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近年来河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掩盖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河北省基础教育的统筹发展。目前,河北省中小学编制不足,师资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目前,河北省中小学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受聘比例较低,这也需要各级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河北省基础教育在近些年一直保持着稳定地发展,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都有较大的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省中小学校共有27081所,在校生1121.63万人,教职工785332人。其中,普通高中567所,在校生1104077人,教职工123490人,专任教师103636人;普通初中2391所,在校生2288195人,教职工190787人,专任教师167160人;小学12529所,在校生5642864人,教职工190787人,专任教师316288人。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教师的质量也稳步提升。首先,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人数不断增加。2014年,全省普通高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20544人,具有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33427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327人和1033人;普通初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27730人,具有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7804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142人和772人;小学高级及以上教师167005人,小学一级教师12600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207人和2028人。其次,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攀升。2012年,普通高中学历合格率为96.29%,普通初中学历合格率为99.35%,2013年这一数据分别为96.70%和99.45%,2014年分别提高至97%和100%。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河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掩盖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河北省基础教育的统筹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编制不足,师资匮乏

一直以来,影响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解决编制问题。目前,河北省中小学编制不足,师资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安全的工作和生活是人们最为基本的需要,而且,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获取更高级的需要。编制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就会缺乏工作的安全感,这种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而缺编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就业压力

(二)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低,且高级职称者受聘比例也低

2014年全省普通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全部专任教师的19.82%,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全部专任教师的32.25%;普通初中分别占16.59%和46.69%。可以看出中高级职称教师,尤其是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低。而在一些市县,教师经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取得了中学高级或中级任职资格,但是,其中许多教师并未得到相应级别的聘任,这造成大量具备中学高级或中级任职资格的教师待聘现象,从教师角度来说,这也是对他们应享待遇的一种变相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城乡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聘任比例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受自身学历、当地经济情况、学校教学条件、生源素质等条件影响,他们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业绩和水平,这使得他们在中、高级职称的评聘过程中存有一定的劣势,低于城市中小学教师。

(三)年龄结构不合理

在许多农村中小学出现了年龄断层,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尤其是对新课改的要求难以适应和掌握。

(四)负担重,压力大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甚至每周有近20节课,这么繁重的工作量不但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教师将精力投入到备课、批改作业、科研等活动中。

近些年,我国各级教育入学率都有了大幅提升,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到学校教育,这是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却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重点校”“重点班”的存在,使得原来的“能否上学”转变为“能否上重点学校、重点班”的问题;而且,现在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的总升学率、重点学校升学率等挂钩,这些都使得教师们压力巨大。

(五)待遇低

虽然中小学教师负担重、压力大,但是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待遇与之难以匹配,尤其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们的收入更低,生活条件也艰苦,这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断流失,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也难吸引新教师。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适量增加中小学教师编制额度,建立编制调控机制

编制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编制问题的及早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能够安心而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实行全省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本地区中小学编制总量内,可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二)深化职称改革,适当增加中、高级职称比例和聘任比例

造成河北省中小学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申报条件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较高。比如申报条件中有一项是关于论文的要求,而在目前阶段,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还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工作中心更多的是日常的教育教学,论文不能完全代表他们教学的真实业绩和水平。另外,统一的职称申报条件或标准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学校水平、生源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农村教师往往很难取得城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业绩和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称申报和评定。

为此,应深化职称改革,修改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标准条件,体现“两降低两提高一倾斜”,即降低农村教师申报条件,降低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条件;提高农村学校岗位设置比例,提高小学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评审向农村学校教师特别是艰苦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倾斜,尤其是对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申报中、高级教师更制定了单独的倾斜政策。已有的职称改革还明确提出,城镇教师在评聘高级职称时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在增加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的同时,还应落实好教师职称聘任工作。目前,河北省中小学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受聘比例较低,这也需要各级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另外,尽可能地多增加农村中小学具备中、高级职称教师的聘任比例,让他们更好地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建立教师交流、支教制度

首先,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4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以实现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坚持“推进均衡、科学有序、统筹兼顾、公开规范”原则,以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为重点,以校级领导交流、校级领导挂职指导或学习提高、农村学校间、学区间教师交流、城区学校(含县城)对口协作交流、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交流六种交流方式为依托,通过建立校长任期和竞聘上岗机制、建立利于人员交流的编制和人事管理新机制、建立促进教师交流的激励机制、建立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等五项保障措施,着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化、常态化。目前,河北省确立的30个试点县(市、区)正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实施。

其次,建立三区教师支教制度。河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决定从2013年至2020年,每年选派1000名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全省62个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支教;同时,从62个受援县每年选派200名年轻教师到省会城市、中心城市接受不少于三个月的培训。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按1∶1的比例给予每位支教教师每年2万元补助。2013年选派了1018名,2014年选派了944名。三区支教计划的实施,对促进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作用明显,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提高教师经济收入

首先,建立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从2014年起对我省22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的乡、村和教学点教师按平均每人每月300元的补助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补助根据学校地域远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等因素合理分档确定,重点向艰苦地区和教学点倾斜。2014年共有22个县4.42万名乡村教师享受了这一政策,省财政支付资金1.06亿元。生活补助政策切实提高了乡村教师待遇,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其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绩效工资内设立农村教师津贴。保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