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万般浓情

感万般浓情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专题学习的实施中,做到精选专题、巧定专题、深研专题,以科学的设计、有效的实施,达到借对古代诗歌中“月”意象的品析,提高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目标。通过遴选学生所选的意象,最终确定了“月”这个意象。在这里,月亮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月亮的世界,感受月亮传达给我们的喜怒哀乐,“观千古明月,感万般浓情”。

授课教师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田秋丽  

评鉴教师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邓长生

精彩看点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高中“专题式学习”的设计理念。在专题学习的实施中,做到精选专题、巧定专题、深研专题,以科学的设计、有效的实施,达到借对古代诗歌中“月”意象的品析,提高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目标。

任务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指出诗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鉴赏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并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依据我们学生的积累和能力,完全达到上述目标非常困难,所以这节课主要想解决学生在理解诗歌过程中的困难,针对学习诗歌的认知盲点,意象应该说是最佳的切入点,虽然说意象的分类整理资料很多,但是学生没法用,也不理解,更记不住那么多内容,而且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没有提高,所以我就想抓住一个意象从分析意象特征入手,解读意象内涵,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再过渡到如何赏析意象,有了前面的意象特点和内涵解读做铺垫,鉴赏也就容易一些了。同时又能得出一些方法可以让学生以此类推地去学习其他意象。

意象专题共设计了三节课,第一节是先把意象分类学习,像植物类、动物类、时令节日类、天气现象类、亭台楼阁类等,并从中选几个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重点品读,让学生知道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类别。第二节课学习意象的排列组合,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核心意象和烘托意象,同类意象和异类意象以及实物意象和虚拟意象的不同分布对表达情趣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第三节课是抓意象的特点,从中解读诗歌的情感。

按照这个设计,我给学生选定了一些诗歌,包含了各类意象,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自己选出一至二个感兴趣的意象;列出诗歌中这些意象可以表达哪些情感,做成幻灯片;上网查看所选意象有哪些文化内涵。这样学生可以先自主学习阅读诗歌,了解感兴趣的意象范围,确定好上课的意象。还可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阅读诗歌理解意象的障碍,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遴选学生所选的意象,最终确定了“月”这个意象。筛选教材中的诗歌,共选出七篇即《一剪梅》《夜归鹿门歌》《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春江花月夜》《旅夜书怀》《虞美人》。这些诗歌中,月亮的意象比较突出,而且基本包含了月亮的主要的文化内涵,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诗歌。除此而外我又把必修教材中含有“月”的诗歌也印发给了学生,方便学生对月亮意象的理解,又补充没学过的运用月亮意象表达情感很突出的诗歌,再加上中小学所学过的诗歌,还有选修读本中的几篇,学生的阅读面很宽泛,扩充学生的学习范围,也体现选修教材的教学特点,对学生所学也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学生也是先自主阅读学习这些内容,最后针对学生读不懂的诗歌,解答疑问,直至完全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实例

师:清幽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置身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我们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美的历程,那么在这个动漫FLASH里,有一个物象一以贯之,大家都看到了,是哪个物象?

(点评: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唤起学生关注学习要点。)

生:月亮。

师:提起月亮大家并不陌生,“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了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与恬淡,感受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美,也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当然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永恒追问。在这里,月亮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月亮的世界,感受月亮传达给我们的喜怒哀乐,“观千古明月,感万般浓情”。

师:古代诗歌意象专题教学——品月。(教师板书:品月)

先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合作探究月亮意象的深层意蕴,学习如何鉴赏意象,提高咱们同学的鉴赏能力。

那么,既然我们的目标确定为意象,咱们同学知道什么是意象吗?

(点评:目标集中而明确,专题性特点鲜明。)

生:带有情感的物象。

生:意象是带有情感的客观物象。

师:提起月亮这个意象,大家都学过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呢?诵读出来,晒一晒你们的积累,也为咱们后面的学习热热身。

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生: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挺好,情感把握还是很到位的。还有人想试一试你的朗诵才能么。

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怎么样?(学生鼓掌)由于时间有限,就不给大家时间再朗诵了。看来咱们同学的积累还是很丰厚的,那么大家朗诵了这么多的诗,知道在这些诗歌中月亮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生:知道,相思。

师:诗人为什么要通过月亮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这与月亮的什么有关?

