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高考命题中题目设计的考试导向和教育导向问题

关于高考命题中题目设计的考试导向和教育导向问题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高考题目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考试导向和教育导向问题,虽然这些问题“藏而不露”,但影响极其深刻而广泛。与这个庞大的高考“应试共同体”相比,每年参与高考命题的人员只是一小部分。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应当进一步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关于高考命题中题目设计的考试导向和教育导向问题

毫无疑问,高考题目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考试导向和教育导向问题,虽然这些问题“藏而不露”,但影响极其深刻而广泛。众所周知,高考命题通常默认几个“不能考”的原则:比如,教科书中出现过的题目不能考;学生练习过的题目不能考;往年考过的题目不能考;其他省市考过的题目不能考;书店热卖的模拟考试题目不能考;各种机构与人员编写出版的高考复习指导书中的题目不能考,等等。由于教材中的见过的题目和同样的题型一般在高考命题中不会出现,再加上有些命题教师认为高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够深、不够难,因此,每年高考命题总要重新设计或杜撰新题目、新题型。高中阶段日常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与高考的题目内容和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许多高考题目的难度要比教材中的题目难得多。这种摆脱教科书极端化的命题趋势,逼迫学校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之外的题目编写、选择和强化训练上,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并不断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与此同时,在中国大地上每年难免都要轰轰烈烈地上演一场关于高考命题和猜题围题的大“PK”。为了在高考中能有出色表现,每年数以千万计的考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形成一个高考“应试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目标,那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高考成绩和高考升学率。广大学校教师、考生以及社会上一些怀着不同目的并对高考命题格外关心的人,总要想方设法去揣摩高考命题者意图和新动向,学校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之外的题海战术上。与这个庞大的高考“应试共同体”相比,每年参与高考命题的人员只是一小部分。这场大“PK”就是在高考命题者和“应试共同体”这两个不对称的群体之间展开的。

考生所在的高考应试共同体认为,“你命题、我猜题,合情又合理”;而命题者往往认为,如果他们命制的题目要是被学校教师或其他人猜着的话,那就是命题者没有水平的表现,也是一件不光彩和不愿意看到的事。于是,高考命题者就有一种“想猜题、我不让,出些偏题、新题、意想不到的题给你看”的心理对话或命题意向。所以,每年高考命题都要挖空心思设计或杜撰一些新题目、新题型。一些科目的命题人员(比如高考作文命题)还以杜撰出让13亿中国人民都感到意外的新题目为荣。这样的命题格局和机制必然造成考生和教师的担忧。在命题者和猜题者之间的这场大“PK”中,显然是命题者掌握主动权,占了上风。然而,对考生所在的应试共同体来讲,大家觉得猜题押题围题毕竟不够踏实,无奈之下最好还是搞题海战术。因此,几乎所有的高中学校,为了应对高考,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重视下,调整教学计划,腾出将近两个学期甚至更多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复习,大量地做题目,大搞题海战术。且不说谁最苦谁最累,这样的高考命题导向与应试格局年复一年、愈演愈烈,强化了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和蔓延,并不断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而高考命题者和“应试共同体”之间的不断“PK”,必然造成高考命题整体难度无法稳定下来,甚至局部科目和部分题目越来越偏、越来越难。许多考生、教师和家长都感叹高考题目越来越难。难在哪里?一是题目上的困难。高考题目整体偏难,个别题目太难,远远超出教科书要求以及客观现实需要。二是高考复习内容太多,需要学习和记住的内容太多,仅文科综合科目涉及的教科书等学习材料就有十几本。三是高考试卷题量多、任务紧、答题时间太有限造成及时完成任务上的困难。高考实际上变成既是典型的难度测验又是压力很重的速度测验,考生在考前必须反复做大量题目来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以便提高考场答题速度,只有做到轻车熟路、一见到题目(刺激)就能迅速做出正确解答(反应)的考生,才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考出好成绩。

总之,高考命题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考试和教育导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导致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与焦虑越来越重。我们应当深刻反思,为什么高三学生学好了课本、掌握了教科书中的内容,还不能从容应付高考,为什么非得让高三学生腾出一年半载时间五遍、六遍地复习考试的内容,为什么要让朝气蓬勃以及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学生轰轰烈烈地搞应试教育。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应当进一步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除非把我国的高考设计成像美国SAT考试、韩国的大学入学能力考试以及日本的大学入学共通能力考试等典型能力测验模式,如果我国的高考命题仍然是以学科知识能力测验为主,就必须认真考虑教育导向这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高考今后无论是沿用现有的命题模式,还是借鉴美国、韩国、日本的大学入学能力测验设计模式,高考命题都应当关照基础教育特性,适当注重回归教材、降低难度、强化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高考命题以及日常教学工作要严格统一到既定的课程标准和要求之下。我们还要明白,设计高考新题型以及题目创新的目的,不是要让高中教师和高考考生感到措手不及和出乎意外,而是为了更好地测评那些用传统题型无法胜任测评的素质能力;如果用常规题型对某种素质能力就可以得到测评的,就没有太多的必要用新题型。创新必须是有教育意义的,要有利于维护教学秩序稳定性、降低教师和学生的焦虑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