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卤烃类化合物损伤与防治

卤烃类化合物损伤与防治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极高浓度时可迅速引起人或动物麻醉或呼吸衰竭致死;高浓度时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融合性的支气管肺炎或肺水肿,其次影响肝、肾,较低浓度时发病的潜伏期较长。长期或反复低浓度吸入主要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无论对人或对动物,溴甲烷均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损害。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及急性肾衰竭。具体可参照内科治疗原则处理。

一、溴

【临床特点】

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主要经呼吸道排出体外,其毒作用与氯相似,对呼吸道及肺有强烈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1.短期暴露的影响 急性吸入中毒,吸入高浓度后,鼻咽部和口腔黏膜可呈褐色,呼出气中有特殊臭味,剧烈咳嗽、嘶哑、发绀、呼吸困难、发音异常、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样发作,可见眼球结膜着色。

2.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可有蓄积性,除表现黏膜刺激症状外,还可有头痛、心前区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关节痛等症状,以及神经衰弱综合征。

【处理措施】

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并对现场进行处理。较重的患者,给予氧气,对咳嗽及胸痛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眼用2%的碳酸氢钠液冲刺。

二、溴 化 氢

【临床特点】

1.侵入途径 可经呼吸道吸入、消化道食入和皮肤吸收。

2.健康危害 人吸入的最小中毒浓度为5ppm。溴化氢可引起皮肤、黏膜的刺激或灼伤。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min。若有灼伤,按酸烧伤处理。

(2)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三、溴 甲 烷

【临床特点】

1.侵入途径 接触者以呼吸道吸入为主。皮肤沾染有溴甲烷液体也可经皮吸收,特别是液态溴甲烷污染衣物、手套、鞋袜而不及时去除使皮肤接触时间长,吸收量较多。液态溴甲烷有致冷作用,对皮肤、黏膜有冷刺激,故很少有经胃肠道进入人体者。

2.毒理学资料

(1)急性毒性:LD50,214mg/kg(大鼠经口);LC50,5 300mg/m3,4h(大鼠吸入);小鼠LC501 540mg/m3,LC0800mg/m3。大鼠吸入2 000mg/m3×6h致死。极高浓度时可迅速引起人或动物麻醉或呼吸衰竭致死;高浓度时引起神经系统损害,融合性的支气管肺炎肺水肿,其次影响肝、肾,较低浓度时发病的潜伏期较长。急性中毒死亡病例尸检可见脑膜充血、脑水肿、出血、神经节细胞变性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部位在大脑皮质、基底核(苍白球)、小脑及周围神经等,肺充血、水肿;肾小管变性、坏死,肝小叶中央坏死或浊肿、脂肪变性等;尚有出血性胃十二指肠炎。

(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389mg/m3,98次,肺部可观察到很严重的肺炎;猴出现严重抽搐。长期或反复低浓度吸入主要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在车间慢性影响本品浓度为9.4~47.3mg/m3(同时有甲醇13.9mg/m3,硫酸1.8mg/m3),平均接触4.5~7.5h/d,工龄3个月至7年(多数在2年以下),部分工人中有明显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及性格改变。症状在开始时一般较轻,以后逐渐加重,个别工人以头晕和下肢软弱更为突出;并可同时出现视神经萎缩。

(3)代谢:本品可经肺、消化道和皮肤进入机体,一部分以原形经肺排出;另一部分随血流分布至全身组织,以在脂质丰富的组织中含量较多,在脑、心、肺、脾、肝、肾上腺及肾中可发现甲醇及甲醛。本品在体内水解形成无机溴化物,随尿排出。

(4)中毒机制:主要由于本品为强烷化剂,可使含巯基的酶甲基化而被抑制,如琥珀酸脱氢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氧化酶对神经组织的代谢均重要;本品还具有直接毒作用,是非特异性原浆毒,可使蛋白质变性。因溴甲烷甲基作用很强,一般认为可使任何物质作为甲基受体。无论对人或对动物,溴甲烷均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损害。接触高浓度后主要产生肺部充血、水肿并很快发展成大片融合肺炎或严重肺水肿,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如躁动不安、抽搐;很快转为抑制,表现为肢体麻痹、昏迷。接触较低浓度后,肺部反应可能延迟,但仍可能是致命的,可在数天后突发肺水肿。皮肤接触液态溴甲烷后,局部可有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或化学性灼伤。

