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半合成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本药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性。若有过敏反应产生,则应立即停用本药,并采取相应措施。⑨本药与别嘌醇合用时,皮疹发生率显著增高,故应避免合用。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和磺胺药等抑菌药可干扰本药的杀菌活性,因此不宜与本药合用,尤其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药的严重感染时。②对本药耐药的菌株日益增多,其机制与青霉素酶无关,此类菌株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

青霉素虽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等优点,同时具有抗菌谱窄、不耐酸、不耐酶、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足。用酰胺酶水解碳基侧链,用化学合成方法连接不同的基团,得到多种半合成青霉素,根据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可分为耐酸、耐酶、广谱、抗革兰阴性菌、抗铜绿假单胞菌等不同品种。

(一)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 Phenoxymethylpenicillin

【作用与用途】 适用于青霉素敏感菌株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包括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咽喉炎、猩红热、丹毒等;肺炎球菌所致的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及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本药也可用于螺旋体感染和作为风湿热复发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用药。

【体内过程】 本药耐酸,口服后不被破坏,约60%在十二指肠被吸收。口服0.5g后约1h达血药峰浓度(Cmax),为3~5 mg/L。食物可减少本药的吸收。蛋白结合率约80%。给药量的20%~35%以原型经尿排出。本药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1h。

【用法用量】 口服给药。

(1)成人:①球菌感染,一次125~250mg,每6~8小时1次,疗程10d;②肺炎球菌感染,一次250~500mg,每6小时1次,疗程至退热后至少2d;③葡萄球菌感染、螺旋体感染,一次250~500mg,每6~8小时1次;④预防风湿热复发,一次250mg,一日2次;⑤预防心内膜炎,在拔牙或上呼吸道手术前1h口服本药2g,6小时后再加服1g。

(2)儿童:①按体重,一次2.5~9.3mg/kg,每4小时1次;或一次3.75~14mg/kg,每6小时1次;或一次5~18.7mg/kg,每8小时1次。②预防心内膜炎,27kg以下小儿剂量比成人减半。

不良反应】 ①常见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及黑毛舌。②过敏反应,如皮疹(尤其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荨麻疹及其他血清病样反应、喉水肿、药物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③二重感染,长期或大量服用本药可致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④少见溶血性贫血、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和肾毒性等。

【注意事项】 ①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对本药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禁用。②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及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③本药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性。若有过敏反应产生,则应立即停用本药,并采取相应措施。④本药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故孕妇慎用。可分泌入母乳中,可能使婴儿致敏并引起腹泻、皮疹、念珠菌属感染等,故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用药期间暂停哺乳。⑤肾功能减退者应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⑥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本药者,应定期检查肝、肾、造血系统功能和检测血清钾或钠。⑦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硫酸铜法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⑧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本药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本药的血药浓度升高,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⑨本药与别嘌醇合用时,皮疹发生率显著增高,故应避免合用。本药不宜与双硫仑等乙醛脱氢酶抑制药合用。本药与氯霉素合用于细菌性脑膜炎时,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两者单用时高。本药可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因此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和磺胺药等抑菌药可干扰本药的杀菌活性,因此不宜与本药合用,尤其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药的严重感染时。本药可加强华法林的作用。克拉维酸可增强本药对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抗菌活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时一般可增强本药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杀菌作用。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并宜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②用药中,如果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③本药可空腹或者饭后服用,且不宜与双硫仑等乙醛脱氢酶抑制药合用。④治疗链球菌感染时疗程需10d,治疗结束后宜作细菌培养,以确定链球菌是否已清除。⑤对怀疑为伴梅毒损害之淋病患者,在使用本药前应进行暗视野检查,并至少在4个月内,每月接受血清试验一次。

【制剂与规格】 ①青霉素V钾片:0.125g(20万U);0.25g(40万U);0.5g(80万U);1.0g(160万U)。②青霉素V钾分散片:0.25g(20万U)。③青霉素V钾胶囊:0.125g(20万U);0.25g(40万U)。④青霉素V钾颗粒:0.05g(8万U);0.125g(20万U);0.25g(40万U)。⑤青霉素V钾干糖浆:5ml∶0.125g;5ml∶0.25g。

(二)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Methicillin

【作用与用途】 与青霉素相似,但耐青霉素酶,不为该酶水解破坏,对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作用。对于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各种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

【体内过程】 肌内注射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0.5h,血清蛋白结合率约40%,约70%给药量经肾脏排出。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每日6~12g,分4~6次给药。儿童按体重0.1~0.15g/(kg·d),分4~6次给药。

【不良反应】 与青霉素相似。

【注意事项】 ①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应用前须做本药或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同青霉素。②对本药耐药的菌株日益增多,其机制与青霉素酶无关,此类菌株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③本药使用期间尚可出现白细胞减少和间质性肾炎。目前临床上多由唑类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替代。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甲氧西林钠:0.5g;1g。

萘夫西林Nafcillin

【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于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作为首选药,有效率达85%以上。

