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隆起性红斑(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EED)是一种罕见的局限性、轻度的慢性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 为丘疹或结节,后逐渐为红色、紫红色或铁锈色斑块,对称性累及手背和关节伸侧(图33-6)。
图33-6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上臂隆起硬性结节,膝部丘疹结节
2.相关疾病 EED被报道可合并AIDS、血液病(IgA单克隆γ-球蛋白病)、腹部疾病、高IgG综合征、Wegener肉芽肿和慢性复发性链球菌感染。
【组织病理】
一般认为本病是一种轻度的慢性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伴有缓慢的纤维化。
初期为丘疹或结节,对称,以后逐渐增大或融合成不规则形、环状或回形斑块,质地逐渐变硬,直径0.5cm至数厘米,呈红色、紫红色或铁锈色,有浸润。好发于四肢。
【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如面部肉芽肿、环状肉芽肿、血液病、Wegener肉芽肿、网状组织细胞瘤、结节病、肥大性扁平苔藓、黄瘤和Sweet病。
【治疗】
1.治疗原则 须检测有无伴发病,如少数病例伴有炎性肠病、HIV感染、坏疽性脓皮病、软组织巨细胞瘤,并做相应处理。
2.治疗措施 氨苯砜口服后48h内即有显著疗效,开始每晚50mg,以后逐渐增加至4/d。糖皮质激素外用或皮损内注射仅有轻微改善。伴有大疱的严重病例可选用四环素及烟酰胺,病情控制后单用烟酰胺(0.1g,3/d)。有腹部疾病的患者可能对无谷胶食物有良好反应。间断性血浆交换曾成功地用于治疗IgA副蛋白血症的患者。
【循证治疗选择】
氨苯砜D,氨苯砜加抗反转录药物适用于HIV相关疾病E,糖皮质激素D,其他磺胺药D,氯喹D,烟酸和四环素E,秋水仙碱E,非谷蛋白饮食E,环磷酰胺E,血浆置换E,小剂量环孢素E,结肠切除术E。
【预后】
视伴发病治疗反应而定,本病一般持续数年,甚至长达25年,有时可自行消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