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细胞移植疗法流程

免疫细胞移植疗法流程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免疫抑制药是一类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药物制剂。目前,临床已广泛用于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某些中草药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如我国研制的雷公藤总苷就是一种效果较为肯定的免疫抑制药。临床用雷公藤总苷治疗肾炎、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已取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免疫抑制药。

免疫抑制药(immunosuppressive agents,ISA)是一类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药物制剂。现已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

(一)微生物制剂

1.环孢素 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是一种从真菌中提取的新型免疫抑制药,CsA可与T细胞受体结合,改变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生化过程,干扰抗原信息的传递,并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IL-2的释放,CsA是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制剂。其缺点是易致肾损害,且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故应用时需严密观察。

2.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土壤真菌产生。与CsA一样,他克莫司可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且作用比CsA强10~100倍。目前他克莫司已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他克莫司对肾脏亦有毒性,因其应用剂量较小,故不良反应较轻。

3.麦考酚酸酯 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强效、新型的免疫抑制药,能选择性阻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用于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4.西罗莫司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mycin)可能通过阻断IL-2诱导的T细胞增殖而选择性抑制T细胞,用于抗移植排斥反应。

(二)激素

许多激素都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它可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阻止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阻止巨噬细胞释放IL-1。在一定浓度下,可控制淋巴细胞DNA复制。此外,尚能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使cAMP浓度升高,阻止血管活性介质的释放,抑制超敏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已广泛用于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三)免疫制剂

1.抗人T细胞及其亚群的单克隆抗体 利用杂交瘤技术,可制备出抗人T细胞表面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如CD4单抗可与CD4细胞结合,阻断CD4分子与MHC-Ⅱ类分子的反应,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或ADCC效应将CD4细胞清除,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动物实验中已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预防移植排斥反应及诱发免疫耐受性。

2.免疫毒素 免疫毒素是将具有导向能力的单克隆抗体与具有杀伤能力的毒素(如白喉外毒素等)耦联而成的制剂,注入机体后,可将毒素直接导向靶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免疫毒素对靶细胞虽有特异性杀伤能力,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体内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另外,因免疫毒素是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而发挥杀伤作用的,故可用于腔内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

(四)化学制剂

1.烷化剂 常用的烷化剂有氮芥、环磷酰胺等,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破坏DNA结构,从而阻断其复制,导致细胞凋亡,因此处于增殖期的细胞对烷化剂比较敏感。被抗原活化后的T、B细胞进入增殖分化阶段,对烷化剂也比较敏感,因此可达到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烷化剂中环磷酰胺的毒性较小,应用较为广泛,它对B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适当剂量下可明显抑制抗体的产生。环磷酰胺对T细胞不同亚群的敏感性不尽相同,Ts敏感,TH稍差。目前,环磷酰胺主要用于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2.抗代谢药 主要有嘌呤和嘧啶的类似物及叶酸拮抗药两大类。前者如硫唑嘌呤,能干扰DNA的复制;后者有甲氨蝶呤,主要干扰蛋白质合成。硫唑嘌呤对淋巴细胞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因此在器官移植时应用较多。

(五)中草药

某些中草药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如我国研制的雷公藤总苷就是一种效果较为肯定的免疫抑制药。实验证明,雷公藤总苷能明显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临床用雷公藤总苷治疗肾炎、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已取得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免疫抑制药。

(宋向凤)

【思考题】

1.什么是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区别?

2.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有哪些?简述其用途。

3.举出常用的几种活疫苗和死疫苗,并简述其优缺点。

参考文献

[1]朱道银.免疫学防治.见: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1-251

[2]张雁云.免疫治疗.见:周光炎主编.免疫学原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11-326

[3]富宁.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见: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7-275

[4]宋向凤.免疫预防.见:吕世静主编.医学免疫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9-202

[5]Ricart AD,Tolcher AW.Technology Insight:Cytotoxic drug immuoconjugates for cancer therapy.Nature Clin Pract Ocology.2007;4(4):245-255

[6]Roitt I.,Brostoff J,Male D.Immunology.6th ed.Harcourt Publishs Limited.2001:277-2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