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弃旧立新的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弃旧立新的精神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聋校现行教材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但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观念是一致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一项重大改革。要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有适合于聋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研究表明,开放式教学内容可以为聋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为聋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可能。

延安市聋哑学校 安有才

在现行普校课标中提出了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学科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这应成为各科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及应用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认为,创新精神是最主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成为各科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目标,在培养创新精神目标的指引下,各科教学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方面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聋校现行教材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但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观念是一致的。

针对以上对创新精神的认识,聋校教师在培养聋生创新精神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聋校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培养创新精神的重点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等。创新能力主要指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聋校在各学年的学习阶段,如果没有培养聋生的这些能力,聋生就根本无法开展创新活动,也就不可能很好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把创新精神作为重点,不断地培养聋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不能过于强求。

为什么要把创新精神作为培养重点呢?

第一,创新精神是创新的起步,是创新教育的启蒙。对聋生而言至关重要,有许多知识都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神精,是科学的启蒙。聋生在学习中,对各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会有一些机动灵活的做法,这些做法就是创新。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的这些做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人的创新精神应从小到大逐步培养,否则,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创新的胆量会越来越小。学生在小时候,对什么事情都敢想敢做,因为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多复杂想法,他们的一些做法可能是很有价值的,这就是创新,这就是创新精神。但他们一旦长大成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其中一些很有价值的做法,就会被扼杀,就不会有创新的胆量,创新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熄灭,创新精神就没有了。

二、聋校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合理使用教学手段和材料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一项重大改革。要实现这个目标,牵涉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要素是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数学教学为例,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思想的全面发展,其中创新精神就是科学思想里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受长期以来传授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实践的影响,在许多教师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其他方面都是不足轻重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总是围绕传授知识点而展开的。就连一般的能力培养及思想教育任务都很难完成,那么创新精神的培养怎么样才能实现呢?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中,学生应占有怎样的地位呢?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学生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的人格,学习权利、愿望、要求、态度都应得到尊重;同时,学生是未成年的受教育者,需要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是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个性的人,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创新精神。从现代教育思想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应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丰富的知识,并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如果教师能用以上观点看待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敢说敢做,就有利于他们创新精神的发展。否则,使学生有了创造性的想法或意见,也会因旧的教育观念,使创新精神遭到扼杀,导致夭折。

不同的教材,在教学中起不同的作用。从现代教学思想看,教材的含义是广泛的,不单是指教科书,具体是指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料。从某种意义说,实物材料比文字教材更重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写在书上的不一定是真理。研究某一个问题,方法是多样的,结论也是多样的,而对结论的描述也不同。从教学实践看,教师和学生完全有可能有更好的思路、方法和结论,而教材不一定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材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培养聋生创新精神来说,教学手段和教学材料必定有不适应的地方。首先,教学材料大多是教师首先准备好的,聋生对这些材料没有选择的余地。其次,每组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大部分是教师组装好的,这样聋生就可以不动脑筋,就没有创新可言了。在高年级最好让聋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或研究的内容,设计方法,自己选择和准备材料,对培养聋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是大有帮助的。从上述观点看待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有利于聋生自主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人曾说过:要使聋生自主学习,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否则,教材是束缚聋生创新思维的枷锁,而导致聋生机械、呆板、没有创新精神。总之,不抛弃旧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更好地培养聋生创新精神。

三、聋校教师应依据培养创新精神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学内容

要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有适合于聋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研究表明,开放式教学内容可以为聋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为聋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可能。所谓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指:教学内容包含多方面可探究的问题,每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材料进行探究,每个问题探究在内容和形式上可有不同的结论。有了这样的教学内容,聋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研究的问题,自定研究方法,使聋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充分的发挥。

现在聋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在题材,或表达方面比较陈旧,不是开放式的,研究的方法手段单一,思路教条式、一般化,过于死板,各科教材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种途径来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这两种途径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课外,聋生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聋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独立性、实践性很强,有利于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这样的形式聋生特别喜欢。因此,根据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要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补充,补充一些适合于聋生创新的题材,或者聋生愿意接受的题材或途径,也可以对教学的过程、方法、手段、结论进行修改,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四、聋校教师应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改变不合适的教学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各科教学提倡教师应用“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是各科教学法的精髓,是各科教师的“看家本领”。我们要完善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要重视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提出的,自主学习可以使聋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就会有创新的表现。美国哲学家莫里斯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受到尊重,自然创作的方法就必然是多样的。”各科教学倡导的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中的“自行”就是自主,只不过以往的各科课堂教学对此只流于形式了。为了使聋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应在教学内容、方法、材料、活动等方面为聋生提供更好的自主机会,提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培养聋生创新精神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创新精神相互激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使创新方法更多更完善。语文数学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很好的形式。如果要更好地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提高这些活动质量。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如何更好地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培养聋生的“创造性学习”。主要是不让聋生事事盲目、被动去做,而应多角度、多种新颖的方法,自行组织语言,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张开逊说:“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应该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总之,让聋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探究知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针对聋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特点,聋校教师在做到以上四点的同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个体差异性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有层次的,有高水平、高价值的创新,有初级水平、一般价值的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每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有创新潜力,所有人在平常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需要和创新经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还表明:小学生也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但其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不应该对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应苛求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新意又有十分高的生产价值和社会价值。只要学生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别人不同,哪怕简单平凡,幼稚可笑,甚至荒谬的,都应得到尊重和鼓励。

2.可操作性

创新精神与一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系,但更与后天的教育有关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相互联系的,要求是一致的,光靠某一个是苍白无力的,聋生本身就自卑感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千万注意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像科学家探究大自然秘密,启发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

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聋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如开放式教学,鼓励聋生求异的兴趣,都能促进聋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贻误、磨灭、扼杀聋生的创新精神,如机械、被动的学习和封闭式教学。因此,我们应重视培养聋生的创新思维,不能让聋生自发地形成创新精神,更不能用错误的教育方法去扼杀聋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总的说来,创新精神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否则,就不可能有创新精神,在各科教学中,不能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也不能用一般的思想教育方法,而应根据创新精神的规律来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

3.联系性

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思想、知识、能力等多种因素相关。一个好奇心强,对科学探究有兴趣的人很容易发展创新精神;胆大、好奇,不跟别人走,有独到的见解的人,也容易培养创新精神。反之,很难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知识面宽,则导致思路宽,才有可能发展发散性思维,为创新精神提供可能。有一定创新能力,更好地结合以上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在创新精神上更深一步的发展。

此文于2011年10月在咸阳参加的陕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第四届校长联谊会上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