(5)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不明确。有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400ppm;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mg/L;微核试验,大鼠吸入338 ppm(6h),14d。

(6)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3.临床特点

(1)潜伏期:一般4~6h,短者30min,长者可达5d。吸入极高浓度时可发生猝死。

(2)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头痛、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步态蹒跚、共济失调、言语不清、嗜睡等。严重者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出现昏迷、抽搐、癫样发作等。部分患者伴有周围神经病。

(3)精神症状:出现淡漠、谵妄、躁动、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甚至行为异常等。

(4)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及肺水肿等。

(5)严重病例:尚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或循环衰竭。国内还有发生迟发性肝损害的报道:1例患者于中毒后20d出现食欲缺乏、肝大、肝功能异常,肝活检病理所见符合中毒性肝病。

(6)眼和皮肤接触本品液体,可引起局部灼伤。

(7)实验室检查。血溴测定对诊断可有参考价值,血溴正常参考值在25μmol/L以下。日本学者认为尿溴对诊断也有价值,其正常参考值上限为12.5mmol/L(10mg/L)。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2.急救处理

(1)将患者迅速移离现场,换去受污染的衣物。皮肤被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冲洗。眼受污染时则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静卧休息,吸氧,密切观察。凡有明确接触者,不论出现中毒症状与否,均应观察至少48h,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3)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解毒药,治疗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基于溴甲烷可能对巯酶有抑制作用,可试用巯基类解毒药,如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等。可并用谷胱甘肽

(4)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及急性肾衰竭。控制输入液量及速度。及时纠正酸中毒。使用脱水药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等。具体可参照内科治疗原则处理。

(5)抽搐发作可用地西泮、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等。

(6)忌用溴剂及吗啡

3.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四、四氯甲烷(四氯化碳)

【临床特点】

1.本品为毒害品 有轻度的麻醉作用,四氯化碳及其分解产物可经呼吸道吸收,皮肤接触吸收也快。在体内代谢迅速,吸入后约50%以原形自肺排出,20%在体内氧化转化,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CCl4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也损害周围神经,但较突出的是肝损害。CCl4肝细胞内质网经羟化酶作用,产生自由基-C·Cl3,发生脂质过氧化,使内质网改变,溶酶体破裂和线粒体损伤及钙离子通透变化,引起肝细胞坏死。这是肝损害的可能原因。另外,CCl4还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导致肾损害。

2.短期暴露的影响 人口服2~4ml即致死。由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也能中毒,是最危险的溶剂。

3.长期暴露的影响 吸入过量蒸气,最初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头痛、呕吐,而后呈现麻醉状态,昏睡,有时在兴奋后失去知觉,最后肺出血而死亡。

4.临床表现 人对CCl4毒性易感性差别很大。吸入高浓度CCl4蒸气后,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等急性中毒症状,并可发生肺水肿、呼吸麻痹。稍高浓度吸入,有精神抑制、神志模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中毒第2~4天呈现肝、肾损害征象。严重时出现腹水、急性肝坏死和肾衰竭。少数可有心肌损害、心房颤动、心室早搏。经口中毒,肝症状明显。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及胃肠功能紊乱,少数可有肝大及肝功异常,肾功能损害罕见,视神经炎及周围神经炎也为数很少。

【处理措施】

1.人身防护

(1)吸入:蒸气或烟雾浓度不明或存在可检测出的浓度时,应戴有黄色标志滤毒盒的防毒面具。

(2)皮肤: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冲洗器具。

(3)眼:佩戴化学防溅眼镜或面罩。

2.急救处理

(1)吸入: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眼: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

(3)口服: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治疗主要对神经系统及肝肾损害对症处理。口服中毒洗胃时,可先用液状石蜡植物油溶解毒物,并严防吸入呼吸道。忌用肾上腺素及含乙醇的药物,以防诱发室性颤动和病症加重。尤其要注意防治肝、肾衰竭。出现肾衰竭时,可做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五、碘 甲 烷

【临床特点】

1.潜伏期 一般为12~36h。

2.神经系统症状 尤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为突出,早期可有头晕、头痛、乏力、眩晕、嗜睡、言语不清、表情淡漠、定向障碍等。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甚至昏迷死亡。有的并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

3.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以精神症状为主,表现先兴奋、后抑制,发生幻觉、狂躁等。