【体内过程】 对成年男子肌内注射0.5g,30min后达到高峰为7.93pg/ml,本药的半衰期t1/2在1.5h以上。能进入脑脊液中。排泄缓慢,主要经胆汁和尿液排泄。血清蛋白结合率较高。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1)成人:①一般感染,一次2~4g/d;②重度感染,4~6g/d。

(2)儿童:按体重50~100mg/(kg·d),分3~4次。

(3)新生儿:一般不主张用于新生儿。

【不良反应】 本药毒性很低,少数可见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偶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不影响继续治疗;极个别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消失。

【注意事项】 ①应用本药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②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5%~7%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③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及肝病患者应慎用本药。④本药与氨基糖苷类、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巴比妥、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宜同瓶滴注。

【给药说明】 ①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者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②本药与氨基糖苷类、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巴比妥、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宜同瓶滴注。③丙磺舒可减少萘夫西林肾小管分泌,延长本药的血清半衰期。④阿司匹林、磺胺药减少本药在胃肠道中吸收,并可抑制本药对血清蛋白的结合,提高本药的游离血药浓度。⑤目前缺乏本药对孕妇影响的充分研究,所以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本药。少量本药从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应慎用。【制剂与规格】 ①胶囊剂:0.25g。②粉针剂:0.5g。

(三)耐酸、耐酶青霉素类(异唑青霉素)

苯唑西林Oxacillin

【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混合感染。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其他链球菌或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则不应采用本药治疗。

【体内过程】 苯唑西林耐酸,口服可吸收给药量的30%~33%。肌内注射苯唑西林0.5g,0.5h达到血药峰浓度(Cmax),为16.7mg/L;剂量加倍,血药浓度亦倍增。苯唑西林蛋白结合率为93%。在肝、肾、肠、脾、胸腔积液和关节腔液中均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腹水和痰液中浓度较低。苯唑西林难以透过正常血脑屏障,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亦有少量分泌至乳汁。本药健康成人消除半衰期为0.4~0.7h;出生8~15d和20~21d的新生儿的消除半衰期分别达1.6d和1.2d。苯唑西林约49%在肝脏代谢,肌内注射后约40%以原型药在尿中排泄,约10%药物经胆道排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不能清除本药。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日4~6g,分3~4次用;静脉滴注,一日4~12g,分2~4次用,小儿50~200mg/(kg·d),分次给药;口服,一次0.5~1g,一日4次,宜空腹服用。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以防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

【不良反应】 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缺乏等。尚可见药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个别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停药后症状消失。大剂量应用可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痉挛、神志不清、头痛等。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对特异体质者可致出血倾向。急性间质性肾炎伴肾衰竭也有报道。少数可发生白色念珠菌继发感染。

【注意事项】 ①应用本药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②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有5%~7%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③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及肝病患者应慎用本药。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并宜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②口服制剂应空腹服用,以利吸收。③本药与氨基糖苷类、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巴比妥、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宜同瓶滴注。丙磺舒可减少苯唑西林的肾小管分泌,延长本药的血清半衰期。阿司匹林、磺胺药可抑制本药对血清蛋白的结合,提高本药的游离血药浓度。

【制剂与规格】 ①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按C19H19N3O5S计算):0.5g;1g。②苯唑西林胶囊:0.25g;0.5g。

氯唑西林Cloxacillin

【作用与用途】 氯唑西林为半合成青霉素,具有耐酸、耐青霉素酶的特点,对革兰阳性球菌和奈瑟菌有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抗菌活性较苯唑西林强,但对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和各种链球菌的抗菌作用较青霉素为弱,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无效。氯唑西林仅适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混合感染。

【体内过程】 空腹口服本药500mg,于1h达血药峰浓度(Cmax),为9.1mg/ml。口服吸收约35%。食物影响本药在胃肠道的吸收,进食后服药者血药浓度仅为空腹服用者的1/2。肌内注射氯唑西林0.5g,血药峰浓度(Cmax)0.5h达到,为15mg/L。本药血清蛋白结合率为94%,能渗入急性骨髓炎患者的骨组织、脓液和关节腔积液中,在胸腔积液中也有较高浓度。亦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但难以透过正常的血-脑脊液屏障。氯唑西林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5~1.1h,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自尿中排出,静脉滴注本药后,约62%自尿排出,约6%自胆汁排出,少量在肝脏代谢。

【用法用量】 ①口服。成人一次0.5g,一日4次。儿童每日按体重25~50mg/kg,分4次服用。②肌内注射。成人每日2g,分4次,小儿按体重25~50mg/(kg·d),分4次。肌内注射时可加0.5%利多卡因减少局部疼痛。③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6g,分2~4次;小儿每日按体重50~10mg/kg,分2~4次。④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1~14日龄每12小时按体重予25mg/kg,15~30日龄每8小时按体重予25mg/kg;体重超过2kg者,1~14日龄每8小时按体重予25mg/kg,15~30日龄每6小时按体重予25mg/kg。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以荨麻疹等各类皮疹为多见,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也可发生,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偶见。②静脉注射本药偶可产生恶心、呕吐和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③大剂量注射本药可引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④有报道婴儿使用大剂量本药后出现血尿、蛋白尿和尿毒症。⑤个别病例发生粒细胞缺乏症或淤胆型黄疸。

