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清华教授令人肃然起敬

为什么清华教授令人肃然起敬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清华教授确实与众不同,清华教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媒体的关注之下,他们说的话被当成了金玉良言,被大众认可和学习,做过的事更是被当成大众学习的榜样。由此,对于清华教授为什么会成为权威的代名词人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他们正是自强不息地在科学领域勇于创新,在治学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让他们变成了权威的代名词,这正是一种“求实正能量”。

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很多人梦想成名,有一点点小成就就把自己称为专家,打着这个旗号到处去招摇撞骗,歪曲了大众的世界观,以至于现在的人们都很难再相信什么专家。但是,清华教授确实与众不同,清华教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媒体的关注之下,他们说的话被当成了金玉良言,被大众认可和学习,做过的事更是被当成大众学习的榜样。

在生活中,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圈子里成为“权威性”的人物,是必须要有智慧的。英国人还没去澳大利亚的时候,当地人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人们非常惧怕自然,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很是恐惧,那里的人们除了维持生计,其他时间都没什么事可做。在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个看上去不傻也不聪明的人,大家都叫他卡尔,还有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大家叫他布鲁斯。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截然不同:卡尔整天过着循环往复的生活,身边也没什么人,孤苦零丁,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愁眉不展。但是布鲁斯身边每时每刻都有人围着,他的生活不用那么辛苦,还整天笑呵呵的。卡尔就去问布鲁斯:“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跟着你,你说什么他们怎么都听呢?”布鲁斯笑笑道:“因为我有智慧啊!你看我们俩同是智商一样的人,但是我懂得如何让大家在大自然里过上更好的生活。我经常翻越山林,见多识广,回来给大家讲故事,打发大家无聊的时间,这一切都是需要智慧的啊。”卡尔恍然大悟!的确,如果布鲁斯和卡尔一样,他说什么话大家都不相信他的,那么他身边就不会总是有那么多人跟随了。

权威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清华教授在治学上精益求精,以一种“求实”的态度面对科学,这样做出来的学问又怎能不成为一种权威呢?毛泽东说:“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其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朱自清教授在清华任教期间,在清华园创作了有名的《荷塘月色》,有一位读者在阅读完之后给朱自清寄去了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对整篇文章的看法,还指出了文中的错误,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是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他认为“蝉声在晚上是没有的,因为蝉晚上是不会叫的”。朱自清看完信后,就向自己身边的同事咨询这一常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同事们大都同意那个读者的看法。这还不够明确,朱自清决定问个究竟,于是就写信请教国内著名的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询问他蝉在夜里是否会叫。刘崇乐先生好像也没太注意这一现象,于是就连夜查阅了大量关于昆虫的著作。可是经过查阅,还是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某本著作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平常夜晚,蝉是不会叫的,但在某一个月夜,清楚听到它们在叫。”刘崇乐就这样回信给了朱自清。有了这个证据,本来可以回答那位忠实的读者了,但是朱自清怕那段话不足以让人信服,于是,他就在回信中这样说:“我请教了专家,专家也说晚上的蝉是不会叫的,以后散文集的出版,我将删掉‘月夜蝉声’这样的句子。”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朱自清教授,为此,他经常夜间出去散步,在林间驻足聆听,目的就是为了求得真知。过了一段时间后,朱自清终于在两次月夜的时候听到了蝉鸣。之后那位读者又发文章去怀疑王安石的诗句:“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文章中以朱自清给他的信作为引证。朱自清看完这篇文章后亲自回信给那位读者说明了这个事实,对这个事情的真伪,朱自清还写了专门的文章去确证。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人们只有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工作、学习,才能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虚假,这样才有权威可言。

由此,对于清华教授为什么会成为权威的代名词人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他们正是自强不息地在科学领域勇于创新,在治学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让他们变成了权威的代名词,这正是一种“求实正能量”。一个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尤其需要这种正能量的补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创造幸福,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