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倒桶装水

怎样倒桶装水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头把桶装水装到饮水机上,然后再从饮水机水口上向外接。这样,几个人又想了个办法,把桶装水放到办公桌上,这样撂倒了桶就可以把水倒进热水壶,女同事自己也可以喝到热水了。去要吸水器,单位不提供,说已提供饮水机。其实这很简单,水桶只有一个口,又要出水,又要进气,所以它要出一口水,进一口气。现在等于有了两个口,一个进气,一个出水。那一刻,小黄血向上冲,“懵得都不知该怎样了”。

怎样倒桶装水,说的是不用饮水机或其他设备,就直接从桶里向外倒。

办公室里的饮水机坏了,报修多日没有人来修。几个人把科室的破烂卖了,买了个热水壶,号称再不用饮水机了。

开头把桶装水装到饮水机上,然后再从饮水机水口上向外接。嫌出水慢,就改成直接抱着桶向热水壶里倒。抱起一桶水也是需要力气的,男的还可以,几个女士就要等到男同事上班后才能把水灌到热水壶里去。这样,几个人又想了个办法,把桶装水放到办公桌上,这样撂倒了桶就可以把水倒进热水壶,女同事自己也可以喝到热水了。

问题来了,桶里水少的时候这样还可以,但水满着的时候,桶一倒就可能打转。那天小曹就这样一下把桶弄到地上,摔破了桶。最常见的是水“咕嘟”出来一股子,抽口气“咕嘟”又出来一股子,这水一下子窜到壶外面。刚口对口对齐,“咕嘟”又窜出去了。

去要吸水器,单位不提供,说已提供饮水机。几个人为了倒水发愁,我说这有什么难的,下午我给你们想办法。下午就带了一根塑料管,把塑料管一头插到桶底,留在外面的一头用胶带固定到桶上,我说试试吧。小李用手抓着桶口,把桶倒下来,向壶里加水。这下“咕嘟”一股子的情况再没有了,大家觉得很奇怪。其实这很简单,水桶只有一个口,又要出水,又要进气,所以它要出一口水,进一口气。现在等于有了两个口,一个进气,一个出水。水桶就不用既出水又吸气,自然出水就顺畅了。

教学楼前广场上,小褚老师在训学生。学生想辩解,小褚老师大喝一声,你没有讲话的权利。学生愤愤然,嘴里嘟囔着,扭着脑袋不服气。你不服是不是?你不服是不是?你有什么不服的?你有什么不服的?一边说,褚老师一边推搡学生,推搡了有三四次后。学生从兜里抽出手,一把把小褚推了个趔趄,你老推我干什么?唉,你小子敢跟我动手!你看我不揍你。学生退后一步,指着小褚说,今天我也豁出去了,你再动我一下试试。看看暴怒的学生,小褚傻了。

一年级的小黄老师也遇见过类似的事。班里有个学生很捣乱,“怎么说也不听”,于是小黄就给停了课。按小黄的本意是如果家长来找,那就好好地吓吓他,好“让他以后再不敢了”。结果,学生一去杳无音讯。过了三天,自己回来坐在班上了。小黄就生气,家长也不说,你也不说,到底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班主任?

小黄气冲冲地走到学生桌前:“谁让你回来的?”

“我让我回来的。”一句话就把小黄给堵住了。

“你让你回来的?不行,你还得走。”

“走就走。”学生二话没说拎起包就走了,背后是“气得心口疼”的小黄。

过了三天,学生又回来了,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小黄发现学生正趴在后排吃方便面。小黄撂下课本,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学生面前,“啪”地就把方便面给打到了地上。

学生站起来:“姓黄的,你给我拾起来。”

小黄脸发白,心发颤,大吼一声:“你给我滚出去!”

学生倒不急了,说:“你是老师,你是教给我们东西的,你先给我滚一个我学学。”那一刻,小黄血向上冲,“懵得都不知该怎样了”。

“我教不了你,你爱上哪儿上哪儿。”

“我就爱待在这儿。”学生说罢,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我班不要你。”小黄一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抱起来扔到楼道里。

第二天,学生家长和学生一块儿来到班上。

家长说:“小子,该坐哪儿坐哪儿,你爸爸我就在门外等着,我看谁敢怎么着你。”

许多纷争都是这样挤兑出来的。

老孙发了一套题,让学生在35分钟之内做完,然后讲解。赵哈儿看着题,就是一个字儿也不写。老孙转一圈儿没有说话,再转一圈还没有说话。可肚子里的气,就一点点上来了。

“全都做题怎么就你不做呢?”

“我不愿意做。”

“你愿意做就做,你不愿意做就不做啊?”

“当然了,今天我就不想做题。”

“你不做拉倒。”老孙一生气,一把把题抓起来,团吧团吧扔了。赵哈儿看了看,一脚踢开凳子,“咣”一摔门走了。全班的学生瞪着老孙,看老孙的反应。

“看什么看,都做题都做题。”老孙冲学生大喊。

下课后,老孙想了想找到赵哈儿,说:“你还生气吗?”

赵哈儿说:“没有。”

老孙说:“今天我让你做题我错了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呢?你对我有什么意见吗?我什么地方做错了?”

“没有,老师,我也不知道那一阵是为什么,你一说我就急了。现在我想想都后悔,明天,明天上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你赔不是。”

老孙乐了:“小子,我要你赔个不是有什么用,只要你今后不再耍横就行了。”

现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多少个大人看着、疼着,却难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全不像过去一家三四个孩子,有姐妹兄弟。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不敢和家长说,可以和兄弟姐妹说。兄弟姐妹一劝,问题就过去了。而现在的孩子难在没有出口,在学校里有事,和同学谈不了,不敢和老师说,回家更不敢和家长说。所以就憋着,会自我调适的,过几天可能就过去了。不能自我调适或连续遇到问题的,难免就会走向极端、对抗或自戕。

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要给孩子一个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