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事件与吾人应持之态度

东北事件与吾人应持之态度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一八事变虽是国家之耻,但张伯苓依然相信,“中国之前途较日本有为,吾不应畏日人”。其盛况几令人不信国家之有事变。东北事件发生乃一极可能之事实,盖门户洞开,外人随时可入,日本邻我,相处最近,彼强我弱,侵入之事,自在意料之中。十八日晚更对中小学教职员百余人言及此后吾人之责任与自救之道。此次之事日本过于强暴,想不特列国能主张正义,即彼邦人民,亦能制止军人之妄动。

导读

东北问题即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北方的学校所产生的影响要远大于南方,无论是学校,还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处于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九一八事变虽是国家之耻,但张伯苓依然相信,“中国之前途较日本有为,吾不应畏日人”。

东北问题发生以后,余曾以冷静态度观察各方情形,而发现有人对此忽然发生之事,有不知何所适从之慨,适如当地雷爆发之后,烟雾弥漫,往往不能辨认其中之景物,而常希望能有人指示迷途于此烟雾中代为辨别方物者。

南开学生无论其人已未毕业,对此事件似尤为注意。二日之间,就余询问者接踵而至。然吾人一观外间情况,则迩来方届华商赛马,余住宅旁每日皆车马往来甚盛,络绎于途。其盛况几令人不信国家之有事变。外间商人,亦各仍其业,熙攘如故,令人不感丝毫异样。当今晨余过冀北会时,有日人在内跑马,国人约有十数正围而观之,有持鸟笼之逸士,有抱婴孩购蔬果之妇女。总余所观,今日对此事加以深切注意者,唯学校中之教师、同学耳。社会一般固犹在不知不觉之中,而更有醉生梦死者在也。

自此事发生以后,余个人实无何难堪之感,但觉无心追求娱乐而已。实际上此事不但使余忧闷,更使余甚感快慰。诸君聆此,或甚诧异,然决非余之故意自炫也。东北事件发生乃一极可能之事实,盖门户洞开,外人随时可入,日本邻我,相处最近,彼强我弱,侵入之事,自在意料之中。一旦发生,岂有惊异之必要?国家之弱,民族之懦,内政之腐,人民之庸,种种使余烦闷忧愁之事甚多。余亦无时不在与此种忧愁烦闷作战斗也。故此事之发生,于余并不增加忧戚之感。而人这惊异忧戚者,未认清情形与平日未尝知国难故也。吾国既无能在今之世界建国,则南京之被掠取,亦亟理之当然。而吾人犹以为日人之不取南京,令国人一尝真正亡国趣味为可恨耳。

余之忧国疾世之心,当为君所共谅。十七日曾对诸君演说,勉以努力振作,求知国疾之所在,以图挽救之方。为时不久,诸君当复能忆及。十八日晚更对中小学教职员百余人言及此后吾人之责任与自救之道。然在平日余总深感单调之痛苦,而以不能引起诸君热烈同情自疚。今国人既一致奋起,余之同志陡然增多,愉快可知。但望今后不再如六月暴雨,一扫而过,为时稍久,热情即减也。

中国之前途较日本有为,吾不应畏日人。而中国人之所以畏之者,自私自怯之心所以致也。今此种事件之发生,一方面为奇耻大辱,一方面则“若药不瞑眩,厥疾不廖”。设中国之沉痛因此种刺激而疗,反为好事。日本此事,据个人推测,乃出自军阀,而与内阁无涉。往年之“五三”济案及皇姑屯炸张案亦莫不如是。然此种事件皆直接间接与中国有相当利益,如“五三”案后北军即自动撤退,促进我国南北之联合;而皇姑屯一案,实予张汉卿以内附中央之机会,及促进东北南京之结合。故此次之事,虽死人不少,损失甚大,较之国人在内战中之死伤损失,实甚微小。设国人从此自奋,能利用此种机会,则此次日人之侵入东北,实不但于中国无害,且有利也。个人自中日甲午战败,在威海卫目击英军之升旗及恣肆跋扈之状,认为奇耻,未尝或忘。而一生以来,所兢兢努力者为雪此次受炸之耻辱也。余非自清,设国人皆能如是,中国即能有为。所可危者,上下大小,无不自私,武人政客,眼光如豆,知识阶级,骛于虚玄。言救国者,每每轻举妄动,意气嚣张。例如排货运动,由来十年,几乎无年无之。而当今国难再起,又依然以排货相号召,是诚可噱亦可痛者矣。故吾敢曰:设因此次事件,刺激特深,武人能因之彻底团结,青年能因之抱为国奋斗至死不腐之志,诚堪为中国前途庆幸,而吾人应铭感彼日人矣。余不以此指望全国青年,但望我南开同学共奋勉之!

此次之事日本过于强暴,想不特列国能主张正义,即彼邦人民,亦能制止军人之妄动。然余望国人万事求己,切忌倚人为助。天下之强者,自重自强之民族也。

兹在为我同学一述此后应处之态度,以指示诸君烟雾中之谜径:(一)将问题观察透彻,认识清楚,沉着精进,从事准备工作,不为扩大暴嚣之举,以授人口实;(二)不贴标语、发传单及做其他无谓之举;(三)将此事件之印象与对此事件之感想铭诸心坎,以为一生言行之本,抱承志不忘,至死不腐之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我南开同学共勉。

193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