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长的课程规划能力

校长的课程规划能力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长需要有效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落实,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3]学校课程规划,简言之,就是学校对在本校实施的所有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整体规划,它主要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国家课程如何校本化实施或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二是校本课程如何合理开发。

课程规划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所谓课程规划领导力,就是校长在整个课程活动中要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策划课程,把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转化为学校的课程开设计划和方案,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能力。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所以,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又要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出发,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开设计划,建立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这里,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既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课程。校长需要有效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落实,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3]

学校课程规划,简言之,就是学校对在本校实施的所有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整体规划,它主要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国家课程如何校本化实施或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二是校本课程如何合理开发。学校必须编制课程方案,一般来说,课程方案包括学校的愿景与使命、分年级课程计划表、学科课程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教学与评价、管理与保障等内容。该文本是以纲要的形式呈现的,但要形成文本,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就学科课程规划而言,各教研组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编制学科课程的整体规划,然后备课组据此编制学期课程纲要,最后任课教师依此编制单元或主题或课时教案。因此,学校课程规划作为一项活动,是学校课程管理或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作为一种结果,则是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4]这就需要校长要给教师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学校课程规划的制订和实施。

课程规划领导力的形成,要求校长要具有系统的课程观,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对课程进行规划,从整体着眼,放眼未来。这就要求校长要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学习力和领悟力。有实践者指出,校长在课程规划上应该坚持“规定至上原则”“质量优先原则”和“发展为重原则”。[5]这里所说的规定至上的“规定”是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假若校长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领会大政方针,将导致校长在领导课程时偏离“轨道”,使得课程改革貌合神离。

但是我们必须强调,规定至上的“至上”并非要求校长们照搬照抄方针、政策,而是在领会党和国家的精神要义之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设计课程,包括课程的种类及内容、课程难易程度、授课模式、时间安排等。贯彻落实方针政策时,需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及少先队活动等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一定时间)的校园体育活动。质量优先原则,即不要盲目追求课程开设的数量,要将保证课程开设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为重原则,即要掌握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

总之,课程规划须遵循课程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搞改革,促发展。课程的规划水平与校长的课程观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课程的实现成效。具备不同课程价值观的校长在规划课程时所呈现的状态各不相同,效果也随之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