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实践活动(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按照一定规范对思(2)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制作、传播和控制以至反馈,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网民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信息素养的虚拟互动活动(3)。
2.基本内容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新内容:
(1)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思想教育主要是运用互联网络进行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等教育,着重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网络思想教育的核心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指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重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尤其是要注意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方法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网络受众识别、抵制和反对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能力。此外还要着力于促进网络受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育创新思维和能力,指导和推动他们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
(2)网络政治教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占据了网络世界的大部分空间,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国的颠覆和意识形态渗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互联网就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手段。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4)在互联网环境下,一些高校学生面临着思想迷茫和政治信仰危机的严峻考验。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政治意识淡薄。针对于此,党和政府也认识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做好“引导思想,规范行为”的工作,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使高校学生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种主流的正确的信念(5),而这种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是支撑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我们整个社会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运用互联网展开相应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指导学生分清政治是非,认准社会发展趋势,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为我们国家的富强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3)网络法制教育。可以说网络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就迫切要求把法制教育引入网络。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广大学生网民养成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网下,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开展网络法制教育首先要系统地对我们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进行介绍,通过一些典型的正面和反面的案例来进行生动的现身说法,同时还要传播法理知识,让他们了解我们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再次,还要通过网络开展法律服务,培养公众运用法律的基本技能,此外还要开展依法治国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树立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网络新风尚(6)。
(4)网络心理教育。信息化社会里,很多高校学生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导致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消沉、孤独、苦闷、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针对于此,高校目前迫切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心理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心理诊所和网络心理咨询,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和心理素质。
(5)网络伦理教育。就是通过网络的强大功能,整合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历史、文明和文学作品等,把其中人类最优秀的美德包括自律、同情、责任、友谊、勤劳、勇敢、坚毅、诚实、正直、高尚、忠诚和信仰等传播给广大学生,用以感染、引导、影响他们,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对应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宣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帮助树立正确的伦理观(7)。
(6)网络国情教育。网络空间是没有国界的,久而久之网民逐渐会淡化国家和民族的观念,从而使一些高校学生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而对国情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是最起码的前提②。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文化状况等进行详细分析介绍,既不夸大好的方面也不回避不足的方面,保证高校学生对我国国情有客观的认识,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做好充分的准备。
(7)人文知识学习。通过向高校学生介绍人文科学知识,对于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他们感受真诚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古今中外的历史可以让高校学生从朝代的兴衰更迭中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为他们提供科学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方法;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品质。总之,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融的人文科学知识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这些内容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必定能促使高尚情操和科学精神转化为高尚的人格素质,从而让高校学生学会做人、做事(8)。
(8)网络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在互联网上,西方文化在侵蚀着我们东方文化,尤其是侵蚀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为我们传统文化在网络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优秀文化,时至今日,这些文化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发掘和吸收利用,如孙子兵法、孔孟学说、四大名著等等。这些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础,是我们的根。其中的优秀伦理文化,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至今仍对我们产生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值得我们去好好整理、开发和利用。
3.特殊功能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功能以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渗透和预防三大特殊功能。
(1)沟通功能。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形式包含有交互式视频、电子邮箱、电子查询、网络社区讨论、各种沟通工具(BBS、QQ、MSN、微信等)。可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功能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和通讯的途径。正是通过这种传播和通信,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信息,通过网络这种媒体渠道,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将知识、观念和技能技巧等传播给远程教育对象的过程(10)。也可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功能包含着思想政治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传输。
(2)渗透功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渗透功能是因为作为载体的网络具有渗透功能。广大的学生网民可以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影响力深的特点,访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运用所接受的知识内化自己的思想,外化自己的行为(11)。
(3)预防功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功能是指在可预见将来可能发生思想问题或意外状况的情况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早对大学生网民进行教育,灌输正面思想,提早做出解决措施,防止其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