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经疾病常见的综合征

神经疾病常见的综合征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诊断 本病多由长期饮酒,及各种原因的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维生素B1缺乏而引起的,病变部位在额极。临床上其主要表现是以健忘为主要特征。1.诊断 本病主要是右侧顶叶急性病变时,出现对自体结构的认识障碍,称为体象障碍。否认自己肢体偏瘫。1.诊断 本病又称小脑后下动脉梗死,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诊断 丘脑综合征是由丘脑损伤时产生的一组病症。

一、柯萨可夫综合征

1.诊断 本病多由长期饮酒,及各种原因的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维生素B1缺乏而引起的,病变部位在额极。临床上其主要表现是以健忘为主要特征。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有长期多量饮酒史,记忆力逐渐明显减退,尤其近记忆力减退明显,远记忆力尚能较好地保存,定向力欠佳,常伴有虚构,思维能力减退,严重者有生活不能自理,呈现酒精中毒性痴呆。

2.治疗

(1)中医药治疗:中医学认为,平素以酒为浆,损伤脾胃,脾虚生湿,湿浊蒙蔽心窍,发为痴呆。

辨病论治

治法1:醒酒解毒、清热化痰。

处方:葛根50g,紫苏20 g,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胆南星、石菖蒲各15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治法2:益气活血、健脾和胃。

处方:黄芪30 g,白芍20 g,桂枝15 g,鸡血藤10 g,神曲20 g,砂仁5 g,生姜5 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针灸治疗(电项针疗法):取穴,风池、供血、神庭、曲差、本神。

操作:用一组导线将同侧风池、供血穴,上下连接,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选用疏波,通电30分钟,其余各穴用捻转补法,每日1~2次,6次后休息1日。

病变部位在额叶,在风池、供血穴的治疗基础上,选神庭、曲差、本神以活化额叶脑细胞的功能。

3.讨论 本病应戒酒,并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

二、格司曼综合征

1.诊断 本病主要是顶叶的主侧半球角回以及顶叶向枕叶移行部损害,主要出现手指失认、左右失认、失写及失计算力。

2.治疗

(1)中医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2)针灸治疗:取穴,风池、供血、翳明、通天、络却、正营、承灵。

操作:捻转补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其间捻针2次。6次后休息1日。

三、体象障碍

1.诊断 本病主要是右侧顶叶急性病变时,出现对自体结构的认识障碍,称为体象障碍。包括:①偏瘫失认症。对偏瘫失去关注。②偏瘫无知症。否认自己肢体偏瘫。③失肢症。感觉自己丢失了手脚。④多肢症。认为自己有3条腿或3只手。

2.治疗

(1)中医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2)针灸治疗:取穴,风池、供血、翳明、通天、正营、承灵、络却。

操作:捻转补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其间捻针2次,6次后休息1日。

病变部位在顶叶,选通天、络却、正营、承灵穴,以活化顶叶脑细胞的功能。

3.讨论

(1)本病部位在右侧顶叶,故针刺必须在右侧头部选穴。

(2)本病症在急性期明显,慢性期可消失。

四、瓦伦贝格综合征

1.诊断 本病又称小脑后下动脉梗死,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多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失音,病灶侧软腭低下及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同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同侧肢体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同侧霍纳征,可有呃逆。

2.治疗

(1)中医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性。

(2)针灸治疗:取穴,风池、供血、翳明、小脑平衡区、足运感区。

操作:捻转补法,每次30分钟,其间行针3次,每日1~2次,6天后休息1日。

风池、供血、翳明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而使小脑后下动脉血流增加,玉枕、脑空可以改善小脑功能,四神聪可以使足行走平衡。

3.讨论 本病常有真性延髓麻痹,治疗原则及方法请参阅第21章第九节小脑后下动脉梗死。

五、丘脑综合征

1.诊断 丘脑综合征是由丘脑损伤时产生的一组病症。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深部感觉障碍重于浅部感觉,可同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病灶对侧半身疼痛,其特点是一种难以忍受,性质难以形容,定位不确切的灼热或疼痛,检查时可有感觉过度、感觉过敏、感觉倒错,还可出现肢体的水肿及不随意运动等。

2.治疗

(1)中医药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2)针灸治疗: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环跳、阳陵泉、侠溪、太冲。

操作:二组导线分别连接上、下肢,每组导线正极在近脑端穴,负极在远脑端穴,选用密波,电流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6天后休息1日。

上述腧穴通以密波电流可以抑制丘脑产生的各种感觉,又可以改善脑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恢复脑的感觉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