生:特征。

师:和特征有关。我要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一定是外物与我的情感相符合,是这个意思吧?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人们都通过月亮的哪些特征表达了哪些情感。合作探究月亮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咱们的探究要求:一是选择诗歌,说出在本诗中月亮表达了什么情感,二是指出这种情感是通过月亮的何种特征表现的,最后是概括一下这种情感与特征。(教师板书:情感 特征)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

(点评:交代任务,指向、 内容、要求、步骤均很明确;时间安排上尊重学生,其实也是为教学点能够落到实处而作出如此设计与安排。)

(学生讨论)

师:好了,时间差不多了。下面咱们哪个组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按照咱们的要求。

生:我们组说的是《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大家先看一下前四句,这四句是通过月亮在空间中可与人共享的特征来向远方的人抒发思念之情的。

生:在这里,有一首诗跟这首诗的月亮用法是一样的,就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一句诗。

师:就是通过月亮的空间特点,月照中天,千里可共。

生:再看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点是写出作者在孤独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人。只能赠与月亮,也是空间共享的。他想把月光赠送给他,手又不能把月光装满,又无法赠送出去,加剧了思念之情。也写出了月光无法满手。

师:通过这种空间特征,一句话概括一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相思之情。

师:相思(教师板书:相思)。也就是你通过这首诗读出了月亮的两种特点,表达了一种情感。怪不得骆玉明先生就曾说“张九龄写月夜的诗,情韵是最为隽永的”,一首短短的诗就包含了月亮这么丰富的情感内涵。非常好,请坐,还有哪组?

生:我们组赏析的是《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晓风残月”的这个“残”字抓住了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特征。

师:圆缺变化。(教师板书:圆缺变化)

生:写出了词人自己心中的凄苦,表现出词人想突出自己的相思之情。

师:凄苦相思是吧。(教师板书:凄苦)

师:还有哪一组?

生:我们组鉴赏的是《短歌行》(曹操)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运用月光明亮的特征来形容人的品德美好。

师:品德美好(教师板书:品德美好),月光有什么特征?

生:明亮。

师:咱们一般概括月光说明亮吗?

生:皎洁。

师:(教师板书:皎洁)非常好。还有哪一组?

生:我们组选的是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里运用月光皎洁的特点形容人的美好。

师:月光皎洁的特点形容人的美好。

师:还有哪一组?

生:我们组鉴赏的是《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月涌大江流”表现出了它的壮美雄阔,还有空旷;然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表现出作者渺小,所以这首诗中的月反衬出作者自身的渺小。

师:壮美雄阔,(教师板书:壮美雄阔)运用月亮的哪个特点?

生:空旷,(教师板书:空旷),反衬出作者自身的渺小。

师:他运用这种壮观的景象反衬的是诗人的渺小,孤独凄苦之情。还有哪个组的?

生:我们组选的是《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词人运用月光清冷的特征,用冷字来修饰月,营造了凄凉衰败的意境;又因为月亮在时间上是永恒的,与二十四桥放在一起时,通过建筑物的永恒与物是人非作对比,表明了月亮见证了人世的变迁。(教师板书:清冷,时间永恒)

师:一句话概括一下,你说的很多,你说清冷特点,还有时间永恒。还有……(师停顿)

生:见证人世变迁。

师:见证人世变迁,(教师板书:见证变迁)非常好,请坐。还有哪一组?(学生举手)。

生:我们组选的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话用了月亮的唯一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之感。

师:唯一,独一无二,表达了孤独的凄苦之情。(教师板书:独一无二)

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补充的是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此句中,由本诗来看月亮不是一个主要的意象,是一个次要的意象,他用朦胧的月光,衬托梅花更美。

师:朦胧的特征,(教师板书:朦胧),让人想起荷塘月色了,很朦胧的一种美,衬托什么?

