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运用性作业,夯实语用知识点

设计运用性作业,夯实语用知识点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创作的灵感。因此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堂学习之后,激发学生完成仿写、创编式的后作业,能凸显语文实践运用的重要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用布置运用性的作业方式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逐渐融入到语言文字中去,从而在课后将课堂的情绪得到延续和加深。

(一)通过仿写,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

1.儿童诗:最亲近孩子的仿写作业

儿童诗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特征,是孩子们在课堂中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之一。儿童诗教学应该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和欣赏,最终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但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创作的灵感。因此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堂学习之后,激发学生完成仿写、创编式的后作业,能凸显语文实践运用的重要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想》这一首儿童诗在简洁却不单调的字里行间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畅游的童年乐趣。学生沉浸在幻想的世界中不能自拔,短短40分钟的课堂时间太过局限,因此在课程结束之后,我引导孩子也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想象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来展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课后,孩子们完成了一份份优秀而又特别的作业。

我想

陈晨

我想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鸟

春天降临了就能听我叫

我想变成一棵翠绿的小草

娇小的身躯在春风中飘

我想变成一朵娇艳的花苞

春姑娘告诉我明天更美好

我想变成一只懒惰的小猫

在温暖的阳光下睡着了觉

......

我想长出尾巴

王文卓

我想长出一条鱼尾巴

在水中随心所欲地游

在湖中,在海里

想游到哪就游到哪

我想长出一条松鼠尾巴

轻飘飘地从高处落下

在树上,在屋顶

想落到哪就落到哪

我想长出一条猴尾巴

在林中自由地荡秋千

在枝头,在树梢

想荡到哪就荡到哪

我想长出一条牛尾巴

在烈日下驱赶蚊虫和苍蝇

在背上,在腿上

想拍到哪就拍到哪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中儿童诗素材十分丰富,课外儿童诗也是数不胜数。尽管如此,孩子们仍旧不能局限在别人的字词中得到诗意的满足,欣赏和学习之后,仿写诗歌的小练笔成了孩子课后作业的宠儿:

致粗心先生

于小茗

亲爱的粗心先生

你们好!

虽然我不知道你长什么样

但在我心中

你们手中拿着一个黑色的袋子

并且一直霸占着我的脑子

我是多么希望你离开

你离开了

我就回到了原来的我

最后,我还想……

给你们介绍一个朋友——

细心姐姐

夜来香

李欣语

那一缕缕的幽香

好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

在大雨纷飞的夜晚

她让我懂得了宁静

天亮了

她不再舞蹈

太阳让她休息了

在众少女中唯有她萎缩在角落

可独树一帜的她总能引人注目

风儿拉起她的手

他们在空中幸福地舞蹈

啊!

它们怎么不跳

因为

她换了一个舞伴

我希望

李婧婧

我希望——

这个世界是白色的,

因为白色的世界是单纯的,

单纯的世界是

无忧无虑的。

我希望——

这个世界是橙色的,

因为橙色的世界是阳光的,

阳光的世界是

充满活力的。

我希望——

这个世界是蓝色的,

因为蓝色的世界是和平的,

和平的世界是

欢声一片的。

儿童诗不应该和一般性的阅读课相同,不应该以肢解诗句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它的作业形式也不能是机械的读读、背背、抄抄等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仿写、创编儿童诗的课后作业,实现了学生情感上的体验、语言上的锻炼和自我意识的激发。

2.散文:最亲近作品手法的仿写作业

散文形散神聚、已经深邃,但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最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的就是散文富于音乐感,犹如涓涓细流,叮咚有声的优美的语言。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主要以读背和积累好词美句为主,但是这样的语言不仅让学生爱上散文,同样成为学生可以很快模仿和习得的表达范本。这些优美的表达通常都有典型的句式,或是比喻,或是拟人,或是排比,这些句式既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成为仿写的例子。模仿这些句式进行仿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布置学生积累的同时,更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美句、美段,在课后完成相应的仿写作业,真正实现模仿和习得优美的表达。