4.呼吸道症状 可有咽痛、呛咳等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等。

5.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加深加快,血气分析和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示代谢性酸中毒。少数患者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

6.接触性皮炎 皮肤接触本品液体或蒸气后,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局部有麻木、烧灼感。

7.实验室检查 测定血碘甲烷或尿碘,可有助诊断。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选择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对症及支持疗法。

(2)皮肤被污染后要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

(3)要及早防治脑水肿、肺水肿。积极纠正酸中毒,参见“溴甲烷”。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六、三氯甲烷

【临床特点】

1.吸入中毒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先出现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颜面及体表皮肤温热感、兴奋激动、欣快感、呼吸表浅,随后进入麻醉状态。严重者可迅速发生昏迷、呼吸麻痹和心室纤颤等。

(2)肝、肾损害:轻度肝损害可仅有肝功能异常,而其他中毒性肝病表现不明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2.口服中毒 先出现消化道刺激症状,口腔、食管及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继之出现麻醉症状,并可有肝、肾损害。

3.皮肤损害 皮肤接触局部可有烧灼感,出现红斑、水肿、水疱,可有冻伤等。

【健康危害】

1.人身防护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2)吸入中毒时,应迅速脱离现场,给予氧气,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药。口服中毒者,酌情给予催吐、洗胃和导泻。眼及皮肤被污染时,皮肤局部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充分冲洗;眼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充分冲洗。

(3)注意护肝治疗。

(4)忌用吗啡和肾上腺素。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雾状水、二氧化碳、沙土。

七、三氯乙烷

【临床特点】

1.吸入中毒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先出现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颜面及体表皮肤温热感、兴奋激动、欣快感、呼吸表浅,随后进入麻醉状态。严重者可迅速发生昏迷、呼吸麻痹和心室纤颤等。

(2)肝、肾损害:轻度肝损害可仅有肝功能异常而其他中毒性肝病表现不明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2.口服中毒 先出现消化道刺激症状,口腔、食管及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继之出现麻醉症状,并可有肝、肾损害。

3.皮肤损害 皮肤接触局部可有烧灼感,出现红斑、水肿、水疱;可有冻伤等。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1)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2)吸入中毒时,应迅速脱离现场,给予氧气,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药。口服中毒者,酌情给予催吐、洗胃和导泻。眼及皮肤被污染时,皮肤局部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充分冲洗;眼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充分冲洗。

(3)注意护肝治疗。

(4)忌用吗啡和肾上腺素。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八、三溴甲烷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对肝有一定损害。轻度中毒有流泪、咽痒、头晕、头痛、无力。严重者可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等。可致死。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选择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氧气呼吸器。

(2)眼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九、四氯甲烷(四氯化碳)

【临床特点】

1.本品为毒害品。有轻度的麻醉作用,对心脏、肝、肾有严重的损害。

2.短期暴露的影响。人口服2~4ml即致死。由呼吸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也能中毒,是最危险的溶剂。

3.长期暴露的影响。吸入过量蒸气,最初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头痛、呕吐,而后呈现麻醉状态,昏睡,有时在兴奋后失去知觉,最后肺出血而死亡。

【处理措施】

1.人身防护

(1)吸入:蒸气或烟雾浓度不明或存在可检测出的浓度时,应戴有黄色标志滤毒盒的防毒面具。

(2)皮肤: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冲洗器具。

(3)眼:佩戴化学防溅眼镜或面罩。

2.急救处理

(1)吸入: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眼: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

(3)口服: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十、1,2-二溴乙烷

【临床特点】

1.吸入中毒。主要表现呼吸系统损害,可有咳嗽、胸闷、气急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甚至死于心力衰竭、肺功能衰竭。

2.经口中毒。主要出现胃肠道刺激及肝、肾损害症状。曾有报道一例口服4.5ml(约0.14g/kg)致死病例,尸检病理见有肝脂肪性变及肺淤血。

3.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用作熏蒸剂时,必须2人同场施药,并佩戴防毒面具,穿工作服和戴乳胶手套。佩戴安全防护眼镜,在施药后应注意加强通风和清扫等工作。在生产和使用本品时,应尽量做到低温操作,加强操作地点的通风排毒。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有肝病、视网膜炎或肾功能不全者,应视为从事接触本品的禁忌证。

2.急救处理

(1)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者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泻。