生:景物的美。

师:也就是这种美好的,刚刚三组说了一个人美,这个是景美,那我用一个美好来代替可以吧?还有哪组?

生:我们组选的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运用明月皎洁的特点,夜晚的时候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表明了自己思乡之情。

师:大家都认同这一点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的情感没有问题吧?

生:还有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理解成月亮圆了但是人没有圆,作者只能登上高高的楼上独自依靠,就是利用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表达自己孤独相思之类的。

师:后面有一句就是“化作相思泪”,非常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有《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运用月亮永恒的特点,来表现诗人对宇宙的探索。

师:我对宇宙有一个探索,通过月亮去问,(教师板书:宇宙探索),月亮的哪个特点?

生:永恒。

师:非常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有就是《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通过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表达亲人的团聚与分离,表达对家人、对故乡的思念。

师:还有人世的一种规律吧,圆缺变化。非常好,请坐。由于时间的关系,咱们先说到这儿。

咱们同学说出了月亮的很多特点,也说出月亮的所表达情感,为了方便大家的积累,咱们把它归纳一下,连线归纳可以吧。

(点评:这一环节中,教师反复动员学生发言,力求穷尽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见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未发言的学生也能在发言的学生那里获得启发,课堂活跃而有效。最后的梳理、小结,是为方便学生积累,更是为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概括,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生:可以。

师:大家一起说,我来画线。说吧!

(教师板书连线)

通过这个归纳,咱们就知道了月亮作为情感的载体,看来是严重“超载”了。千百年来,人们把悲欢离合、升沉起伏、羁旅愁怨等种种情感寄托在月亮上面,使月亮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万人迷”。大家都喜欢用月亮表达自己的情感,都用就涉及使用的好与不怎么好,我们该如何评判这个意象使用的怎样呢,这就涉及了下一个环节——如何赏析意象。咱们同学先畅所欲言说一说,如果让你去赏析这个意象,你怎么去赏析呀?

生:抓特点。

师:先抓住它的特点,还有吗,如果我这诗里意象没有特点,就把它放里了,它可以和别的意象组合,营造意境,除了抓住特点还有什么?

生:情感。

师:有情感。

生:还有自己的感受。

师:对呀,让你鉴赏得有自己的感受,这个其实跟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里的推敲的例子很相似呀。虽然那是一个炼字的例子,但是朱光潜先生分析的时候,这字用得好还是不好,要跟这首诗的意境还有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而且朱光潜先生还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因为很多人很多年来都认为“敲”好,但是朱光潜先生却认为“推”比较好,这就是独特的感受。所以咱们在鉴赏的时候,也应该把这个炼字的方法用在意象鉴赏之中。

(点评:强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感受,直指阅读鉴赏的深层内涵,抓住了阅读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这一本质。 引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中分析“推敲”的例子,侧面用例,巧妙自然。)

那么我给大家看一个小文段,“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看是不是包含这四个方面的要素。

明月如玉盘,光亮圆润,但是月圆人未圆,怎能不想起远方的游子呢?月光皎洁,朗照西楼,在这静谧安闲的美好时刻,诗人却无人相伴,不由忆起从前良辰美景,同游月下,何等甜蜜,眼前之美景反而让人倍增相思之情,倍感孤单寂寞。此情此景虽美却美得让人心酸,让人无奈。