【注意事项】 ①应用本药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②对一种青霉素过敏患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或青霉胺过敏。③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药。④本药降低患者胆红素与血清蛋白结合能力,新生儿尤其是有黄疸者慎用本药。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并宜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②口服制剂应空腹服用,以利吸收。③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药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活性,故不宜与本药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合用,尤其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药的严重感染时。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本药在肾小管的排泄,使本药的血药浓度升高,血清半衰期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④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以防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

【制剂与规格】 ①氯唑西林钠胶囊(以氯唑西林计):0.125g;0.25g;0.5g。②氯唑西林钠颗粒(以氯唑西林计):0.05g;0.125g;0.5g。③注射用西林钠(以氯唑西林计):0.5g;1.5g;2g。

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作用与用途】 氟氯西林为半合成异唑青霉素,主要适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和对本药敏感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包括脓肿、痤疮、湿疹、疖、痈、蜂窝织炎、皮肤溃疡、伤口感染、烧伤、中耳炎、外耳道炎、皮肤移植保护、手术预防用药等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脓胸、肺脓肿、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奈瑟菌感染、败血症性流产、产褥期感染、骨髓炎、口腔科感染等其他感染。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30%~50%。口服250mg,1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6~10μg/ml。食物可显著延迟本药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体内分布良好。仅部分药物在肝内进行代谢,大部分(50%~65%)药物以原型经肾排泄,消除半衰期为0.75~1.5h。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本药物。

【用法用量】 ①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重症用量为每次500mg,每日4次,于进食前0.5~1h空腹服用。②肌内注射,每次250mg,每日3次;重症每次500mg,每日4次。③静脉注射,每次500mg,每日4次,将药物溶于10~20ml注射用水或葡萄糖输液中注射,每4~6小时1次。1日量不宜超过8g。④儿童,2岁以下按成人量的1/4;2~10岁按成人量的1/2,根据体重适当调整。也可按照每日25~50mg/kg,分次给予。

【不良反应】 ①口服给药时较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缺乏等。②大剂量使用氟氯西林可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抽搐、痉挛、神志不清、头痛等。③大剂量使用氟氯西林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对特异体质者可致出血倾向。④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致急性胆汁淤积和转氨酶升高。⑤用药后可见药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⑥长期用药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⑦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注意事项】 ①氟氯西林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青霉胺有交叉过敏。②对本药及其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青霉胺过敏者禁用。③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有哮喘史或对其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慎用。④氟氯西林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发热、皮疹、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应监测肝脏功能。建议住院患者在治疗前和口服或静脉用氟氯西林7d后,检查肝脏功能。⑤丙磺舒类药物会抑制氟氯西林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且维持时间延长。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首次使用本药的患者必须先进行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才可使用本药。②氟氯西林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属配伍禁忌。③氟氯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等属配伍禁忌,联用时不可置于同一容器内。④氟氯西林口服剂应在饭前1h或饭后2h服用,以利吸收。⑤氟氯西林静脉注射速度应缓慢,每次不得低于3~4min。

【制剂与规格】 ①氟氯西林片(游离酸):125mg。②注射用氟氯西林钠:250mg;500mg;1 000mg。③氟氯西林胶囊:250mg;500mg。④氟氯西林糖浆剂:5ml∶125mg。

(四)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Ampicillin

【作用与用途】 氨苄西林是氨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基本与青霉素相同,对粪肠球菌的作用较青霉素强。氨苄西林适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耳鼻喉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及淋病等。

【体内过程】 氨苄西林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尚好,吸收后分布良好,胆汁及尿中药物浓度较高,在有炎症的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关节腔积液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均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氨苄西林可透过胎盘屏障,在羊水中达到一定浓度。肺部感染患者的支气管分泌液中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50。胸腔积液、腹水、眼房水、关节腔积液、乳汁中皆有相当量的氨苄西林。伤寒带菌者胆汁中浓度平均为血药浓度的3倍多,最高可达17.8倍。氨苄西林血清蛋白结合率为20%,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5h,新生儿t1/2β为1.7~4h,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延长至7~20h。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后24h尿中排出的氨苄西林分别为给药量的50%和70%,少量在肝脏代谢灭活或经胆汁排泄。氨苄西林可为血液透析清除,而腹膜透析不能清除氨苄西林。

【用法用量】 ①口服:成人一次0.25~0.75g,一日4次。小儿每日剂量按体重25mg/kg,一日2~4次。②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成人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剂量为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患者一日剂量可以增加至12g,一日最高剂量为14g。儿童肌内注射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给药。一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mg/kg。

【不良反应】 氨苄西林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皮疹是最常见的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d,呈荨麻疹或斑丘疹;亦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给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于应用氨苄西林的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少见,少数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婴儿应用氨苄西林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前囟隆起。