(2)积极防治肺水肿,保护心、肝、肾功能。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一、二溴乙烷

【临床特点】

1.吸入中毒。主要表现呼吸系统损害,可有咳嗽、胸闷、气急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甚至死于心力衰竭、肺功能衰竭。

2.经口中毒。主要出现胃肠道刺激及肝、肾损害症状。曾有报道1例口服4.5ml(约0.14g/kg)致死病例,尸检病理见有肝脂肪性变及肺淤血。

3.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防护: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有肝病、视网膜炎或肾功能不全者,应视为从事接触本品的禁忌证。

2.急救处理 目前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积极防治肺水肿,保护心、肝、肾功能。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泻。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为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二、四氯乙烷

【临床特点】

1.眼、上呼吸道刺激反应。主要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流泪、咳嗽、胸闷、气急等。

2.神经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并可有腹痛、黄疸、肝大、肝区疼痛,甚至昏迷等。

3.尸检可见肝急性坏死,脑水肿和出血,心脏扩大,肺淤血、水肿,胸膜出血,肾水肿和脂肪变性。

4.国内报道1例化工厂检修工,因吸入和皮肤接触本品而致急性中毒,很快发生咳嗽、胸闷、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痛及双肺闻干啰音等,并有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眼结膜充血等刺激症状。经及时对症处理,2周后恢复正常。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在无密闭条件下,禁用本品作为溶剂。

2.急救处理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十三、二氯乙烷

【临床特点】

1.急性中毒。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乏力、步态蹒跚、颜面潮红、意识模糊,可伴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突发脑水肿,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谵妄、抽搐及昏迷等。有的患者在昏迷后清醒一段时间,再度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过数天后,可出现肝、肾损害。吸入中毒者,尚可伴有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甚至肺水肿等。

2.亚急性中毒。这是近10年来国内的主要发病形式,见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者。其临床特点:①潜伏期较长,多为数天至十余天;②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脑水肿,肝、肾损害极为少见;③呈散发发病;④起病隐藏,病情可突然恶化,部分患者颅压增高可反复出现;⑤重度中毒患者,病程中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和(或)癫发作。临床死因多因脑水肿并发脑疝。

3.实验室检查。呼出气1,2-二氯乙烷测定,可作为接触指标。

4.急性、亚急性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时,需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等疾患相鉴别。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有肝病、视网膜炎或肾功能不全者,应视为从事接触本品的禁忌证。

2.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移至新鲜空气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被污染皮肤,保暖,酌情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眼接触者,应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经口中毒者,应尽快用清水洗胃,或催吐、导泻。

(4)整个病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要注意脑水肿的突然发生及发病后病情的反复。积极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及早应用甘露醇、呋塞米及地塞米松等脱水治疗,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及时间,切勿过早停药,治疗观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周。

(5)出现癫样发作、肌阵挛,可选用地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等。

(6)肝、肾损害及肺水肿,治疗原则同内科。

(7)忌用肾上腺素,因其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3.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为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用水灭火无效。

十四、氯 乙 烯

【临床特点】

1.明确的接触史 急性中毒多由于抢修设备或意外事故吸入高浓度本品所致。通常多见于聚合釜清釜工。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接触后可很快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3.肝损害 少数患者发病数日后出现肝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如ALT升高等。

4.皮肤黏膜刺激 皮肤接触本品液体可出现局部麻木、红斑、水肿、水疱,甚至坏死。

5.眼接触 可出现怕光、流泪、充血等刺激症状。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2.应急处置

(1)患者迅速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眼、皮肤受污染时,应尽快应用大量清水充分冲洗。

(2)呼吸停止者,应行人工呼吸,供氧。

(3)密切观察,注意防治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时应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4)中毒性肝病治疗可参考内科。

3.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十五、三氯乙烯

【临床特点】

1.急性中毒

(1)明确的三氯乙烯接触史:潜伏期一般为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而无前驱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欣快感、步态不稳、易激动、意识障碍等麻醉前期表现。症状加重时,可出现幻觉、谵妄、抽搐及昏迷等。严重时,可很快发生呼吸麻醉、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

(3)周围神经损害:呈多发性脑神经麻痹。常见三叉神经受累,感觉受累尤为明显。其次,第Ⅰ、Ⅱ、Ⅲ、Ⅳ、Ⅴ、Ⅵ对脑神经也可受累。

(4)肝、肾及心脏损害:可有肝大、肝功能异常及黄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肾受累时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及肾功能异常,甚至急性肾衰竭。心脏受累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改变等。严重时可发生心室纤颤而猝死。

