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溶性微粒

不溶性微粒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溶性微粒通过输液进入人体后,由于其不能在体内代谢,因而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微小血管堵塞、供血不足或组织缺氧,发生肉芽肿、静脉炎、热原样反应、肺组织纤维化,甚至癌症等不良后果。控制静脉输液的不溶性微粒,除了通过减少药物配伍、选用合格的输液器具和适当的输注压力、使用熟练(专职)的配制人员,以及建立规范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等措施以外,静脉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问题也应该引起广泛重视。

不溶性微粒通过输液进入人体后,由于其不能在体内代谢,因而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微小血管堵塞、供血不足或组织缺氧,发生肉芽肿、静脉炎、热原样反应、肺组织纤维化,甚至癌症等不良后果。《中国药典》对100ml以上静脉注射液的微粒有明确规定。但这仅是对出厂产品的质量要求,而在配制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配伍、环境、操作、输液器具等因素影响,不溶性微粒可明显增多,这些微粒主要由胶粒、纤维、玻璃屑、结晶体等组成,多为不能代谢的物质。

不溶性微粒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配伍产生 药物加入静脉输液后,由于pH、溶剂、温度等发生改变而使主药溶解度也发生改变或生成不溶性结合物,从而析出不溶性微粒。

2.注射器具引入 加药注射器、静脉输液管等注射器具,有些本身就带有少量胶屑、微尘,在加药、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随之进入静脉输液;有些输液器具可能在使用前微粒数合格,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溶液pH改变、声音、振动或其他电子调节输液速度设备的影响,使输液包装袋或输液管道的某些组分脱落成为不溶性微粒,如玻璃安瓿中的玻璃碎片或西林瓶胶塞脱落,随静脉输液进入血管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3.输注压力的影响 相同条件下,输注压力越大,输液管滤器对输液中微粒的截留作用越小,通过滤器进入血管的不溶性微粒越多。

4.配制环境污染 药物配制时间越长,在环境中暴露的时间相应较长,微粒污染的机会也较多。

目前我国常用的静脉过滤输液器对直径10μm以上微粒可有效阻隔,但肺毛细血管的直径最小仅为6~8μm,那些直径6~10μm的不溶性微粒则可顺利通过静脉过滤输液器而进入人体组织;加上一次性输液器中本身含有硅胶屑、黏合剂、塑料材料不耐磨脱落所产生的颗粒、未聚合的高分子异物及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机械性微粒等,又成为输液新的污染源,这些微粒一起堵塞毛细血管,引起静脉炎、肉芽肿,甚至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控制静脉输液的不溶性微粒,除了通过减少药物配伍、选用合格的输液器具和适当的输注压力、使用熟练(专职)的配制人员,以及建立规范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等措施以外,静脉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问题也应该引起广泛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