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信息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认为,监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准确报告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并且,通过教育部对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发布,引导家长、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亿万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将尽快拟定全国的质量监测标准,研发质量监测工具,指导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省的情况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

教育信息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对于制定教育政策与决策,监测教育工作运行状态,进行学校管理与教育研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都有重要作用。

为制定教育政策与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信息的根本作用就是帮助人们降低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事实上,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决策,小至生活工作中的一个行为选择,大至一个规划、方案的决策,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之基础上的。美国管理学家西蒙(Herbert A.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1)。管理科学化的根本特征在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如果决策仅停留于决策者的本能和经验水平的基础之上,是很难实现科学决策的。由于个人理性与知识的局限性,科学决策需要借助于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来实现。这个体系包括决策系统、智囊系统和信息系统三个部分,其中决策系统是关键、是核心,智囊系统和信息系统是为决策系统服务的支撑系统。决策者只有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真实的教育信息对教育决策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厅局(委员会)分别负责国家和地方的宏观教育决策。教育信息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提供了基本依据。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学龄人口、学校规模、经费、师资等方面的信息,适时作出普及义务教育的决策。教育部在制定2000年和2010年教育宏观发展规划过程中,也是根据历年教育指标显示的沿海、中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确定了普及义务教育要“根据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目标和速度可有差异”的决策。(2)

对教育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对教育信息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偏差,并能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协调发展。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统计局几次人口抽样数据显示,到2000年初中阶段人口总数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预测数相比,产生10%以上的增量,这对于2000年前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原有规划形成了新的压力,教育部有关单位建议各地政府注意这一情况,根据本地实际对于校舍和教师进行必要的调配。再如某省教委在统计资料中发现,由于全省师资培养能力不足,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年度有所下降,已经影响到义务教育普及的进度和教学质量,为此教委向省政府提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紧急对策措施,被省政府迅速采纳。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2007年11月30日,一个专门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的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根据安排,未来几年教育部将在全国全面建立基础教育监测体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认为,监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准确报告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监测中心将按照依法监测、服务决策,科学评价、重在导向,准确诊断、探求规律的原则,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监测,准确地向国家报告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并且,通过教育部对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发布,引导家长、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亿万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主要围绕6个方面来展开: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为什么国家对于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如此重视、要求如此迫切呢?胡平平介绍,国家已经走过近30年改革开放历程,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家此前一系列基础教育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家长和社会要求孩子“上好学”的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都要求基础教育的工作重心要逐渐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实现这一转变,国家就必须对基础教育的质量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也只有对教育质量的状况进行监测并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我国教育线长、量大、面广,发展不平衡,我们现在常常由于缺乏很多基本数据,难以制订正确的政策来指导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的教育监管体系。

大量的实践证明,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只有决策和执行是不够的,对决策和执行情况必须严格监督,对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必须科学评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历来都非常重视建立完善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世界教育史上几次重大的教育战略调整都源于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结果。美国根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在1983年出版了著名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基础教育亟待改革》的报告;由于德国学生在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质量评价(PISA)上的不良表现,德国政府决定改变其传统的半日制教育体制。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我国也已充分认识到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要提高教育质量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难题。两亿多学生、1000多万老师,40多万所学校,面广、量大,除此之外,发展也极不平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育宏观管理,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充分、准确地把握全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因此,只有建立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才能用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为基础教育的决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中心受教育部委托,尽快开展全国性的质量监测工作,做到监测工作分层、分级、分重点逐步进行。胡平平介绍,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监测,还是各省层面的监测,都不可能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包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将尽快拟定全国的质量监测标准,研发质量监测工具,指导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省的情况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全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网络。监测中心还将利用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北师大学科全、学术水平高、研究力量强,尤其是在教育、心理、评价和测量等领域的学术优势,整合全校的专业资源,同时,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努力形成一支体现国际水平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国家团队。同时,监测中心要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把全国其他高校、科研单位与考试中心等方面的优势力量联合起来,逐步形成一种富有活力、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6日第2版)

为日常的教育管理与研究提供信息咨询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每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相继出版了地方教育统计年鉴或资料。这些教育信息,不仅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为地方教育研究机构提供了分析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通过教育研究机构进一步分析处理后,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

为改进各级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微观教育过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对学校水平评价有关的教育信息比较关注,如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留级率、考试合格率、升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图书达标率、实验设备达标率、办学条件达标率、危房率等,这些信息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改进措施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为公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提供信息基础

教育信息的公开化,为促进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起了重要的帮助和导向作用。目前,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教育信息服务,如每年发布的教育统计公报,以及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重要教育信息等。美国的特许学校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机制——“通过透明来实现绩效”(accountability via transparency)。这种绩效机制更加强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主要通过向家长、教育工作者、决策者、纳税人和其他社会公众提供能足以表明学校是否成功的信息,让社会公众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监督和选择学校,从而迫使学校管理者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管理人员,他们要尽其所能去收集、获取、筛选、分析,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向公众汇报。(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