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是我们创造性地通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平台,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网络课程资源为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代晓玲

银川市西夏区第七小学

2011年新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是我们创造性地通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平台,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相关的探讨,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

一、有效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知识的积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当语文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知识积淀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识记背诵和广泛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就是背诵。儿童时期是记忆最好的时期,这时让学生牢固地储存许多语言材料,能终生不忘。北师大著名教授于丹老师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与儿时的记诵功底密不可分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识记背诵,背诵课内外的名人名言、优美句段、精彩段落。我国有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记忆的古诗文、社会上有许多精彩的谚语、歇后语,这些都是积累语文知识的好材料。为此,我利用早读或语文课的前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交流自己喜爱的美文佳作、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等。交流的过程便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对经典诗文的感悟、对格言警句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的体味等逐渐内化积淀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指导有效地拓展阅读也是学生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对各学段的积累内容及课外阅读量有着明确的规定。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教材拓展阅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阅读,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带学生走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推荐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猫》时,向学生推荐阅读老舍的《养花》,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将课内、课外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积累了许多语文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网络课程资源为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为了开好这次辩论会,学生先定好了正反两方的主题(正方:开卷一定有益;反方:开卷未必有益),同学通过自我意愿分为正反两大组。课前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国际大专辩论会”的现场辩论视频实录,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对辩论会的流程有了整体的了解后,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围绕自己的主题列出观点,并从多方面搜集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之后针对本方观点站在对方立场上进行预设反驳,并合作讨论辩驳方案,为辩论做好准备工作,这一过程学生个个情绪高涨信心十足,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辩论会上,双方各选出10名精兵强将作为主力辩手,我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排兵布阵表述本方观点,并根据自己的所读、所思敏锐捕捉对方陈述语言中的漏洞,主动提出问题进行辩驳。其他同学既是拉拉队员,又是替补辩手。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凭借前期充分的准备辩论异常激烈。辩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及时反思、总结得失。整个辩论过程学生必须要合作、讨论、搜集材料、倾听对方陈述、大脑处理知识储备进行辩驳、反思,而这一切是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网络为学生搭建语言链接平台,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如在执教《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后,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两篇课文对大自然的描写方法及语言方面有哪些异同,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借此再引导学生继续拓展阅读描写大自然的美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进行“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搜集诗歌,开展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感受诗歌的魅力。展示汇报活动中,学生在“金话筒”诗歌朗诵会上饱含深情地朗诵着一首首经典诗作;在“开心辞典”诗歌知识竞赛中学生们对所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在“现代小诗人”儿童诗创作展示活动中一首首小诗“破壳而出”,一个个“小诗人”诞生了。整个活动学生们沉浸在诗的海洋中,学生借此了解、感受到了诗歌的神奇、有趣,也加深了对悠久博大的中华文化的热爱。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整合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

在进行《面向学生自我发展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课题研究时,我在单元学习之前先与学生各自确定教材中可以进行开发的学习资源,之后双方进行交流补充,确定需要开发的资源内容。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开发资源的良好习惯。借助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如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问学生从哪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小猫?一位叫梁欣妍的同学这样说:“我通过查资料阅读了老舍的另一篇文章《养花》,了解到作者非常喜欢花。但当小猫荡着花枝打秋千时,作者却舍不得责打他,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这只小猫。”真是令人吃惊,学生通过自我收集学习资料,更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不但使课堂变得有生气了,而且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究,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的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孩子,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的形象。学完课文后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我们便将《故乡》推荐给了学生。学生读完后,对中年闰土的变化以及造成他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讲闰土变了,变傻了,变呆了。我顺势追问:“闰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去探究解决。”课下学生们分组通过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等各种资料探究闰土变化的原因。由此,学生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巧妙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增强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外学习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常常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围绕单元主题上一节单元拓展课,拓展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如:上完一年级上册识字二后开展《在生活中识字》拓展交流活动;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拓展交流《走进名人》,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在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开展《浓浓思乡情》阅读欣赏;学完六年级第七单元后开展《精彩的人物》的读写训练。并相继开展如: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走进伟人”、读书会“好书大家读”、趣味成语故事会、“我爱你汉字”手抄报展示、“街头错字”调查研究、“创新作文大赛”等活动。鼓励孩子把自己学习、积累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将学习语文、积累语文、运用语文联系起来,也由此构建了经纬交错的语文教学网络,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按学生的个人兴趣分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有的研究过清真寺的历史,有的研究过居住小区环境卫生问题,有的还研究过造成黄河水资源污染的问题等。“街头错别字大扫除”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十一假期,找出在大街小巷的店名、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并鼓励他们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交谈,劝其改正错别字。“神秘的西夏”活动布置学生搜集、了解西夏人物、西夏历史、西夏文字、西夏遗迹等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游览“西夏王陵”,并鼓励他们到社科院找相关的研究人员了解西夏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我区优秀的历史、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品德。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学会了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语文实践中,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语文素养。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素材库,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提高。当然语文素养的内涵很大、很深,值得开发的课程资源也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语文的有心人,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路上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2011年新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M].

[2]李鸣.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2).

[3]何承莲.以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9(7).

[4]李相福,武秋芝.新课程标准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6).

[5]曾倩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4).

【注释】

[1]2011年新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