【注意事项】 ①应用氨苄西林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应用氨苄西林时易发生皮疹,应避免使用。③注射液须新鲜配制。④与丙磺舒合用会延长本药的半衰期。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别嘌醇可使氨苄西林皮疹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给药说明】 参见苯唑西林。

【制剂与规格】 ①氨苄西林钠胶囊(以氨苄西林计):0.25g;0.5g。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以氨苄西林计):0.5g;1g;2g。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作用与用途】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①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②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③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④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⑤急性单纯性淋病。⑥阿莫西林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体内过程】 口服阿莫西林后吸收迅速,有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口服0.25g和0.5g后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5~5.0mg/L和5.5~7.5mg/L,达峰时间为1~2h。本药在多数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本药可通过胎盘,在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4~1/3,在乳汁、汗液和泪液中也含微量。阿莫西林的蛋白结合率为17%~20%。本药血消除半衰退期(t1/2)为1~1.3h,服药后有24%~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6h内45%~68%给药量以原型药自尿中排出,尚有部分药物经胆道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半衰期可延长至7h。血液透析可清除本药,腹膜透析则无清除本药的作用。

【用法用量】

(1)成人:①口服。一般感染,一次0.5~1g,每6~8h一次。日剂量不超过4g。治疗无并发症的急性尿路感染,单次3g,也可于10~12h后再增加3g。用于淋病治疗时,单次3g,常加用丙磺舒1g。②肌内注射。一次0.5~1g,每6~8h一次。③静脉滴注。一次0.5~1g,每6~8h一次。严重感染可与舒巴坦按2∶1合用,即本药一次2g,加舒巴坦1g,每8小时一次。

(2)儿童:①口服。对3个月以上小儿,一日20~40mg/kg,分3次给药;对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30mg/kg,分2次给药。②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一日50~100mg,分3~4次给药。

【不良反应】 ①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②皮疹、药物热和哮喘等过敏反应。③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④血清转氨酶可轻度增高。⑤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⑥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注意事项】 ①交叉过敏。对本药或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应避免使用。②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该避免使用。③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过敏史者及肝功能严重损害者慎用。④由于乳汁中可分泌少量阿莫西林,哺乳期妇女服用后可能导致婴儿过敏。⑤丙磺舒竞争性地减少本药的肾小管分泌,两者同时应用可引起阿莫西林血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体外干扰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但其临床意义不明。

【给药说明】 ①使用本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以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②给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应用本药。③用药中,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抢救原则和方法与处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相同。④本药与硫酸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乳糖酸盐、四环素类注射剂、多黏菌素B、异丙嗪、苯妥英钠、肾上腺素、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注射剂、葡萄糖酸钙、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药物有配伍禁忌。⑤本药口服制剂仅用于轻中度感染,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注射剂用于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或不能口服患者。

【制剂与规格】 ①阿莫西林片(以C16H9N3O5S计):0.125g;0.25g。②阿莫西林胶囊(以C16H9N3O5S计):0.125g;0.25g。③阿莫西林分散片(以C16H9N3O5S计):0.125g;0.25g;0.5g。④阿莫西林颗粒(以C16H9N3O5S计):0.05g;0.125g;0.25g。⑤阿莫西林干混悬剂:0.125g;0.25g。⑥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以C16H9N3O5S计):0.5g;2g。

阿扑西林Aspoxicillin

【作用与用途】 阿扑西林为半合成青霉素类氨基酸型青霉素广谱抗生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大肠埃希菌、流感杆菌及厌氧菌拟杆菌属等革兰阴性菌。临床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等。

【体内过程】 不详。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一日2~4g(效价),小儿一日40~80mg/kg,分2~4次给药。重症时成人可增至一日8g,小儿一日160mg/kg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①休克,如过敏性休克。出现不适感、口内异常感、哮喘、眩晕、便意、耳鸣等症状时,应中止给药。②过敏,如皮疹、荨麻疹、发热等变态反应,应中止给药。③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发生溶血性贫血的报道。④偶见ALT、AST、碱性磷酸脂酶、胆红素、LDH等上升。⑤偶见BUN上升、肌酐上升,罕见蛋白尿等。⑥类似药物氨苄西林等罕见假膜性肠炎,遇腹痛、多次腹泻时应立即中止给药。偶见嗳气、腹泻,罕见食欲缺乏等。

【注意事项】 ①禁用于对本药有过敏史的患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②慎用于对青霉素及头孢烯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本人、双亲或兄弟有易发生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的体质的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摄食困难及不经口营养的患者、老年患者,全身虚弱的患者(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③孕妇、早产儿、新生儿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孕妇应权衡利弊慎用。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阿扑西林钠粉针剂:1g;2g。

(五)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广谱青霉素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作用与用途】 羧苄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适用于系统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其他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

【体内过程】 肌内注射本药1g后1h达血药峰浓度(Cmax),为34.8mg/L,4h后血药浓度为10mg/L。静脉注射本药5g后15min和2h的血药浓度分别为300mg/L和125mg/L。新生儿肌内注射100mg/kg后,血药峰浓度(Cmax)可达147mg/L。

