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老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培训

学校老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培训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这种大班额的情形在一个17世纪的捷克人看来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也许他还会很高兴地为此点赞,这个人就是夸美纽斯,是他系统提出和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力(人才)需求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已经推行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在教学上所达到的高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班级授课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单个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班级授课制的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一个班级有120多个学生,上课时老师不惜体力地撕扯着嗓门,条件稍好一些的学校给老师配置了讲课专用的麦克风话筒和腰挂式扩音器,教室的空气里四处弥漫着“广播味”,夹着老师患有鼻炎的有节奏感的鼻息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像这样一个班级从七八十人到一百多人不等的超大班额的中小学校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些地方也正和其他地方的学校一起为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着。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感到非常吃惊吗?如果你的孩子也在这样的学校上学,那么假设汪峰问了你这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我能猜出你会说什么。不过,这种大班额的情形在一个17世纪的捷克人看来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也许他还会很高兴地为此点赞,这个人就是夸美纽斯,是他系统提出和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力(人才)需求的教学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因而相应地要求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学内容、特别是有关自然、技术、艺术、职业等学科门类,加快教学进度。”夸美纽斯认为,就像“烘面包师捏制了简单的面团,炉灶起了火,就可烘制大量的面包,制砖者同时窑烧了许多砖,印刷模子印出成千成百的书”,一个教师完全有可能同时教数百名儿童,只要教师把教学的时间、科目、方法等安排妥当即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比起家教和私塾式的个别教学方式,确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效果。工业革命后,它在欧美国家得以普遍推行。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一所专门教授外国语的学校——京师同文馆,从20世纪初开始,该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学校得到普遍推广。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已经推行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在教学上所达到的高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近一百年来,只要是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国人都是它的受益者。它把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属相但星座可能有所不同的男孩和女孩聚在一起,通常以45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由一个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围绕一个学习目标开展活动。其背后的运行逻辑是,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水平基本相当,只要给他们以适宜难度和容量的学习任务并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他们都能实现基本相同的进步。

班级授课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单个教师的作用。想象一下,一位数学教师要负责教会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学会课程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并达到一定的数学技能水平。这位教师为了完成这个工作任务,他(她)要和同伴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布置和批改作业,遇到有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乱,他(她)要充当警察的角色,看到某个男生不管是在数学学习上遇到困难还是暗恋某个女生,他(她)都有责任和这个男生好好谈一谈。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他(她)还必须接受学校的业绩考核,只有被评为合格以上,才能继续从事这份工作。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教师这个职业是很辛苦的,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胜任的。

接着,让我们假设一下,一个班级有50个学生,一位数学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5000元,如果把这5000元平均分摊在50个学生的家庭中,那就意味着每个家庭每个月需要付给这位数学老师100元薪资,这100元也就相当于你自己一个人去一个像样点的饭店吃一顿饭的钱。如果你不让孩子上学,而是请一位家庭教师到你家专门教你的孩子数学,那一个月你要付给家庭教师的薪资是多少呢?或许此时你已经偷着乐了。而更让你高兴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你连这100元也不用付,不管你有没有纳税能力,国家都非常慷慨地替你付了这笔钱。当然,这里面还没有算上国家为了培养这位数学老师而投入的钱。此时,你是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一个堪称完美的发明?是的,不管是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国家而言,它绝对是一个低成本投入、高收益回报的绝佳发明。

毋庸置疑,班级授课制的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但是一个班动辄上百人的学生规模,这导致我们在极力降低教学经济成本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人的教育。教育和教学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从狭义上理解,它只专注于知识(这里暂不包括关于德性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涉及对人的德性的教化。在学校教育的现实语境下,如果我们把教育二字拆开来看的化,它包括教学和育人两部分,教学是育人的途径和手段,教学固然很重要,但育人才是根本目所在。显然,在今天这样一个倡导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的时代,(超)大班额虽然能勉强完成我们狭义上理解的教学的任务(实际上,学生对教学需求的差异性也是非常大的,例如,有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太难,根本听不懂,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太简单了,他坐在那里听课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想让他(她)履行教育学生的职责,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若问其中的原因何在?老师会告诉你答案:“人太多了,我一个人根本顾不过来!”

