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性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性研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质量的案例库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条件,但是,当前学界建设“社会保障学”案例库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应用。近年来,案例教学被快速引入社会保障学的授课之中,并为社会培养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对社会保障学的研究起步晚,相关教学活动存在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案例教学尚未普及、案例库匮乏,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性研究——以“社会保障学”为例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性研究——以“社会保障学”为例(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王亚柯

摘 要:近年来,“社会保障学”日益成为众多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基于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学”的授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高质量的案例库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条件,但是,当前学界建设“社会保障学”案例库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大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应用。建立高质量的案例库需要经过三个科学阶段,即初步撰写、教学实验和维护开发,也就是说,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贯彻了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此外,“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同时,由较高素质的资深教师给高年级的学生讲授,这样才能保障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社会保障学 案例库建设 案例教学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国民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经济理论界日益重视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它也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面对社会经济实践的要求,“社会保障学”已成为众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

一、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学”授课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从最初到现在的一百年里,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案例教学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中,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最普及的教学方法之一。

社会保障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行的,制度体系缺乏系统的设计,本质上是国有企业配套改革的产物,因此,社会保障在制度设计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随着近十几年来的改革,虽然社会保障在制度形式上逐渐趋于成熟,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以及实践中各种难题仍未解决,导致社会保障在我国出现众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有鉴于此,案例分析在社会保障学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近年来,案例教学被快速引入社会保障学的授课之中,并为社会培养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在社会保障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性、趣味性和应用性,缩短理论教学与现实问题的距离,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表达、合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二、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学”授课中的组织实施

要指出的是,“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研究的基础是对案例库的开发研制,因此,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条件。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对社会保障学的研究起步晚,相关教学活动存在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案例教学尚未普及、案例库匮乏,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社会保障学”案例库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是建立一套高质量的案例库,不仅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按照课题一样的方式组织调查与编写,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学”案例库的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学”案例库,不仅需要雄厚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尤其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只有建立了一个门类齐全、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结合中国实际的案例库,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应该构建合理的工作团队,遵循科学的工作流程。通常而言,一个科学的案例库建设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撰写案例阶段

确定拟编写的案例主题并搜集相关素材。第一类素材是现成的案例,即从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教材中选取,或从网络、报刊资料中搜集。另一类是进行案例调查,课题组成员根据相关资源,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一些企业单位进行调研,编辑新的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案例教学法也就是运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但在实践中,实际发生的案例非常多,并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也不可能把所有案例都纳入教学过程中去分析,因此,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案例对案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常而言,选取的案例要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等三大特征。(1)针对性。实践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对这些实际案例进行筛选并斟酌。收集和编写的案例要针对教学内容在理论层面和实际层面中的各种问题,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并可适当扩散。同时,案例也应是实际发生的案例,而不是教师的随意杜撰。(2)时效性。由于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实际中的政策法规也是不断变化的,针对于此,案例库的撰写要具有时效性。只有具备了时效性,才能与时俱进。(3)典型性。选择案例还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教学中只有选择典型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才能使他们在实际运用时,能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实验阶段

将第一阶段建立的案例库交由一线教师评阅和试用,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案例库的使用和案例教学实践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师条件、学生条件和教室条件。教师必须具备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案例讨论的主题,以免主题过于分散。同时,案例教学适合小班规模的学生,班级规模适宜控制在30~40人。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也是关键之处。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总结并展示。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沟通协调,使得讨论过程顺利进行,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对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评价本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这一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总结是重中之重。

3.维护开发阶段

随着社会保障学理论和实践的逐渐发展,教师还需要对案例库不断更新,以保持新鲜度和时效性。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案例库的作用,大量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大力对外宣传推广,提供共享服务。

三、“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首先要注意课堂设计

案例教学要求课前准备充分,以节约课堂讨论时间,并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过程较复杂,具有发散性,总结和结论需要当堂进行,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教学效果也就难以达到最优。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短时间内解析、讨论案例,又要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这是案例教学中难以两全的突出问题。因此,案例教学通常都要求在准备环节精讲基础理论或典型案例的分析。这些前期准备为课堂上的案例研究打好基础,就会节省课堂讨论时间,并解决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2.案例教学适合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授课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独立分析和研究占有较大比重。没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储备,学生一般难以完成对案例的解析和点评。因此,案例教学法适合于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较高年级的学生或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相对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探索性和自控能力;而低年级学生通常只有少数人能较好地参与,绝大多数学生讨论分析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学生一定的知识底蕴和广泛参与是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学授课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3.案例教学对授课老师的素质能力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对社会保障的实践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因此,一般应由资深老师来承担案例教学。相对而言,年轻教师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难以对社会保障在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有较好的把握和了解,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年轻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控制课堂讨论的能力有限。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资深教师而言,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和教学实践经验,对现实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驾驭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并在案例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殿文.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社会保障概论》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08(8).

[2]杜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

[3]陈亚东.社会保障学课程建设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注释】

(1)此文是教学实验课题““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