羧苄西林的分布容积(Vd)为0.18L/kg,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50%。羧苄西林难以透过正常血脑屏障,但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每6小时静脉滴注69~103mg/kg本药后,第2日至第17日脑脊液内药物浓度为2.3~24.5mg/L。约2%在肝内代谢,血液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5h。大部分以原型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清除,小部分经胆道排泄。血液透析可清除本药,腹膜透析则仅可部分清除羧苄西林。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

(1)成人:①中度感染,一日8g,分2~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②严重感染,一日10~30g,分2~4次静脉滴注或注射。

(2)儿童:①中度感染,每6小时按体重12.5~50mg/kg注射。②严重感染,按体重100~300mg/(kg·d),分4~6次注射。

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首剂按体重100mg/kg,出生第1周每12小时75mg/kg,静脉滴注;出生第2周起100mg/kg,每6小时1次;新生儿体重2kg以上者出生后第1周每8小时75mg/kg,静脉滴注,以后每6小时75mg/kg。

(3)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每8~12小时静脉给药2g即可维持血药浓度在100mg/L水平;如同时伴肝功能损害,一日2g即可。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严重者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②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肝大等,ALT、AST、肌酐升高。③大剂量静脉注射羧苄西林钠时可出现抽搐等神经系统反应、高钠和低钾血症。④羧苄西林为弱酸,故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发生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此反应尤多见于肾病患者且已有酸中毒者。⑤其他,念珠菌二重感染、出血等。

【注意事项】 ①使用羧苄西林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②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有5%~7%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慎用。④本药与琥珀氯霉素、琥乙红霉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两性霉素B、B族维生素、维生素C、苯妥英钠、拟交感类药物、异丙嗪等有配伍禁忌。本药在体外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本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致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大剂量本药与肝素等抗凝药、血栓溶解药、水杨酸制剂、磺吡酮或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合用可增加出血危险。与磺胺类合用可使本药的血药浓度增高,故须适当减少本药的剂量。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并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②用药中,如果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③肌内注射时,同一部位注射量不应超过2g,且小儿不宜做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时,可分次给药,每次滴注30min至2h。④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羧苄西林可导致出血,应注意随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发生出血时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治疗。⑤由于浓度较高的羧苄西林钠溶液可形成多聚体(为致敏区),因此注射液皆须新鲜配制。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羧苄西林钠(以C17H18N2O6S计):1g;2g;5g。

替卡西林Ticarcillin

【作用与用途】 替卡西林为广谱抗生素,抗菌谱与羧苄西林相似,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低于青霉素,但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羧苄西林强数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较羧苄西林强2~4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及肠杆菌属淋球菌、流感杆菌等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及尿路感染等。

【体内过程】 替卡西林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86%。肌内注射1g,血药浓度于2h达峰值。药物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可渗透入脑脊液和胎盘。脑脊液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0%~50%,痰和胸腔积液中药物浓度分别为血药浓度的3%~5%和30%~60%,胆汁中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几倍。本药蛋白结合率为45%~60%,清除半衰期为72~77min。静脉给药时大约80%以原型经肾随尿排泄,另有3.5%从粪便排出,极少可经乳汁排出。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血清中药物。

【用法用量】 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成人剂量为12~20g/d,分3~4次,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30~40min)。治疗尿路感染,成人剂量为3~4g/d,分次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可用0.25%利多卡因2~3ml溶解后深部肌内注射。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50~100mg/kg;重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剂量为每日200~300mg/kg,分次给予。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以皮疹、皮肤瘙痒、药物热等过敏反应较为多见,少见过敏性休克。②肾功能损害者大剂量用药时,可发生血小板功能异常或干扰其他凝血机制。发生出血性疾病,如紫癜、黏膜出血、鼻出血及注射部位或小手术操作出血等。③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碱性磷酸酶、血清ALT/AST升高。偶有恶心、呕吐、肝大和压痛等轻型无黄疸型肝炎症状,肝活检显示点状肝细胞坏死的报道。④静脉注射高浓度本药时可出现惊厥、抽搐、短暂性精神失常等神经毒症状。⑤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时,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严重可致血管性静脉炎。

【注意事项】 ①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②与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合用协同作用,丙磺舒可提高本药的血药浓度。③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

【给药说明】 ①使用本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以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②使用本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应用本药。③用药中,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抢救原则和方法与处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相同。④本药与乳酸钠溶液及阿米卡星、氟康唑、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妥布霉素等药物呈配伍禁忌。⑤本药水溶液不稳定,药液应现配现用,不宜配制后久置。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替卡西林钠:0.5g;1g;3g;6g。

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

【作用与用途】 磺苄西林属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适用于对磺苄西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某些变形杆菌属及其他敏感革兰阴性菌所致肺炎、尿路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对本药敏感菌所致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宜与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

