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

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11月我国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要加速高校后勤社会化体制改革,明确指出“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要力争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宿舍公寓化发展乃当务之急”。

一、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

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对新时期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思想观念。

1.摈弃视寝室为休息场所的观念,赋予寝室新内涵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高校扩招成为必然,学生数量剧增,由此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住宿问题。1999年11月我国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要加速高校后勤社会化体制改革,明确指出“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要力争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宿舍公寓化发展乃当务之急”。自1998、1999年开始,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天津、四川、上海、武汉、北京、广州等地学生宿舍公寓化建设实现了高效高速的发展,全国各地、各高校的学生宿舍公寓化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宿舍公寓化发展在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高校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多的“物”的服务弱化了“育人”的功能;时空的自由,导致学生自由散漫;学生的分散性易使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学生公寓偏高的收费给经济困难的同学带来巨大的压力;不良社区文化的交融和侵蚀,多元的文化冲突在寝室这一学生最集中、思想交流机会最多的场所不断接触、碰撞、融洽、消解,使寝室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学生寝室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和休息场所,由寝室为基本单位而组成的学生社区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区能直接彰显校风、学风和学生工作的状况,反映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所以必须打破以居住休息场所的观念,而赋予宿舍新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内涵。

2.注重发挥学生社区单元格宿舍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班级为基本组成单位而进行的,但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和高校培养模式和学生人数的增多,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纷纷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等,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日渐凸现出来,以班级为单位的交流活动越来越少,这就使得原来的班级的概念不断弱化,学生事务管理失去了班级这一落脚点,学生的利益逐步与班级脱离,而不断集中于寝室和寝室为单位的学生社区,寝室和学生社区将以学生利益的代言人身份而出现,班级很难开展活动,相反,学生将更多时间自由支配于寝室中,寝室成为学生活动的相对固定场所,宿舍这种较强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新时期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最好载体。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寝室以及由寝室为基本单位而组成的学生社区的教育功能,要转变过去传统的只把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开展活动的基层单位的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下移,力量向学生宿舍倾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单位转向学生宿舍。

3.树立民主性、平等性和服务性工作理念

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已从过去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消费者,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树立“学生为本,服务至上”的基本观念,尊重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让学生满意。学生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生与学校的关系,通过建立学生社区这种教育管理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利,通过社区学生民主参与自律解决学生社区事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要把平等这个理念贯穿于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摒弃过去那种把学生当作容器,习惯于居高临下,以社会的需求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更不善于用心理咨询方法引导学生的观念,从单向的“说教者”转变为师生都是互动的主体,从只重视管理的有效性、有序性而忽视合法性转变到依法进行教育管理的轨道,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氛围,把交流、对话、感染等作为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使社区工作贴近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把社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