的确,“人太多”是一个非常现实和重要的原因,我们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里,不应该允许(超)大班额现象的继续存在。

那么一个班到底把学生控制到多少人才算是“可教”兼“可育”的呢?这与一个国家(地区)的受教育人口的多少、教育供给实力的强弱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国家只是规定中小学校的班额应大致控制在40-50人之间,班额超过50人这个上限,就违反了规定,而低于40人,乃至低于30人的,便可以叫作小班化了。在(超)大班额难以完整实现教育功能,正常班额能够基本满足教育需要的现实背景下,小班化便成为了人们的新宠。

在一些情况下,小班化正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有的地区的学龄人口持续减少,导致班级规模的自然减员;有的学校因各种原因招收不到足够的生源而被迫进行小班化改革,并以此吸引人们的注意;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地,政府为了提升当地的教育品质,满足人们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积极倡导小班化;在一些私立贵族学校,小班化也是吸引公众眼球的一个靓丽符号。

小班化的典型特征是班级学生规模明显减少,但它与小班化教育仍然是有区别的。如果教师在一个只有30个学生的班级里,仍然采用的是(超)大班额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小班化只是为教师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实施个性化教育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只有适应小班化的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改革,才可称得上是小班化教育。

20世纪90年代,小班化教育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人们围绕班级规模对教育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在美国的田纳西州、北卡罗莱纳州、威斯康星州、加利福尼亚州都投入数亿美元用以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这些研究成果大都支持了小班相对于大班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假设。199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全国范围内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计划“总计拨款124亿美元,主要用于增聘合格教师、增加校舍和设备,改进教材。改革目标是将中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从原来的平均每班23人减至18人”。

美国政府在小班化教育改革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革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仍有一些批评者对此项改革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实施小班化教育需要大量能够胜任的合格教师,而且代价太高,“若全国平均每班减少十名学生,估计将要支付给教师的费用就要85亿美元,这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此外,他们发现“教师从大班转换到小班教学,其教学方法却并未产生根本性的相应改变。教师教学从大班到小班的转换,可以说只是如同厨师从餐馆熟饪到为家庭做饭的转换,只有微小的变化而已”。可见,小班化教育虽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小班化教育的推行却受到财力、师资等多种条件因素的制约,而且小班化教育本身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班化教育,看上去很美。有人认为,一个班只有20~30个学生,这将极大地减少教师耗费在学生和课堂管理上的时间。这种想法可能太过简单。虽然人数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人际互动增多了,但这并不必然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简单明了,反而可能会更加复杂,教师会面临情况更为复杂的学生管理挑战。这正如一个优秀的将军在军队里能够统帅千军万马,但当他回到家后,可能连他的孩子们因为闹别扭而产生的“纠纷”都搞不定。有人认为,小班化教育有利于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福利。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可能太高估了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性还没有达到像医生拿着听诊器、看着X光片就能在诊断书上写上你得了什么病这样一个较高的程度。你若不信,你可以去问你孩子的老师如下问题:“我的孩子的个性特点是什么?”“我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属于哪种学习风格?”“我的孩子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的数学成绩考上班级前几名?”“我想培养我的孩子具有领袖气质,该怎么做?”

看完这些问题之后,你还对老师的回答有很强烈的预期吗?是的,你大可不必因为老师没能给出一个能让你感到很满意的答案而耿耿于怀。我们人类的确具有丰富的差异性、可塑性、可教性,但我们对自身特点的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我们对“人的教育”的了解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像修理一辆出了问题的赛车那样游刃有余。例如,我们对大脑工作机理的认知仍处于隐喻和幻想之中,对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仍存在各种流派和学说,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甚至不乏出现争吵的声音。

显然,小班化教育还远不是教育的黄金彼岸。不过,如果你是一位教师,我建议你还是应该大力支持小班化教育。因为,实施小班化教育需要政府投入大笔的教育经费,需要聘任大量合格的教师(你可以暂时不必考虑失业问题),而且,也是对你的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你也减轻了一些繁杂的工作,例如,每天再也不用批改四五十份作业了,你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与学生的相处上面,花更多的时间琢磨怎样才能教得更好,留心观察学生如何才能学得更好,努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以备能较为从容地回答家长提出的上述几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