【体内过程】 本药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磺苄西林1g后0.5h达血药峰浓度(Cmax),为30mg/L。静脉注射本药2g后15min血药浓度为240mg/L。于1h内和2h内静脉滴注本药5g,滴注结束即刻血药浓度均大于200mg/L。24h尿中药物排出量为给药量的80%。本药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50%,半衰期为2.5~3.0h。磺苄西林在胆汁中浓度可为血浓度的3倍。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也可静脉注射。中度感染成人一日剂量8g;重症感染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剂量需增至一日20g,分4次静脉给药。儿童根据病情每日剂量按体重80~300mg/kg,分4次给药。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皮疹、发热等;过敏性休克较少见。②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③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转氨酶一过性增高等。④偶见尿素氮(BUN)升高、间歇性肾炎。

【注意事项】 ①使用本药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②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史者,肝、肾功能减退者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给药说明】 ①使用本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以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②给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应用本药。③用药中,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抢救原则和方法与处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相同。④本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呈配伍禁忌,联用时不宜置于同一容器中。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0.5g;1.0g;2.0g;4.0g。

呋布西林Furbucillin

【作用与用途】 呋布西林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部分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部分肠球菌属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呋布西林对革兰阳性厌氧菌具抗菌作用,但对脆弱拟杆菌和其他拟杆菌属细菌作用差。本药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及其他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体内过程】 本药口服吸收差。静脉滴注本药2g后血药峰浓度(Cmax)为174mg/L,尿药浓度可达2 600mg/L,12h尿排出量为给药量的39%。药物吸收后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尤以胆汁及尿液中含量较高,在各脏器中浓度较低。本药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为90%,12h内约39%可经尿液排出。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成人一般剂量是一日4~8g,分4次给药;极重感染剂量可增加至一日12g,分4次给药。儿童一般剂量为一日50~150mg/kg,分4次给药。

【不良反应】 ①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部灼热感和胃痛等胃肠道反应。②可见皮疹、药疹等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③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降低。④有报道用药后出现口周、面部和四肢皮肤麻木感;严重时出现肌颤等。⑤此外,也有报道长期用药后可出现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注意事项】 ①呋布西林与青霉素类药有交叉过敏,与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②对呋布西林或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者禁用。③对头孢菌素药过敏者慎用;哺乳期妇女慎用;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及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反应阳性者不能使用。使用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原则和方法与青霉素过敏相同。②本药溶解度小,局部刺激性大,所以不宜做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给药时,药物浓度不宜过大且给药速度不宜太快。③本药溶液应临用时配制,溶解后不宜久置。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呋布西林钠:0.25g;0.5g。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作用与用途】 哌拉西林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其他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本药对肠球菌属、A组或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亦具有一定抗菌活性。包括脆弱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许多厌氧菌也对哌拉西林敏感。适用敏感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所致的败血症、上尿路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哌拉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亦可用于有粒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

【体内过程】 哌拉西林口服不吸收。正常人肌内注射哌拉西林1g后0.71h达血药峰浓度(Cmax)。哌拉西林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7%~22%,表观分布容积(Vd)为0.18~0.3L/kg,分布半衰期(t1/2β)为11~20min,在骨、心脏等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在脑膜有炎症时在脑脊液中也可达到相当浓度。

正常肾功能者哌拉西林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6~1.2h,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者可延长至3.3~5.1h,在肝内不代谢。本药系通过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非肾(主要经胆汁)途径清除。静脉注射1g后,12h尿中排出给药量的49%~68%。肝功能正常者10%~20%的药物经胆汁排泄。很少量药物经乳汁排出。血液透析4h可清除给药量的30%~50%。肌内注射前1h口服丙磺舒1g,可使血药峰浓度(Cmax)增高30%,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30%。

【用法用量】 哌拉西林可供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成人,中度感染一日8g,分2次静脉滴注;严重感染一次3~4g,每4~6小时静脉滴注或注射。一日总剂量不超过24g。婴幼儿和12岁以下儿童,剂量为按体重100~200mg/(kg·d)。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出生后第1周每12小时50mg/kg,静脉滴注;第2周起50mg/kg,每8小时1次。新生儿体重2kg以上者出生后第1周每8小时50mg/kg,静脉滴注;1周以上者每6小时50mg/kg。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和血清病型反应,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偶见。②局部症状,如局部注射部位疼痛、血栓性静脉炎等。③消化道症状,如腹泻、稀便、恶心、呕吐等;假膜性肠炎罕见。④个别患者可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和疲倦等。⑥肾功能减退者应用大剂量时,因脑脊液浓度增高,出现青霉素脑病,故此时应按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⑦其他,如念珠菌二重感染、出血等。

【注意事项】 ①使用哌拉西林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②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对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灰黄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对哌拉西林也可能过敏。③哌拉西林在少数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导致出血,发生后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治疗;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减量。④对诊断的干扰,应用哌拉西林可引起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呈阳性,也可出现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高钠血症、低钾血症、血清转氨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多。⑤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抗生素相关肠炎者皆应慎用。

