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耐受的打破

免疫耐受的打破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机体APC负荷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浓度,如采用DC负荷人工合成肿瘤特异性抗原肽,或用免疫原性较人体肿瘤特异性抗原更强的同源异种分子免疫,打破免疫耐受。3.设计研制新型疫苗 机体对某些病原体免疫耐受,不能诱导抗体产生,可能由于T细胞针对载体表位(T表位)产生耐受,使B细胞得不到T细胞的辅助而致,为此,在设计研制疫苗时,可改变抗原分子的载体结构,免疫耐受可望被特异地终止。

在肿瘤和慢性持续性感染病的防治中希望打破免疫耐受。

1.提高抗原提呈及协同刺激能力 肿瘤细胞经常不表达或低表达MHC-Ⅰ、B7和CD40等分子,导致肿瘤细胞不能有效提呈抗原给T细胞或因缺乏第二信号,T细胞不能活化,因此通过向肿瘤细胞转染MHC-Ⅰ、B7和CD40等基因,提高其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活化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提高机体APC负荷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浓度,如采用DC负荷人工合成肿瘤特异性抗原肽,或用免疫原性较人体肿瘤特异性抗原更强的同源异种分子免疫,打破免疫耐受。应用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能诱导MΦ和DC上调表达MHC-Ⅱ分子,增强抗原提呈能力。

2.去除抑制性因素 可用抗免疫抑制分子如抗CTLA-4单抗或逆转抑制性调节T细胞如Treg的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肿瘤细胞可产生TGF-β,抑制免疫应答,故可用抗TGF-β抗体治疗。

3.设计研制新型疫苗 机体对某些病原体免疫耐受,不能诱导抗体产生,可能由于T细胞针对载体表位(T表位)产生耐受,使B细胞得不到T细胞的辅助而致,为此,在设计研制疫苗时,可改变抗原分子的载体结构,免疫耐受可望被特异地终止。如人工修饰HBsAg分子中起载体作用的多肽,而保留天然HBsAg中能激发中和抗体产生的抗原表位,这样的疫苗有可能打破HBsAg携带者对HBV的耐受,或使HBsAg疫苗无应答者产生应答能力。

4.多重抗感染 易发生变异的病原体,如HIV、HCV和甲型流感病毒等感染时,为防止病毒的不断变异使机体原有免疫力失效,或因变异产生拮抗肽抗原表位,应及早采取有效的多重抗感染治疗,尽早控制感染。

(李水仙)

【思考题】

1.免疫耐受的概念及其与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区别。

2.简述免疫耐受的机制。

3.简述免疫耐受与临床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邵启祥.免疫耐受.见:高美华,邵启祥,司传平主编.医学免疫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1-107

[2]龚非力.免疫耐受.见:何维主编.医学免疫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6-299

[3]陈慰峰.免疫耐受.见: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160

[4]谭立志,张艳.免疫耐受.见:沈关心主编.医学免疫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145

[5]谭立志,张艳.免疫耐受.见:夏克栋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1-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