(5)口服中毒者,吞服后口腔和咽部有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明显,肝、肾损害也较突出。

2.药疹样皮炎 近10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三氯乙烯引起药疹性皮炎,认为可能是由于三氯乙烯引起的变应性皮炎。其临床表现一般先有发热,后出皮疹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和严重肝损害,部分还可伴有心、肾损害。皮疹呈剥脱性皮炎,部分为多形红斑、重症多形红斑(Tevens-Johnson Syndrome)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来势凶猛,病情严重。其发病特点:①有明确三氯乙烯接触史,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②一般于接触本品2~4周发病,也有短至6 d者;③呈散发性,同车间仅有1~2人发病;④再接触再发病;⑤部分患者作皮肤斑贴试验,显示对本品和(或)三氯乙醇、三氯乙酸呈阳性反应;⑥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皮疹酷似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所致“药疹”及猩红热、麻疹等传染病,诊断时须注意鉴别。

3.实验室检查

(1)尿中三氯乙酸含量测定,WHO建议50mg/L(0.20mmol/L)以上有诊断意义。正常值<20mg/L(0.08mmol/L)。

(2)皮肤斑贴试验,可有助于三氯乙烯疹样皮炎的病因确定。

(3)血ALT、AST、TBA、胆红素升高。

(4)嗜酸粒细胞增高。但与皮疹消长可不一致。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循环式氧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1)急性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有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心肺脑复苏。吸入患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脱去被污染衣物,应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被污染部位。对有意识障碍及心、肝、肾损害者,应尽早积极对症处理。出现三叉神经症状者,可口服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或针灸治疗。重症患者可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忌用肾上腺素及含乙醇药物。

(2)药疹样皮炎

①正确使用激素治疗,注意早期、足量和适量维持,一般可用甲泼尼龙40~120mg或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1/d,后视皮疹及全身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及维持时间,要注意减量过程中的反跳现象。

②注意合理用药,用药要小心谨慎,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避免交叉过敏。

③积极保护肝、肾(尤其要注意防治肝功能不全),防止感染。

④做好皮肤护理治疗。

(3)重症患者、药疹样皮炎患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三氯乙烯工作。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六、四氯乙烯

【临床特点】

1.明确的四氯乙烯接触史或过量误服史。

2.吸入中毒。

(1)眼、上呼吸道刺激:可有双眼灼痛、流泪、流涕、口干及咽喉不适等。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酩酊感等。重者可出现昏迷。

(3)部分患者可于中毒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

3.口服中毒。可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兴奋不安、精神错乱,甚至抽搐、昏迷。

4.接触性皮炎。近年国内曾有电子厂机板擦洗工接触本品而致“接触性皮炎”的报道,患者于工作7d后,四肢、躯干、颜面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口唇红肿、黏膜糜烂,并有肝功能异常,血ALT明显升高,类似三氯乙烯所致药疹样皮炎的临床表现。同伴也有2例出现同样皮损。患者车间空气检测,检出四氯乙烯。患者尿中检出三氯乙酸。

5.实验室检查。尿中三氯乙酸测定,可做诊断的参考。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氧气呼吸器。

(2)眼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处理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及对症治疗。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七、氯苯(一氯化苯)

【临床特点】

1.高浓度吸入主要是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恶心、口干、嘴唇麻木,及中枢神经麻痹症状。

2.有皮肤、黏膜刺激作用。

3.对血液系统及造血器官的损害较苯为轻。

【处理措施】

1.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其余根据情况对症处理。

3.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十八、多氯联苯

【临床特点】

PCB中毒病人有下列症状:痤疮增皮疹,眼睑水肿和眼分泌物增多,皮肤、黏膜、指甲色素沉着,黄疸,四肢麻木,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即所谓“油症”。与PCB长期接触的工人,常会发生痤疮皮疹,皮肤色素沉着,呈灰黑色或淡褐色,以脸部和手指为明显。全身中毒时,则表现嗜睡、全身无力、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腹痛、肝大、黄疸、腹水、水肿、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化验时可见肝功能异常和血浆蛋白减低。

【处理措施】

参见第五节中“苯”的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