【给药说明】 ①使用本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以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②给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应用本药。③用药中,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抢救原则和方法与处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相同。④本药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嘧啶、呋喃妥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巴比妥、戊巴比妥、水解蛋白、B族维生素、维生素C、琥珀胆碱、碳酸氢钠等药物呈配伍禁忌。⑤肌内注射时,可加利多卡因以减少注射部位疼痛,且每个肌内注射部位一次肌内注射量不宜超过2g。⑥少数患者可导致出血,发生后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处理。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以哌拉西林计):0.5g;1.0g;2.0g。

阿帕西林Apalcillin

【作用与用途】 本药抗菌谱较氨苄西林和羧苄西林广。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厌氧球菌和杆菌)和对革兰阴性菌均有较高活性。比较研究证明,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小鼠感染,抗菌作用比羧苄西林强7~10倍;对大肠埃希菌强2~15倍;对肺炎杆菌强8倍,对溶血性链球菌强2倍。对多数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抗菌活性,较羧苄西林强30倍以上。临床可用于敏感革兰阳性或阴性菌感染,如呼吸道、尿路、胆道、妇科感染,也可用于术后感染和五官科感染,均有较好疗效。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肌内或静脉给药后吸收迅速。药物吸收后后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尤以肝脏、肾脏、血清、胆汁中浓度较高。本药也可透过血脑-脊液进入屏障脑组织,但含量极低。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6%,半衰期约为4.7h。药物在肝脏中部分代谢,有50%~60%的药物以原型形式通过胆道随粪便排出。本药在体内无积蓄作用。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一次2~3g,一日3次。10岁以下儿童,一日60~220mg/kg,10岁以上儿童剂量同成人。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比较多见。用药前应做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者忌用,有轻度或暂时性粒细胞减少。少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出血、紫癜。剂量过大时水钠潴留。其他参见青霉素。

【注意事项】 ①与青霉素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②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病史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④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可呈假阳性。

【给药说明】 ①使用本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以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②给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应用本药。③本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呈配伍禁忌,联用时不宜置于同一容器中。④本药肌内注射后局部可引起剧烈疼痛,宜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给药。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阿帕西林钠:1g;3g。

阿洛西林Azlocillin

【作用与用途】 阿洛西林为半合成苯咪唑类青霉素,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腹膜炎及下呼吸道、胃肠道、胆道、泌尿道、骨及软组织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妇科、产科感染,恶性外耳炎、烧伤、皮肤及手术感染等。

【体内过程】 注射后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在正常脑脊液中仅含少量,但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浓度可增加。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少量随乳汁分泌。本药的剂量与药动学参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1h,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2~6h。血清蛋白结合率为40%左右,尿排泄为60%~65%,胆汁排泄为5.3%。本药可为血液透析所清除。

【用法用量】 加入适量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成人一日6~10g,严重病例可增至10~16g,一般分2~4次滴注。儿童按体重一次75mg/kg,婴儿及新生儿按体重一次100mg/kg,分2~4次滴注。

【不良反应】 类似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等),其他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个别病例可见出血时间延长、白细胞减少等,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较少见。

【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②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也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过敏。③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适当降低用量。④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⑤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者则不受影响;大剂量注射给药可出现高钠血症;可使血清ALT/AST升高。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并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②本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B族维生素、维生素C、含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的药物、全胃肠外营养剂呈配伍禁忌。此外,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氧化剂、还原剂、羟基化合物及锌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均可使本药活性降低。③静脉滴注时,可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以C20H24N5O6S计算):0.5g;1g;2g;3g;4g。

美洛西林Mezlocillin

【作用与用途】 美洛西林为半合成苯咪唑类青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不动杆菌属及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大剂量有杀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肺炎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的抗菌活性强于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强于羧苄西林和磺苄西林;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与羧苄西林相似,而对粪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比羧苄西林、磺苄西林优越。对脆弱拟杆菌等大多数厌氧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

用于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腹膜炎、骨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眼、耳、鼻、喉科感染。

【体内过程】 本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后吸收良好。成人静脉注射美洛西林1g、2g后血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9min、45min,6h后给药量的42.5%、57.9%由尿中排泄。1h内静脉滴注2g,滴注结束时血药浓度为86.5mg/L,1h后为28.3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40min。本药在胆汁中浓度极高,1h内滴注2g,最高可达248~1 070mg/L,6h后仍保持63.5~300mg/L,胆汁排泄率为1.65%~7.0%。

美洛西林到达脑脊液的渗透率为17%~25%,蛋白结合率为42%,尿排泄率为50%~55%,胆汁消除率变化较大,从0.05%~25%(与患者肝功能有关)。其生物半衰期约为1h,肌内注射约为1.5h,小于7日龄的新生儿约为4.3h。

