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免疫损伤机制及其典型疾病

免疫损伤机制及其典型疾病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际上是由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两者共同引起的针对自身抗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药物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都属这类疾病。损伤的细胞释放的核抗原物质又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自身抗体,结果形成更多的免疫复合物,造成进一步的细胞损伤。自身抗体可以过继相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自身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疾病及其发病机制同超敏反应性疾病。

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自身成分发生的获得性免疫应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际上是由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两者共同引起的针对自身抗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相同。

(一)自身抗体所致疾病

可由以下因素致病。

1.自身细胞破坏 一些自身抗体可以启动自身细胞的破坏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是由抗红细胞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IgG或IgM)引起的溶血性疾病。药物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都属这类疾病。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utoimmune neutropenia)是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易患化脓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由抗血小板表面成分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自身抗体可通过下述方式引起的自身细胞的破坏。

(1)自身抗体识别和结合细胞膜上的抗原性物质后激活补体系统,在膜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破坏细胞。

(2)自身抗体包被的细胞被自然杀伤细胞等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杀伤。

(3)自身抗体包被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趋化作用的因子C5a,招募中性粒细胞到达并释放酶和介质引起细胞损伤结合。

(4)自身抗体包被的细胞在脾脏由表达Fc受体的吞噬细胞清除。

2.细胞表面受体自身抗体 有些自身抗体可激动细胞表面的受体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是由血清中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的自身IgG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IgG)持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TSH受体,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进而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某些低血糖症患者体内有胰岛素受体激动药样自身抗体,此种抗体结合胰岛细胞胰岛素受体后刺激其分泌胰岛素,结果引起低血糖症。有些自身抗体可阻断细胞受体的功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以骨骼肌进行性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乙酰胆碱受体自身抗体,这种自身抗体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结合乙酰胆碱受体,使之内化并降解,致使肌肉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进行性降低。一些胰岛素耐受性糖尿病患者体内有胰岛素受体拮抗药样自身抗体,此抗体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抑制其和胰岛素结合,引起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

3.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 细胞外抗原的自身抗体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是由抗基底膜Ⅳ型胶原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Ⅳ型胶原广泛地分布在身体各处包括肺和肾的基膜。由抗基膜Ⅳ型胶原自身抗体启动的免疫应答可使患者肾小球基膜受损而发生肾炎,约40%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患者发生肺出血。发生肺出血的患者几乎都是吸烟者。在正常情况下,肺基膜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之间,血管内皮细胞间形成的紧密连接使血液中的抗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不能到达基膜。吸烟可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抗基膜Ⅳ型胶原抗体得以结合于基膜引起损伤性炎症,进而引起肺出血。

4.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 在有些情况下,机体有核细胞普遍表达的抗原可刺激自身抗体的产生,这种自身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此类疾病的代表。SLE患者体内存在抗自身细胞核抗原物质的自身IgG类抗体。这些抗体和细胞核抗原物质形成的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肾小球关节、脑等器官的小血管壁,激活补体造成细胞的损伤。损伤的细胞释放的核抗原物质又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自身抗体,结果形成更多的免疫复合物,造成进一步的细胞损伤。SLE患者可表现多器官、多系统的病变,广泛而严重的小血管的炎症性损伤,发生在重要器官(如肾、脑等)的严重损伤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自身抗体可以过继相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的母亲血液循环中的自身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激动药样IgG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婴儿体内。这种婴儿在出生后前几周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此症状可随来自母亲的IgG抗体水平下降而逐渐消失。婴儿的血浆置换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有些自身抗体不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对一些疾病有辅助诊断意义,如自身抗线粒体抗体对原发性胆管硬化有辅助诊断意义,自身平滑肌抗体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辅助诊断意义。

(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所致疾病

体内自身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疾病及其发病机制同超敏反应性疾病。如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致使胰岛素的分泌严重不足。髓鞘碱性蛋白(MBP)特异性Th1细胞在小鼠可引起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过继转移MBP特异性的Th1细胞克隆可使正常小鼠发生这种疾病。另外,在胚胎时期免疫耐受诱导过程中、也会有部分“漏网”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免遭阴性选择删除,这些能识别“自身”的细胞克隆为随后自身免疫应答留下了隐患。

应提及的是,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是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在某些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体内既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也存在乙酰胆碱受体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