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Laplace动物实验结果得出膀胱颈尿流动力学定律:尿道阻力与尿道长度和尿道壁张力成正比,与尿道内腔的直径成反比,认为成形肌管长度与控制排尿有关。因此1964年由Leadbetter首先报道,利用膀胱三角区做成3.5~5.0cm长的膀胱肌肉管道来控制排尿,是矫治男性尿道上裂伴有尿失禁的经典的膀胱颈重建手术。Leadbetter原法为了增加后尿道的长度而向上移植输尿管开口,但经术后膀胱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以后重新认识到控制排尿不仅取决于肌管的长度,还有膀胱三角区肌肉形成的新膀胱颈起括约肌的作用;以后经改进,膀胱颈三角区肌肉管道根据患者年龄调整后尿道延长的长度和内径,一般5岁以下后尿道延长1.5~2.5cm,内径相当于F6~F8号导尿管直径大小;5岁以上延长2.5~3.0cm,内径相当于F8~F12号导尿管直径大小。术中根据“箍管感”适当调整新建尿道肌管的松紧度;不做输尿管移植既简化了手术操作,又能够克服Leadbetter原法容易导致术后膀胱容量缩小的缺点。
【适应证】 阴茎型男性尿道上裂合并尿失禁者。阴茎耻骨型尿道上裂者。尿道上裂合并膀胱外翻者。
【禁忌证】 患有严重尿路感染,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合并心脏发育不良不能耐受手术者。营养不良、体质虚弱,不能耐受手术者。
【原理】 根据尿道阻力与尿道长度和尿道壁张力成正比,与尿道内腔的直径成反比的原理,做膀胱颈三角区一定长度及大小的肌肉管道的新膀胱颈起括约肌作用。
【优点】 手术较简便易行,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
【缺点】 如果采用经典的Leadbetter术平行切开尿道上裂膀胱的三角区,可能有切断神经导致膀胱失神经支配的风险。
【手术要点】 做下腹正中切口,显露并打开膀胱,显露膀胱三角,沿尿道内口两侧向上切开膀胱黏膜,达双侧输尿管口下方,根据患者年龄调整后尿道延长的长度和内径,一般5岁以下后尿道延长1.5~2.5cm,内径相当于F6~F8号导尿管直径;5岁以上延长2.5~3.0cm,内径相当于F8~F14号导尿管直径,做膀胱颈三角区肌肉管道,切除两侧三角形膀胱黏膜(图11-5A),保留黏膜宽约1cm,缝合保留的膀胱黏膜成管状与尿道内口相连接(图11-5B),切开两侧膀胱肌层,在黏膜管前双重缝合(图11-5C),保留尿道支架管F10~F14号双腔气囊导尿管,关闭膀胱并做膀胱造口(图11-5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