在新生儿静脉滴注100mg/kg后,血药浓度的降低较缓慢,5h后尚可检出。在小儿脑膜炎病例中,脑脊液内药物浓度最高可达23mg/L。小儿脓胸,在静脉滴注100mg/kg后,胸腔积液中最高浓度达到6.3mg/L,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妊娠妇女静脉滴注1~2g,1~2h后27%~34%转移至脐带血中,羊水中药物浓度约为10mg/L。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肌内注射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静脉注射通常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使用。

成人一日2~6g,严重感染者可增至8~12g,最大可增至15g。

儿童,按体重一日0.1~0.2g/kg,严重感染者可增至0.3g/kg;肌内注射一日2~4次,静脉滴注按需要每6~8小时一次,其剂量根据病情而定,严重者可每4~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

【不良反应】 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肌内注射局部疼痛和皮疹,且多在给药过程中发生,大多程度较轻,不影响继续用药,重者停药后上述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少数病例可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及嗜酸性粒细胞一过性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低钾血症等极为罕见。未见肾功能改变及血液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反应。

【注意事项】 ①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②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也过敏。也可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过敏。③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适当降低用量。④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⑤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者则不受影响;大剂量注射给药可出现高钠血症;可使血清ALT或AST升高。

【给药说明】 ①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用药史。过敏反应史及有无家族变态反应疾病史。②给药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反应者不能使用本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原则和方法与处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相同。③本药与pH 4.5以下的酸性物质配伍,可产生沉淀;与pH 4.0以下的酸性物质及pH 8.0以上的碱性物质配伍,会降低抗菌效价。④本药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诺氟沙星、柔红霉素、新霉素、胺碘酮、非格司亭、哌替啶、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B族维生素、维生素C、含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的药物、全胃肠外营养剂,为配伍禁忌。此外,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氧化剂、还原剂、羟基化合物及锌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均可使本药活性降低。

【制剂与规格】 注射用美洛西林(以C21H25N5O8S2计算):0.5g;1.0g;2.0g。

(六)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脒基类广谱青霉素)

本类药物供口服的有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供注射的有美西林(Mecillinam)、替莫西林(Temocillin)。本类药物为抑菌药,无杀菌作用。匹美西林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对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是氨苄西林的数十倍,肠杆菌、肺炎杆菌、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对本药亦敏感,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产酶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及卡他莫拉菌对替莫西林高度敏感,替莫西林对β-内酰胺酶稳定,因此对耐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多种肠杆菌科细菌仍有作用。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与其他作用于PBPs的抗菌药合用可提高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本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变态反应为主,个别患者可出现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美西林Mecillinam

【作用与用途】 美西林对一些革兰阴性菌,包括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作用强于氨苄西林。对氨苄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也很敏感。对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差。铜绿假单胞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对美西林耐药。美西林也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但作用方式与青霉素不同,故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合用,对革兰阴性菌有协同作用。但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协同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尿路感染,对大肠埃希菌感染(包括耐氨苄西林菌株)疗效甚好。对肺炎杆菌、肠杆菌等感染,也有相当疗效。对伤寒、副伤寒疗效也较好。美西林治疗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时常与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西丁等其他β-内酰胺类药联合应用。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正常人肌内注射美西林400mg后血药峰浓度于给药后41min到达,为13.6mg/L。静脉注射本药400mg(10min内),结束时的血药峰浓度为37.9mg/L,15min后下降1/2。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后尿中药物浓度可达1 000~2 000mg/L,给药后12h内尿药排出率66%~73%。血清消除半衰期为0.65~0.81h。美西林可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体液中,以肾、肺组织中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略高于血浓度。胆囊手术前1h注射美西林0.8g后,胆囊中胆汁浓度在胆囊功能正常和无功能者分别为40mg/L和12mg/L。本药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5%~25%。

【用法用量】 美西林可供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400mg,严重感染时可增加至600mg,每日3~4次。小儿每日30~60mg/kg,分3~4次注射。

【不良反应】 可有恶心、腹泻、眩晕、贫血、粒细胞减少。也可致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值升高。肌内注射本药后局部刺激不显著,本药偶可致过敏性休克和其他过敏反应,用前应做青霉素皮试。可有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及注射局部刺激症状等。其他参见青霉素。

【注意事项】 青霉素过敏者忌用。妊娠初期3个月孕妇不宜应用,因尚无充分资料证明本药在孕妇中使用的安全性。肾功能显著减退者剂量酌减。

【制剂与规格】 ①注射用美西林:0.5g;1g。②美西林片:0.25g。

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

【作用与用途】 匹美西林为美西林的酯,抗菌谱同美西林,其特点为可供口服,口服后吸收良好。在体内为酯酶迅速水解为美西林而发挥抗菌活性。临床应用与美西林相同,用于泌尿道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伤寒的治疗。

【体内过程】 可供口服,口服后吸收良好。在体内为酯酶迅速水解为美西林而发挥抗菌活性。食物可促进本药的吸收,宜在饭后服用。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0.4g,4/d。儿童,20~40mg/(kg·d),分3~4次服。

【不良反应】 同美西林。

【注意事项】 同美西林。

【给药说明】 同美西林。

【制剂与规格】 盐酸匹美西林片:0.25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