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是指中国公办普通高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监督下,对本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需要的建设项目从决策立项到具备施工条件所进行立项、设计、施工招投标等前期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管理工作。
图1-3 建设项目前期管理“3+1”模式图
依据本书所提出的前期三阶段管理模式,高校(业主)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代表)是建设项目前期管理的两个重要主体。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事关高校(业主)和国家(政府)发展大计,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计,高校和政府在前期管理中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项目的前期三阶段管理中高校作为项目法人,负有主要责任,项目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经济、适用,进度、造价、质量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关键在业主,而且与业主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政府在项目前期三阶段管理中,作为监督部门,代表国家利益行使审批和监督职能,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依法、依规、依程序,是否公平、公开、公正负有重要监管责任。建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专业技术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完成建设项目,需要很多专业技术部门支持,为此,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社会上出现了相关的咨询机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为项目的前期管理和实施提供专业化服务。
高校建设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程序有: 一是在项目立项决策阶段,学校(业主)根据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项目建设基本功能和要求、建设目标和任务,以项目建议书形式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咨询机构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后再呈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中央或教育部直管高校的项目由教育部或国家发改委审批; 地方高校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或发改委审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学校必须取得地方政府(本市或本省)国土、规划、环保部门的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要点、环境评估报告批复意见等。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情况需要,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选择国内较优秀的设计咨询机构开展评审工作,在听取专家评审意见后,上级主管部门决定是否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二是在项目获得批复后,高校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复意见,起草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招标文件,开展设计招标、投标和评标工作,确定最优设计方案后,要求中标单位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和优化,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与学校用户单位对接,继续深化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为前提,以经济、适用、美观为根本,融合校园文化元素,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设计管理工作。三是在施工图完成后,请专门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详细的工程量清单,请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委托专业审计事务所进行审核,确定清单上、下限值,作为拦标价,组织施工招标、投标、评标和定标工作,最终确定项目实施的总承包单位。四是在决策、设计、招投标三阶段管理过程中,筹融资工作也是一个自始至终,关系项目成败的关键工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没有落实则项目风险巨大,因此,在项目启动前,学校(业主)必须将资金筹措到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书所研究的公办普通高校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建设实施的且达到国家或各省市设计招投标限额以上的单体基建项目,不含征地拆迁、三通一坪等前期工作,也不包括修缮和室外等零小工程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