刚刚咱们说了四个要素,找一找。

生:光亮圆润,月光皎洁,静谧安闲,相思之情,让人心酸,让人无奈。

光亮圆润,月光皎洁,是意象的特点。

静谧安闲是什么?是意境。

相思之情的让人心酸,让人无奈,是鉴赏者自己的感受。

师:看看,我把它变成红颜色的字,我找的还没有大家找的全呢。前两句是特征,月光皎洁,月圆人未圆,静谧安闲,相思之情,让人心酸,让人无奈。

下面把方法归纳一下,如何赏析意象:第一抓住诗歌意象的特征及内涵,第二分析诗歌意象营造的意境,意象有时是并列的,需要一个意象群去表达,第三把握诗歌意象传达的情感,最后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昨天留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大家任选《春江花月夜》里2~4句诗从意象角度加以赏析,100字左右,咱们同学写的赏析我都看到了,多多少少都有问题,其中有八句诗,我觉得赏析的问题比较大,分别是开头四句,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我选出来两段学生的鉴赏文字,下面咱们来修改修改。如果选文段一我就不说什么了,如果你选文段二我先给大家做一个提醒,因为曾经有两位大家对这段的情感认识是有争议的,一位是闻一多先生他认为“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悲伤”。另一位是美学大家李泽厚先生他认为“这首诗是有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我觉得这两句话在大家修改时能起到作用。下面咱们就付诸笔端来修改文段,修改要求是任选一问题段,组内共同修改,节省时间,按照上面得出角度修改,展示的要求是指出文段存在的问题,怎么修改的,为何这样修改。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开始!

(点评:布置了任务,交代了完成任务的目标与途径,给出了一些参考资料,提出了展示的要求等。要求紧扣本节课得出的方法进行。)

(学生修改文段)

师:时间差不多了。文段一哪个组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修改的?

生:我们组修改的是文段一,我们认为文段的问题是,没有说出月亮的特征,也没有概括出意境。先看开头“从春天的潮水水势浩荡”到“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月光”,它主要的问题是:他是纯翻译,不是赏析,赏析不是翻译。在前面通过翻译体现出月亮的特征,把月光照耀着春江改成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春江,这样月光皎洁的特点就表现出来。还有就是缺少意境,我们又补充意境,改成这样:“雄浑壮阔的意境,为下文的宇宙思考做铺垫。”再看后两句“这四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我也觉得景色很美,很享受”,我们认为感受不是很独特,改成我认为景色美在壮阔,美在大气。再补充一点,就是整个赏析可以进行一下联想,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月涌大江流”一句相媲美,因为景色都是壮美的。明白了吗?

(学生鼓掌)

师:非常好。咱们同学提到了一点就是雄浑壮阔的意境,为下文的宇宙思考做出一个铺垫。这种壮丽的景色,雄浑的意境,才能让诗人去想到宇宙人生这样的大问题,人是看到什么样的景才会想到什么样的情,只有壮阔的景色,你想的问题才会开阔一些,这一点说得很好。

这是文段一。文段二哪一组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我们组赏析的是文段二,先看开始“这几句的意思”,赏析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解释这几句话的意思,“时光的飞逝和月亮的永恒”这是月亮在时间上永恒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悲伤和愁苦”这是他写的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我们认为主要的问题是:第一,缺少意象所表达的意境,第二,缺少鉴赏者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们组就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修改,我们修改的结果是“一轮孤月徘徊中天,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诗人通过月亮和江水这两个意象的结合表现出了孤寂辽阔的意境”,我们在这给它补充了意境,“在此意境下诗人看到月亮的永恒,想到人生的短暂,这也使下文的相思之情更为浓重”,通过孤寂的意境表达出下文的相思之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哀怨和绝望,因为他也想到了整个人类的代代相传,无穷无尽,甚至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整首诗表达出作者哀而不伤的情感”,也就是说他不是完全的悲伤,而是在悲伤中带有一点轻盈,“通过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我认为我们应该向诗人学习,要有宽阔而长远的视野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师:鉴赏得很好。(学生鼓掌)咱们五组的同学认为这四句诗表达的情感应该和李泽厚先生的认识相似,他有悲伤但是还是很轻盈的,不是很浓重的,这种观点好理解,他一定跟魏晋时期的人命如草、朝不保夕的深重叹息不一样,跟后面的盛唐时期甚至中唐后期的杜甫式的苦难比较深重的那种悲痛也不一样,因为咱们介绍过这首诗的背景,背景是什么?

