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步入自己研究的心灵之地

步入自己研究的心灵之地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大多数人看来,学术研究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事情,因为其教学的内容直接来自其学术研究的成果。这块“责任田”就是自己发现的具体的研究领域。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

在大多数人看来,学术研究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事情,因为其教学的内容直接来自其学术研究的成果。但是,不管是高等学校的教师还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基本是相似的,即教师从事的是以知识和思想表达为工具的精神影响活动——教学,同时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生产与创造——学术研究。虽然学术研究不是教学,但它和教学是密切联系的。

我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等的需要,中小学教师也不能只是单纯从事教学了,国外有不少教育家是在教学的一线诞生的,并且也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随着中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已摆上了重要日程,单纯靠原先的经验来从事教育是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和学生的需要的,中国的中小学需要教育家来管理,需要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来承载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教育。因此,今后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进行学术研究,这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教师是教育自由人,但是大多数教师却总是认为自己不自由,学校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有各个层级的领导,有教材和课程标准,有家长和社会等,总认为被什么制约着,自己的思想和才智得不到发挥,从而产生抱怨、自卑、烦恼等种种不健康心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没有了进取心,生活和工作感觉常被校长制约着,被考核评价禁锢着,被学生牵制着。教育没有了发现、创造和主动,教师的工作沦为为了他人,而缺失了自我意识,缺失了生活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学校方面,大多数也都在循规蹈矩地推行着常规化管理,不想进行大胆的突破,没有关注教师的自主成长,没有一种理念和办法来唤起和引领教师成长的自我意识,管理缺乏民主性。殊不知,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是学校发展不竭的生命力,教师自我教育意识的沉睡,使许多精彩可行的教育资源失去了开发和利用的机会。

从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异看,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特质就是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优秀教师在教学中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在观察与分析、广泛收集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的基础上,以批判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使自己不断提高。

罗马最杰出的教育家和古典思想家西塞罗在他的家书中这样说:“渴求真理、探索真理尤其是人所秉持的天性和爱好。因此,当我们已没有必要为工作上的事操心时,剩下的时间就会渴望看到、听到或学习一些新的事物,而且会想要知道创造的秘密,拥有实现一个奇迹的愿望,这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但是,现实的教师,为什么不愿意去读书,去探索教育教学的秘密,而热衷于重复传统的行为,并让学生机械重复地训练,每天都在为丧失自己的爱好和天性懊恼呢?我想,是因为他们每天不得不为自己的工作而操心,单纯为了简单的生存,他们身心疲倦,没有多少自由时间。

教师返璞归真的生活在何方?我认为,教师应如同农民一样,要有自己的一块“责任田”。有人说,给了一个班和一群学生,这不是他的“责任田”吗?我说这还不是,这是教师被分给的具体的培育任务。教师真正的“责任田”,无需像农民的“责任田”一样,由别人去量分,只要自己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就会发现“新大陆”。这块“责任田”就是自己发现的具体的研究领域。

研究自由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源泉,是教师个性发展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在自己发现的“责任田”里,必须热爱学习,把读书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通过与思想相遇来学习教学,与专家相遇来学习教学,与具体研究领域相遇来学习教学,这具体的研究领域才是自己终身的栖息地,才是自己一生经营赖以成长的心灵港湾。在这个领域里,教师会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所教学科的真谛,找回教学勇气,充实地、幸福地、平静地品位丰收的那份喜悦。

目前的学校教育科研依然存在研究与实践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我的观点是一定要为“自己”做研究,说“自己”的话,在研究中做“自己”。我比较喜欢行动研究法,问题的发生多在工作的实际情境之中,研究的目的指向实际工作的改进,研究计划并非在决定之后就一成不变,而是允许也必须随时检讨,不断修正以符合实际情境的需要。

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可以做一些小课题研究,我认为,小课题研究最接地气,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其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

小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这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也称“草根式小课题”、微型课题或个人课题。

