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部麻醉药作用机制阻滞什么通道

局部麻醉药作用机制阻滞什么通道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局部麻醉药是一种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滞神经传导功能的药物,使机体产生感觉消失和阻止肌肉活动。局部麻醉药按照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局部麻醉药若被吸收进入血液或直接注入血液循环时,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功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药理作用:本品为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局部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5倍。④局部浸润麻醉:总量一般以175~200mg为限,24h内分次给药。

局部麻醉药是一种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滞神经传导功能的药物,使机体产生感觉消失和阻止肌肉活动。局部麻醉药按照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

(1)酯类局部麻醉药,为对氨苯甲酸的衍生物,如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等。

(2)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为苯胺的衍生物,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若被吸收进入血液或直接注入血液循环时,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功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41.利多卡因(赛罗卡因)Lidocaine(WHO)

(1)药理作用:本品属酰胺类中效局部麻醉药。对神经细胞穿透力强,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作用强度比普鲁卡因大4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作用。血药浓度超过5μg/ml时,可出现中毒症状。

(2)用途:可用于神经阻滞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3)用法及用量:①交感神经阻滞:常用浓度为1%;②表面麻醉:常用浓度为2%~4%,一次剂量不超过0.1g;③浸润麻醉:常用浓度为0.25%~0.5%,50~300mg。

(4)不良反应: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发生毒性反应。罕见过敏反应。

(5)注意事项:①注意使用浓度与剂量,切勿注入血管内;②为预防其毒性反应,用药时应有急救措施;③本品是CYP3A4、CYP2D6的底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药品的相互作用。

(6)制剂及规格。注射剂(均按利多卡因算):5ml:50mg,5ml:0.1g,10mg:0.2g,20ml:0.4g。

42.布比卡因Bupivacaine(WHO)

(1)药理作用:本品为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局部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5倍。毒性较利多卡因大3~4倍,心脏毒性可先出现,且复苏较为困难。

(2)用途: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

(3)用法及用量①神经丛阻滞:0.375%20~30ml。②蛛网膜下腔阻滞:7~15mg。③硬膜外腔阻滞:0.5%~0.75%8~10ml,剖宫产时浓度不得超过0.5%。④局部浸润麻醉:总量一般以175~200mg(0.25%)为限,24h内分次给药。

(4)不良反应:血药浓度过高可出现毒性反应,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同时出现。

(5)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②切勿注入血管内;③不可给予高浓度和大剂量。

(6)制剂及规格。注射剂:5ml:25mg,5ml:37.5mg。

43.普鲁卡因Procaine

(1)药理作用:为短效酯类局部麻醉药。作用于外周神经,产生传导阻滞作用。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脑血药浓度直接相关。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较弱,大剂量时抑制心肌传导系统并有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

(2)用途:用于局部浸润麻醉、阻滞麻醉和封闭疗法等。

(3)用法及用量①局部浸润麻醉:常用浓度为0.25%~0.5%,一次0.5~1.0g。②周围神经阻滞:常用1%~2%,总量以1.0g为限。成年人处方限量:一次量不得超过1g。

(4)不良反应:单位时间内用药过量或误入血管时可产生中毒反应。偶有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高敏反应。

(5)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者、败血症患者及恶性高热者禁用;②发生惊厥时可用安定或硫喷妥钠静脉注射治疗;③对有过敏史或变态反应体质者可选用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6)制剂及规格。注射剂(粉):150mg。注射液:2ml:40mg,10ml:100mg(盐酸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