(点评:自然地引出了在鉴赏时考虑到背景因素的思考角度。)

生:初唐末期,接近盛唐。

师:初唐末期,接近盛唐,已经有时代气息,非常壮阔,积极向上,乐观的。

那有没有跟这个情感不一样的,比较赞同闻一多先生这种观点的,没有悲伤的,(学生举手)还真有。

生:我们组修改的是文段二。我们赞同五组找出的两个问题,我们组画出了“物是人非”,在诗中没有依据,所以我们认为这一点也是有问题的,还有后面的悲伤和愁苦,我们组赞同闻一多先生的观点,认为是没有悲伤和愁苦的,因为这首诗是很美的,所以我们又做了一个翻译:“何人在江畔初见了一轮孤月,江月又是何年第一次照向人间,一次次初见,月是万古不变,人却换了一代又一代,千古流传的月华纷纷四散,与人年年相望。”后面保留了下面的一句“写出了人生的短暂,时光的飞逝和月亮的永恒”,写出了月亮的特点,后面“营造出了一个广阔宁静的意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面对月亮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就像李白发出的感叹一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然而人类的发展连绵不断,人类其实一直与月同在,诗人处在欣欣向荣的唐代,心中的乐观与积极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我们认为是没有悲伤的,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我们也结合了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唐朝人,生在初唐接近盛唐,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社会处于上升的阶段,出现了很多像李白、王维这样有自己的人生观的大诗人,他们有自己的观点,这个阶段的诗歌基本都是轻快明亮的基调,表达的情感也都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张若虚也处在这个时期,他本身就有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又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心中有一种美的享受,所以他不禁发出了对人生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希望,所以他应该是怀着一种很欢快的情绪去写这首诗的,我们认为这首诗没有悲伤而是一种积极欢快的心态。

师:修改得怎样?(学生鼓掌)说得非常具体、非常充分。唐代处于这样一个社会上升的阶段,咱们说除了这个朝代以外就是汉朝可以和他相媲美了,所以汉朝才会出现像《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赏析得非常好,观点还是截然相反的,但是一首诗的鉴赏,我们不能说这个就是对的,那个就是错的,赏之成理皆可,因为鉴赏本身就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点做得非常好。

(点评:开放的思想、包容的精神、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考。)

师:下面我们把这节课做一个总结,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月”这一意象已经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我们通过这么多的古诗知道了古人对月亮的喜爱可谓深矣,其实在我们现代社会很多人也爱用月亮表达自己的情感,只不过不像古诗那样庄重典雅而已,大家最熟知的是什么?流行歌曲呀,大家会唱哪些通过月亮表达情感的流行歌曲?

生:《月亮代表我的心》《荷塘月色》《月亮之上》。

师:现在正火的凤凰传奇的歌曲,也都通过月亮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说月亮作为一个久唱不衰的意象,值得我们所有的人,现代的人去仔细玩味体会。其实月亮的特征是很丰富的,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大家知道嫦娥吧?

嫦娥奔月,还有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出了月亮的什么特征?(学生没反应过来,有小声说“传奇”的)神话特征呀,这一点可以课下继续探究,其实月亮的神话特征往往反映了文化的根源,可能比咱们今天探究的特征更深一些,大家可以课下继续去探讨,除了月亮这个意象以外,其他意象我们也可以按照这方式去赏析,按照这节课的环节去赏析。

我们这节课先讲的是抓意象的什么?

生:特征。(教师板书:抓特征)

师:抓住意象的特征,然后通过特征干什么?分析出什么?

生:情感。(教师板书:析情感)

师:看这(教师指黑板)分析月亮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我们对意象进行——

生:鉴赏(教师板书:赏意象)

师:你只有对一个意象的特征和情感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的时候,那么在具体的一首诗中你才可以对它赏析。

咱们留一个作业,刚刚都是修改别人的文段,咱们回去再完成一个,任选一首含有月亮的诗歌,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是按照得出的角度和方法。好,下课。

课例品鉴

田秋丽老师《观千古明月 感万般浓情》这节课是新课改环境下在高中语文“专题式教学”探索中呈现的一节颇为成功的课。观之、析之、赏之、品之,我们感到,这节课真的是让我们心头一震、眼前一亮。

