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肠道功能异常

胃肠道功能异常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纤维化和肠炎是最为常见的胃肠道病理改变,常见于接受了胃肠道放射治疗的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接受放疗后都可产生这种病理异常,临床常表现为肠粘连、肠狭窄,甚至肠梗阻,有时可伴有消化道溃疡,出现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放疗剂量呈正相关,一般而言胃、小肠较结肠、直肠对放射治疗更为敏感。肝纤维化也是较为常见的抗肿瘤治疗后晚期并发症。

纤维化和肠炎是最为常见的胃肠道病理改变,常见于接受了胃肠道放射治疗的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接受放疗后都可产生这种病理异常,临床常表现为肠粘连、肠狭窄,甚至肠梗阻,有时可伴有消化道溃疡,出现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放疗剂量呈正相关,一般而言胃、小肠结肠、直肠对放射治疗更为敏感。整体而言,接受4 000~5 000cGy放射治疗后5%的患者将发生肠纤维化,但若放疗剂量大于6 000cGy时,发生肠纤维化的比例将高达36%。肠纤维化大多发生在放疗后5年之内,但肠狭窄可发生于放疗后20年之久,一旦发生狭窄,病情将反复发作,逐渐加剧。放疗同时如若使用了类放射药物、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则明显增加发生此类并发症的概率。

肝纤维化也是较为常见的抗肿瘤治疗后晚期并发症。然而,人们较多地关心治疗相关的急性肝毒性反应,几乎没有资料提及长期生存者的晚期肝脏纤维化、肝炎的发生率,又因肝硬化者并不一定伴有明显的肝功能检测异常,且无转氨酶的升高,并无明显的肝大,临床也不对长期生存者常规地进行肝活检检查,因而将明显低估肝硬化的发生率,许多亚临床型患者将得不到早期诊断。

放疗导致的肝脏纤维化常发生在腹腔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肝损伤的程度除了与放疗剂量相关外,先前接受过肝部分切除,使用过放线菌素D,存在巨大的腹腔肿块压迫肝或肝静脉,患者的年龄较小等都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不利因素。

甲氨蝶呤是较易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之一,回顾性研究表明,ALL及银屑病患者长期口服用药2.5~5年,80%的患者会发生肝硬化,然而通过静脉采用中等剂量的甲氨蝶呤仅5%的患者会出现肝硬化。与放疗导致的肝硬化不同,甲氨蝶呤导致的肝硬化往往病情比较稳定,有些患者在停药以后病情可以可逆。

此外,输血相关的肝炎、放疗及化疗导致的肝静脉阻塞性疾病有时也可反复迁延不愈、干细胞移植后的胃肠道慢性GVHD更是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不做肝活检术,很难发现早期的肝硬化患者,但笔者对于体检发现肝大者、有黄疸者、肝部分切除者、治疗过程中曾出现急性肝毒性者都应严密随访,必要时应与消化科医生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