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心室收缩提供的动力最强吗

左心室收缩提供的动力最强吗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P波的前半部分最大正向振幅出现在左心前区中部,最大的负向电位出现在左背部。⑥QRS波群的时限应选择最宽QRS波群所在的导联测量。⑦正常人QRS波群的振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②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平均向量与T波的平均向量之间存在较小的夹角,这提示部分心室复极的时间要长,这种差异表明心室复极存在梯度差。

1.正常值范围:

①P波正常值:时限<120ms,振幅<0.25mV。

②PR间期正常值:120~200ms。

③QRS综合波正常值:<110ms。

④QRS电轴正常值:-30°~+105°

⑤QTc间期正常值:<0.44s。

2.心电图各波的含意:

①P波:心房除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变化。

②QRS波群:心室除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变化,包括Q波、R波和S波。

③T波: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变化。

④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⑤ST段:心室缓慢复极阶段电压和时间的变化。为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时段。

⑥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总时间。

⑦U波:产生机制不明,有多种学说,与血钾水平有关。

3.P波的测量与含意:

①心脏单源或多源起搏点一般均起源于右心房后壁,故冲动传播发生P波形态改变的可能性较小。除非来自右心房或左心房的前壁冲动可引起P波形态的改变。

②窦房结区发生的冲动有两条传导途径:一条是沿右房前壁的界嵴向下传导经过房间隔到达左房后壁;另一条是经Bachman束向上、向前到达左心房。右房总激动时间57ms,左房总激动时间为110ms,双心房间时间差为53ms,实际上P波时限>120ms时常被视为异常。

③P波的前半部分最大正向振幅出现在左心前区中部,最大的负向电位出现在左背部。P波的后半部分最大正向振幅出现在左后背,最低振幅出现在左心前区,表明右房先除极指向前,左房后除极指向后。

④静息状态下肢体导联的P波的振幅很少超过0.25mV或同导联R波振幅的25%。

⑤在胸导联P波直立振幅很少超过0.15mV,V1导联P波负向部分的振幅很少超过0.10mV。

3.P-R段的测量与含意:

①P-R段为自P波终末至QRS波群起始的经过时间。即自心房除极完毕至心室除极开始经过的时间。

②又称PQ段,正常为0.04~0.10s,一般在电平线上。可受心房复极波(Ta)的影响而有偏移。

③当心房除极波的振幅较低时,P波终末与QRS波群起始之间常表现为水平线。

④当心房复极波过度压低时,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的P-R段将斜形下移。P波振幅较高时,常伴有P-R段的下移。

⑤P-R段的下移通常不超过0.08mV,平静时不超过0.05mV。抬高不超过0.05mV,活动后不超过0.10mV。

4.QRS波的测量及含意:

①心室激动、兴奋及除极均是同义词,表示体表心电图QRS波群的时限及形态,反应了心室激动的过程。

②激动呈离心性,浦肯野氏纤维穿行至心尖部时已深入达3~4mm,并从两侧深入到室间隔的中部,基底及后部并无浦肯野氏纤维的分布。

③心室最早激动点位于左侧室间隔的中部,即心尖部到基底部连线下1/3处的前间隔。

④QRS波群的起始20~30ms的向量向右、向前,心室最大的向量向左(左心室壁厚),因此R波代表以左室壁激动为主的电活动,而右胸导联则以S波明显(最深)。

⑤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代表间隔后基底部及左右心室的除极。QRS波群的时限代表心室激动持续的时间。

⑥QRS波群的时限应选择最宽QRS波群所在的导联测量。正常情况下,成年人QRS波群的时限为0.07~0.10s,少数健康人可达0.11s。

⑦正常人QRS波群的振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肢体Ⅱ导联R波最高,胸前导联以V5、V6导联R波振幅最高。

5.ST段的测量及含意:

①ST段是指从QRS波群终末(J点,或与S-T段的交界点)到T波起点的间期。

②75%正常人肢体导联S-T段呈等电位线,一般情况下,S-T段抬高或压低0.1mV时可视为正常。

③90%以上的人胸前导联S-T段抬高,通常抬高的幅度与RS波群的振幅成正比,V1、V2导联抬高最明显。在左胸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很少超过0.1 mV。

④在肢体导联中,S-T段抬高多见于下壁导联,相反,在Ⅰ、Ⅱ和aVF导联很少出现S-T段压低的情况。

⑤在左胸导联,尤其是V5、V6导联如果出现S-T段压低则属于异常。

6.T的测量及含意:

①T波代表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差,心室复极的过程是沿着心室激动的大致方向进行。

②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平均向量与T波的平均向量之间存在较小的夹角,这提示部分心室复极的时间要长,这种差异表明心室复极存在梯度差。

③正常成人T波在Ⅰ、Ⅱ导联通常直立,而在aVR导联通常倒置,Ⅲ、aVL导联可以直立,亦可倒置。aVF导联T波多数是直立的,亦可平坦或浅倒。

④正常成人胸前V5、V6导联T波通常直立,50%女性V1导联T波倒置,V2倒置、双向相对少见,偶见V3、V4导联倒置。

⑤成年男性右胸导联T波倒置相对少见,若2个或更多的右胸导联T波倒置时,类似于正常儿童或青少年,故称为持续幼稚型T波。

⑥在肢体导联中,Ⅱ导联的T波振幅通常最高,而在胸前导联中,V2或V3导联的T波振幅通常最高。

⑦无论如何,T波的振幅总低于以R为主导联的R波振幅,但若T波低于R波振幅的10%时亦视为异常。

7.Q-T间期:

①Q-T间期代表心室收缩期电活动的时间,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的终点为Q-T间期。

②Q-T间期包括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亦称为“心室的电收缩时间”。

③测量Q-T间期应以T波最大且终点清楚的导联为宜。

④成人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6s,一般情况下,心率快时Q-T期较短,心率慢时Q-T间期长。因此有必要计算心率校正后的Q-T值(QTc)。

⑤实际QTc相当于在心率为60次/分钟时,约0.40s,正常上界为0.45s。

⑥Q-T间期主要受自主神经及儿茶酚胺的影响;电解质中血钾和血钙作用最大;某些心脏病人,应用抗心律失常及抗抑郁药物也可发生QTc的改变。

8.P-R间期的测量及含意:

①应从P波的开始到QRS波群的开始。除非没有Q波,否则有人喜欢用P-Q间期表示。

②P-R间期代表来自心房的激动通过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及浦肯野氏纤维系统扩布到心室肌,并使之开始除极的时间。

③其不包括窦房结到右房之间的传导时间(窦房传导)。

④成人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12~0.20s,一般情况下儿童的P-R间期较短,老年人P-R间期可相应较长。

⑤测量P-R间期应选P波最大最宽,QRS波群最宽的导联。

⑥P-R间期包括心房除极波(P波)及心房复极波(Ta),其电轴方向与P波电轴方向相反。

⑦正常情况下(心率正常),P-R段下移通常不应超过0.08mV,抬高不应超过0.05mV。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