第五册《秋天的雨》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写得非常美:“你看,秋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叶子的颜色、形状。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句式的模仿练习:

(1)你看,秋雨把( )给了菊花,( )的菊花像( )。

(2)你看,秋雨把( )给了田野,( )的田野像( )。

《山中访友》一文中的精彩句段:“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这是此文本的典型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模仿课文片段,猜想作者还会和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你好!美丽的野花!你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

如《秦兵马俑》中“它们的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模仿上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兵马俑的观察和想象,也写一写:

有的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

甚至是散文的布局谋篇也可以成为学生仿写的范本。《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布局谋篇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在概括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野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一次,我班在暑期由家长自发组织了“走进历史,游乐双龙洞”的夏令营亲子活动,于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让学生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写一写双龙洞的历史、山路、溪水、游客等,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以《双龙洞真“**”》为题来写一则练笔,使其在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通过续写,激发创造性思维

续写就是基于对原文有关情节的合理推测想象,创造性地续补有关内容的小练笔。读写时要选择好续写点,即最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的那一点,让学生在合理性、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1.续情绪深化感悟

写景类的文章语言优美,往往能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用布置运用性的作业方式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逐渐融入到语言文字中去,从而在课后将课堂的情绪得到延续和加深。如《七月的天山》一文后,教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如果你是这次到天山旅游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这美丽的天山呢?请你动笔写篇导游词吧!一个学生写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天山深处,在这里,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看一看四周的环境。在这里,溪流慢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这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它们多么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2.续情节创新思维

好文章的结尾往往是意犹未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小摄影师》末尾写道:“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列宁最终有没有见到那个小男孩呢?故事的后续发展成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大多数孩子觉得列宁和那位“小摄影师”一定还能再次相遇,孩子们愿意续编一个美妙的故事来完成心中的愿望。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延伸,对课文情境进行合理性推测,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

在布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的作业,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骄傲的是陶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然后由教师给出合理的开头,让学生反转思维,续写《铁罐和陶罐》的故事。学生们各自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他们的创造力与智慧一定令人意想不到!

3.续感想唤起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作品”会是相当感人的。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文的课后就可以安排练笔:“你从夏洛蒂本文的主人公安静身上学到了什么?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写下你的读后感。”让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与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设计关于读后感的微练笔,其实是以另一种方式对文章进行新一轮的解读,会再一次感受安静勇敢、坚强而仁慈的内心。写完读后感后再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学生一定会被安静那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4.续留白发挥想象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而极重要的语文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文字。在《风筝》这篇课文中,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觉得在那里能找到“幸福鸟”,有的则认为不会。在思考的碰撞中,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抓住这份空白点,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孩子们定会写下一篇篇美文佳作。这样的微练笔,既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又更深入理解了文章内容,还让孩子们爱上了写作,可谓是“一箭三雕”。

《顶碗少年》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从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事情,令作者在以后的岁月里,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让学生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结合起来思考文末省略号蕴含的内容,通过练笔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为什么作者总是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又为什么会内心激动呢?

学生习作一:顶碗少年凭着他超越常人的毅力,完成了他人生舞台上最绚烂的一次表演。在生活中,我是否也能成为像他一样的胜利者呢?可以的,每个人都可以的。人生路上难免有风雨,也许是蒙蒙细雨,也许是倾盆大雨,抑或是狂风暴雨,但只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就能一往无前,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最佳表演者,演出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大戏!

学生习作二:这位顶碗少年,或许和我的年龄相仿。这么多年了,他一定已经成为一位十分出色的杂技演员。我相信,无论他的人生之路再怎么坎坷、曲折,他还是会勇敢地面对,执着地挑战。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那叠金边红花白瓷碗的破碎声再一次回到我的耳边。这一声,又让我重拾了自信。少年这种“不怕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这样的设计不但让每一位学生入情、入境地被文中的人物感染,还培养了学生理解、运用的能力,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