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泌尿道功能异常

泌尿道功能异常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肿瘤治疗也可导致上尿道和下尿道的异常。持续放疗超过4~5周,放疗剂量>2 300cGy时容易引起慢性肾炎,多见于腹腔淋巴瘤、原发于肾脏和肾上腺的肿瘤,据文献报道可发生在抗肿瘤治疗后的数月到13年之久。对已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轻症患者,一般仅需水化,而对重症患者通常可在膀胱镜下对出血灶行电灼治疗、在膀胱内给予甲醛溶液或行输尿管移位手术。

抗肿瘤治疗也可导致上尿道和下尿道的异常。慢性肾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表现为乏力、贫血、夜尿、水肿,尿液检查可见血尿、蛋白尿、盐类的丢失,出现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等,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持续放疗超过4~5周,放疗剂量>2 300cGy时容易引起慢性肾炎,多见于腹腔淋巴瘤、原发于肾脏肾上腺的肿瘤,据文献报道可发生在抗肿瘤治疗后的数月到13年之久。放疗引起的肾毒性一般是直接的,也有报道发现放疗通过引起后腹膜组织的纤维化,引起输尿管的阻塞性病变而导致肾小球功能的损伤。

放线菌素D、甲氨蝶呤和顺铂等化疗药物也常导致肾功能的影响,甚至引起肾衰竭。顺铂引起的肾毒性与用药的时间和剂量有关,当每疗程使用剂量<50mg/m2时,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肾毒性。容易影响肾功能的药物还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环孢素等抗排斥药。此外,异位肾、继发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都是易导致肾衰竭的好发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膀胱炎常与一些病毒感染有关,放疗以后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放疗剂量小于4 000cGy时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概率是5%,但若伴有尿道阻塞、上尿路感染时,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概率将明显上升。使用环磷酰胺也很容易产生膀胱炎,研究发现,使用异环磷酰胺后45%的患者会出现出血性膀胱炎,但通过水化、碱化、应用美司钠等预防性措施后,将使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水化、碱化、输注高渗盐水、持续的静脉滴注、甘露醇等利尿药的应用明显减少顺铂的肾毒性。对已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轻症患者,一般仅需水化,而对重症患者通常可在膀胱镜下对出血灶行电灼治疗、在膀胱内给予甲醛溶液或行输尿管移位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