素、抗生素等,超静工作台和层流室空气也用滤过法除菌。目前常用的有薄膜滤器。用于除菌的滤膜孔径为0.22μm。

6.干燥 干燥引起细菌脱水、蛋白质变性和盐类浓缩,妨碍细菌的代谢、生长、繁殖而引起细菌死亡。各种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芽胞抵抗力最大。

(三)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和种类

1.杀菌机制 ①使菌体蛋白变性或沉淀,如酚类(高浓度)、醇类、醛类、重金属盐类(高浓度)、酸碱类等;②干扰微生物酶系统和影响其代谢活动,如氧化剂、低浓度重金属盐类;③损伤细胞膜,如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等。

2.种类 ①氧化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②酚类:来苏、石炭酸、六氯酚等;③烷化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溴化甲烷、乙型丙内酯等;④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消毒净、杜灭芬等;⑤其他:醇类、醛类、卤素及化合物、重金属盐、染料及酸碱类。

(四)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及监测

1.影响因素 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同一种消毒剂的浓度愈高,作用时间愈长,杀菌效果愈好。但乙醇以70%左右浓度的消毒效果最好;②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幼龄菌对消毒剂比较敏感;③温度和酸碱度:升高温度可提高消毒剂的效果。各种不同消毒剂所需最适pH与消毒剂性质有关;④环境中的有机物及拮抗物质: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有机物与化学消毒剂的活性基团结合减弱其杀菌能力;⑤其他:包括湿度、穿透力、表面张力及拮抗物质等。

2.监测 各种理化因素对细菌消毒灭菌的效果常需用某些指标加以监测。常用生物指标为:①监测压力灭菌器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②紫外线杀菌效果监测则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