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关系

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关系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有统计表明,功血的发病率约占妇科门诊病人的10%。有排卵型功血病人月经虽然有紊乱,但却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应注意出血的起止时间及出血量。可能与子宫内膜不同类型前列腺素之间比例失调或内膜纤溶系统功能亢进或子宫内膜及其血管组成改变有关。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系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有统计表明,功血的发病率约占妇科门诊病人的10%。按发病机制可分无排卵和有排卵型两大类,前者占70%。

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天(21~35天),月经期为3~4天(2~8天),月经量为35ml(25~80ml)。功血的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和(或)月经量异常,如经前期出血、经期延长、出血量多等。

(一)无排卵型功血

1. 分类 无排卵型功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青春期:青春期功血是指初潮后1~2年内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不完善,引起生殖内分泌紊乱造成的子宫异常出血。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正反馈机制建立不完善,无法诱导垂体的黄体生成素分泌高峰,因此虽然有卵泡发育,却不发生排卵,从而无黄体形成,导致月经周期后半期缺乏孕激素,而雌激素相对足够,从而引起本病。

(2)围绝经期:此类妇女对促性激素敏感性已降低,或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正反馈调节的反应性降低,因而可先出现黄体功能不足,随后排卵停止。卵泡发育成熟及退化不规则,由于雌、孕激素水平比例失常或完全没有孕激素的影响,可引起本病。病人会出现周期长短不一,经期长短不一,血量多少不定,即所谓的“三不规”。

(3)育龄期:可因劳累、流产、手术、肥胖或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等疾病的内外环境因素引起持续无排卵。

2. 病理生理 因为卵巢内有多个卵泡发育,无优势卵泡及黄体形成。发育中的卵泡持续分泌雌激素,却没有黄体分泌孕激素对抗,致使子宫内膜持续增殖甚至增生。若有一批卵泡闭锁,雌激素水平可突然下降,内膜因失去激素支持而剥脱出血;低水平雌激素维持在阈值水平,可发生间断少量出血,内膜修复慢使出血时间延长;高水平雌激素且维持在有效浓度,则引起长时间闭经,因无孕激素参与,内膜增厚而不牢固,易发生急性破裂出血,且血量汹涌,大概属于中医的“血崩”。

无孕激素作用的子宫内膜不能同步脱落,致使一处修复,另一处破裂出血,所以出现不规则出血和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且不易自止等。

(二)有排卵型功血

有排卵型功血是指不规则阴道流血,但有排卵者。有排卵型功血病人月经虽然有紊乱,但却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应注意出血的起止时间及出血量。

1. 经前期出血 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黄体功能不足或过早退化,产生孕激素不足,不能维持分泌期内膜的稳定性。

2. 经期延长 发病机制可能由于黄体萎缩不全,使黄体功能持续过久,孕酮虽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子宫内膜发生不规则剥脱,剥脱时间延长,经期亦出现延长;或者可能由于新发育的卵泡功能欠佳,分泌雌激素不足,内膜修复延迟或不良,也表现为经期延长。

3. 围排卵期出血 其发生机制与排卵期血内雌激素下降有关,雌激素的波动可能引起局部内膜少量剥脱。

4. 月经量多 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子宫内膜不同类型前列腺素之间比例失调或内膜纤溶系统功能亢进或子宫内膜及其血管组成改变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