作为高中语文专题式教学探索中的一节研究课,田秋丽老师的这节课对专题审度、把握是准确的、到位的。就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田老师从意象这一角度、从“月”这一千百年来为众多诗人极为喜爱的意象这一角度切入,经过意象是什么、“月”这一意象的特征是什么、“月”的意象是怎样被诗人寄予了情感并将之与另外一些意象组合而形成意境的等几步铺垫,直至对“月”的意象的品析、对含有“月”这一意象的诗句的鉴赏,完成一个从意象到鉴赏的专题教学过程,专题的选择非常巧妙。

意象的赏析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具体的点,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月”的意象又只是古代诗歌众多意象中的一个具体的点,但却是一个极为活跃的点。田老师在选择专题时善于捕捉这个点、透视这个点、演绎这个点,发现这个点的普遍意义,挖掘这个点的普适价值。因而,该课专题的选择具有小口切入、广角伸展,牵动一发而动及全身的特点,可谓滴水藏海、管中藏豹。应该说,该课的专题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的专题,是一个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专题。

从总体设计来看,田老师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积累,起步于学生的积累,并以此为前提去追求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古诗鉴赏能力的提升。课的主体部分,田老师先是让学生诵读出其所掌握的含有“月”这一意象的诗歌,是为调动学生阅读与识记的积累;紧接着,再让学生探究诗人们“通过月亮的哪些特征表达了哪些情感”,是为调动学生品析与思考的积累;此外,田老师还有安排学生课前从《春江花月夜》一诗中任选2~4句写一段鉴赏文字的活动,是为调动学生原始的古诗鉴赏力的积累。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田老师有引领学生用连线法将月亮的特征与其所承载的诗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进行归纳、梳理的安排;其后,田老师又有以前面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为基础,和学生一道探究借助意象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的一般规律、思路和方法的教学活动,是为提升。课的最后,田老师借要求学生对一段鉴赏文字的剖析与对两段鉴赏文字的修改,诱导他们以刚刚获得的规律、思路和方法为指导继续深入实践,此番实践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对方法的使用,对理论的进一步验证与深度把握,可视作协助学生进一步提升。

在谈到“语文”这一学科名字的由来时,叶圣陶先生曾说:“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废,故合言之。”这就在一定意义上要求我们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要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就田老师这节课来说,她的训练安排是照顾到了这两个方面的:其中既有让学生诵读其所积累的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意象的特征与所蕴含的情感、发动学生说出意象的特征与所蕴含的情感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方法去分析一段鉴赏文字等训练学生“说”的环节,也有要求学生动笔修改鉴赏文字、以自主写一段鉴赏文字为课后作业的训练学生“写”的安排。 口头训练与书面训练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语文学科的学习,历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知道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而在田老师的这节课,我们上面所说的要求学生所做的说的和写的训练正是这里所说的历练,它强调亲身经历、实际训练,这种历练要丰富、要充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习得。田老师的这节课,绝大部分时间里学生都在历练,或在老师明确的要求下定向历练,或在老师宽泛的要求下自主历练,其历练可谓无以复加,因而,其习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田老师的这节课有较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如开头的让学生诵读出其所掌握的含有“月”这一意象的诗歌,让学生探究诗人们“通过月亮的哪些特征表达了哪些情感”,均没有任何束缚性的要求,是具有开放精神的,因而学生也就可以非常自主地从自己学习体验最深的作品入手,尽情地发挥。再如课的最后,田老师让学生修改鉴赏文段,其中就第二段的修改,田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观点相对的闻一多先生和李泽厚先生的观点,是富有兼容思想的,对此,田老师同样不限制学生去认同哪位先生的观点,同样是力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诵读体验去鉴赏。

除开放性外,田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鉴赏体验,尤其是提出了在鉴赏时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难能可贵。应该说,着眼于学生独创的发现、独特的体验、独到的见解是新课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田老师的这节课在这方面是有贡献的。

总之,教学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田老师的建立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升的设计与做法是科学的,是有较强的教学效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