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活”“短”“平”“快”来概括。

第一,小课题贵在“小”。

(1)选题切口小。这是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点,如“下课前五分钟的教与学”“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化学新授课的‘引入’研究”等。所以要从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等入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研究范围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不必作高深莫测的理性思辨,也无需长篇大论的宏大叙事。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历史年代记忆效果”这个研究课题,研究范围不仅局限在历史学科,而且只是记忆方面,同时还限定了是历史年代的记忆,目标单一,有利于教师在研究中有所突破。

(3)所选问题小。“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它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如“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学生上课懒得举手发言怎么办”“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

(4)研究机构小。小课题研究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如一个备课组,或是教师自愿组成的一个团队。人员构成应尽量简单。

第二,小课题研究要“近”。“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

第三,小课题研究要“实”。“实”就是要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

第四,小课题研究要“真”。“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做真实践。

第五,小课题研究要“活”。小课题研究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过程上。它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都没有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怎么研究,不需要囿于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部门所提供的选题指南,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

第六,小课题研究要“短”,即周期要短。

第七,小课题研究要“平”,即要适合教师水平。

第八,小课题研究要“快”,即要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第一,选题。

(1)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中选择。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中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第二,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作准备。

第三,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第四,实施研究。

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

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第五,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践研究法,常用的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

第六,表达研究成果。

(1)倡导成长即成果。

对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教师参与研究本身就是可贵的,研究的价值重在研究的经历,师生的成长就可以看作研究成果。

为此,要求教师把自己研究的课题融入到日常的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过程中,融入到教育教学环节中,把困惑、疑难总结归纳成小课题,日日反思、周周总结,促使教师立足课堂,开展实实在在的真研究。同时,为教师提供总结交流的平台,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等。当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因此,当教师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时,面对问题,不要发牢骚,而应积极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寻求解决的办法。把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相互讨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埋头工作到学会总结反思,可以改变教师工作、教学的习惯,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质的飞跃,产生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造就一支科研骨干队伍。

(2)注重多元化的成果表达。

小课题的成果表述,不宜脱离教师自身的实际可能性,而去追求高深的理论阐述,应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倡导小课题成果表达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并呈现多元化,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师日常工作与研究的时间冲突,又可以促使教师在表述成果的同时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小课题的成果表达丰富多彩,综述如下:

资料类:学习笔记、读书笔记、资料摘记、卡片摘录等。

总结类:阶段总结、经验总结、统计表格等。

报告类:调查报告、个案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

论文类:论文、教育叙事、反思、研究日志、随笔、教育评论、心得体会等。

案例类: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实验练习册、教学设计、精彩教学片段、一个问题的界定和系统回答、成功做法等。

课堂类:示范课、展示课、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优质课、创新课、说课等。

音像类:各种照片、影像资料等。

软件类:多媒体课件、软件、网页等。

活动类:论坛、研讨会、辩论会、推介会、现场会、报告会等。

实物类:学具、教具等。

发表类:论文、图画、书法作品等。

获奖类: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的获奖等。

专利类:专利作品等。

学生作品:手抄报、小制作、小发明等。

创新类:设想、猜想等。

小课题研究的要素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现实的触动描述、鲜明的意旨表达、可行的方法设计、清晰的程序勾勒、大致的成果预期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发现新知和解决问题。概括地讲,它必须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或要求:一是要主动学习,进行研究意义上的文献查寻。二是研究是针对问题解决进行的,要力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有效地进行创造、创新。三是不断思索钻研,善于捕捉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灵感,发现事实和解释事实,对理论和规律进行寻求、修正和应用,以期发现、创造。

做“自己”的研究,步入“自己”的研究领域,是一件十分快乐幸福的事情。我们一线教师有不同于理论研究者的“研究”范式,我们思考、实践、改进、再实践,就是在做研究。如果真能做到将工作当成研究,就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这是走向名师的一块敲门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