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哪些要素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哪些要素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其总的趋势来看,是人们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推动和作用下,把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这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四个要素。所以说,一个人有无坚强的革命意志,不仅是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也是思想品德修养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

4.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哪些要素?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力量来调节人们关系与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人们思想言行的善恶和好坏的评价标准。

道德品质是人们道德面貌中那些经常而又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现象通过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的反映。

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其总的趋势来看,是人们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推动和作用下,把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在这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四个要素。为了方便起见,人们通常把这四个要素依次简称为:知、情、意、行。

知、情、意、行这四个要素在人们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各有什么作用呢?

知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

所谓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人们接受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的理论基础。如果学生缺乏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那么他们就无法接受严格准确的道德知识,也就很难成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情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推动力量。

一个人如果满足于有了较高的道德认识,而不继续前进,那么不论他的认识水平有多高,也不会自行转化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推动作用,唤起科学认识和炽烈情感的共鸣,把道德认识升华为坚定的道德信念。人们有了崇高的道德信念,就可以舍生忘死,一往直前,为了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革命先烈高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壮烈诗篇而从容就义,这表明坚定的革命信念就可以使人创造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伟大业绩来。

意是实现知——行转化的杠杆

道德信念的形成,在整个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整个转化过程尚未终止,只有把道德信念再转化成道德行为习惯后,这个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怎样才能实现这个转化呢?这就要依靠道德意志的作用了。

道德信念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种推动的力量。但是这个推动力只有通过道德意志这个杠杆才能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说,一个人有无坚强的革命意志,不仅是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也是思想品德修养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

行是道德品质的表现形式。

人的思想品德最终是通过行为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说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归宿。

知、情、意、行这四个因素是紧密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如果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情感和意志的培养,还可以对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指导作用。如果人们有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就能推动意志的磨炼、认识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样,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行为习惯,对于认识的开扩和深化,对情感的培养和陶冶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都是一种促进的力量。

知、情、意、行这四个要素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是不平衡的。例如,知识有真伪和多少之分;情感有高卑和深浅之分,意志有正反和强弱之分;行为习惯也有好坏和难易之分。也就是说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知、情、意、行四要素的互相关系和不平衡性告诉我们:教育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宜,不要被“知——情——意——行”这样一个僵化的模式和程序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培养和教育学生,既可以从提高认识着手,顺次带动其他几个方面;也可以从激发和陶冶情感出发,积极推动其他几个方面;既可以从磨炼意志做起,强化其他几个方面;也可以从行为训练开始,促进其他几个方面。还可以同时从这四要素中的几个方面一齐下手,来培养教育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