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亚近代殖民史的动因与过程

东南亚近代殖民史的动因与过程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 近代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的动因近代殖民主义在东南亚的殖民活动,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二 东南亚近代殖民史的历史分期西方列强对东南亚进行殖民统治的进程,是和自身国内的历史分不开的,也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资本和垄断资本的历史发展阶段,加上殖民地本身社会情况各异,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
东南亚近代殖民史的动因与过程_东南亚文化交融

13世纪末,《马可波罗游记》留下了西方人关于东南亚的首次记录以后,一直到16世纪,不断有欧洲商人或传教士在游记或回忆录里,描述了东南亚的社会状况和习俗,提到这里丰富的物产和香料贸易等,这就是霍尔所谓的“中世纪游历者的时代”。[1]1511年,葡萄牙人以印度的果阿(Goa)为基地,派遣舰队占领了马六甲城,控制了海峡通道,用大炮轰开了东南亚的大门,这一事件标志着近代西方殖民侵略东南亚的正式开始,从此,西方和东南亚的关系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从16世纪初葡萄牙人来到东南亚,直到上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结束殖民统治的几百年时间内,除了泰国保持形式上的独立以外,其余东南亚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先后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一 近代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的动因

近代殖民主义在东南亚的殖民活动,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西方人为什么要进犯东南亚并在此建立殖民统治?迄今,学者们的研究一般可以归结为两个最主要的动因:经济和宗教,即经济上谋求财富和利益,宗教上传播基督教文明。[2]

(一)经济动因:商业掠夺与领土扩张

早期的殖民国家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认为拥有货币的多少是一国富裕程度和实力强弱的标志。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葡、西、荷、英、法等西欧国家都先后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过程,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增加金银的进口,并用暴力掠夺东方国家的财富和产品。富饶的东南亚是西方殖民者向往的地方,特别是它有西方人喜爱的香料和梦寐以求的黄金等财富,加上之前由于马可·波罗等人对东方梦幻般的描述,使得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向东方寻找财富的热潮。

由于近代殖民主义是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发展,引起了对原料需求的急剧增长,竞争和追逐资源的斗争空前尖锐,他们对黄金和香料等贵重物品的需求大大加强了,而东南亚正好盛产这些东西,因此说,吸引西方殖民国家把目光朝向东方的首先是东方的财富,促使他们远渡重洋,对东南亚扩张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需要。公元15世纪,传统的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因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而被切断,欧洲市场对东方香料的需求殷切,最早打通东南亚新航路的葡萄牙人追求的是香料,希望垄断东西方香料贸易谋取暴利。正是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葡萄牙人首先占领了印度西海岸的果阿作为其东方殖民帝国的基地,接着开始了在东南亚扩张的殖民时代。

对近代东南亚殖民主义进行考察,殖民的因素似乎都绕不过商业掠夺和领土扩张,大体说来,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活动比较倾向于商业性的殖民扩张,而西班牙对菲律宾的侵略则属于更进一步的领土扩张。

(二)宗教传播:殖民侵略的精神支持

殖民的本质就是一种扩张,它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的推销,而更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出于宗教传播的目的,特别是在西方殖民侵略的初期,他们把弘扬基督教文明,振兴国家荣誉,征服异教徒,作为重要的精神动因,它与打破伊斯兰教势力对贸易和航道垄断的需要紧密结合,加上这种宗教信念往往与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等情感结合在一起,成为殖民扩张事业的精神动力,而那些西方传教士也成了殖民扩张的先驱,在早期殖民事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殖民者开始向外扩张的初期,罗马教皇曾颁布“圣谕”规定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发现”土地上建立统治时,必须履行向异教徒传播基督教的义务。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Isabel)在1504年所立的遗嘱中也吩咐其继承者必须将殖民地基督教化,她认为这是西班牙得到这些殖民地的主要目的。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吕宋岛上的马尼拉,10年后,菲律宾成了西班牙君主直辖殖民地。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后,发现既不产黄金,也不产香料,于是计划以菲岛为基地,远征摩鹿加群岛(Moluccas)以夺取香料,但由于葡萄牙和荷兰的武力阻挠而告失败。西班牙将菲律宾殖民地化奉行三个目的,即:(1)传播基督教;(2)取得经济上的财富;(3)创造政治上的荣誉。[3]鉴于统治菲律宾需要花费大笔经费,从1572到1621年,政府中有不少人士上书国王建议放弃菲律宾,但均遭到拒绝。西班牙把菲律宾变为殖民地并长期保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基督教及满足封建君主的权力欲望。

由此可见,除了经济因素,宗教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动因,至今的菲律宾成了东方比较少有的天主教盛行的国家,这与当初西班牙人在当地大力传教、推行教义有关。在这一方面,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就表现得更加注重发展当地的文教事业,他们认为必须教会当地的人民念书识字从而传播教义,有的教士甚至先学会当地语言,深入穷乡僻壤传播基督教精神。

此外,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界于印度和中国两个东方大国之间,是东西方商业贸易的海上要道,为了打破穆斯林势力对东西方商业贸易的独占,将西方势力扩张到新的领域,谋求对中国大陆的霸权,攫取进入中国南部的通道,这些也是西方殖民者进入东南亚的直接而又重要的动因。

二 东南亚近代殖民史的历史分期

西方列强对东南亚进行殖民统治的进程,是和自身国内的历史分不开的,也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资本和垄断资本的历史发展阶段,加上殖民地本身社会情况各异,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了北非摩洛哥的休达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是近代殖民史的开端。1492年,奉命于西班牙国王的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登陆,是拉丁美洲殖民地化的开始。而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东南亚的殖民地化开始的时间比非洲大约晚100年,比拉丁美洲晚了十几年。近代东南亚殖民史属于世界殖民主义的一部分,也经历了同样的产生、发展、兴盛与衰亡的阶段,并因为具体条件的不同,有其地区性特点。东南亚的殖民主义史的发展和兴衰可以大致分为下面几个阶段:[4]

(一)早期活动

初始阶段开始于16世纪初,持续到到18世纪末,这是殖民主义者的早期活动阶段。1511年,葡萄牙人攻占了马六甲(Malacca)王国,标志着东南亚殖民地化的正式开始。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先后在盛产香料的摩鹿加群岛与马六甲之间的一些港口建立堡垒或商馆,由一支定期航行的舰队为后盾,向过往船只和据点周围勒索贡税、收购香料。第一批到达东南亚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随后接踵而来的是荷兰、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接着,英国利用马来半岛吉打(Kedah)与邻国的纠纷侵占了槟榔屿(Penang)。这样,荷兰人和英国人也加入了对东南亚的角逐,他们在摩鹿加群岛、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建立商业据点、造货栈、筑堡垒,用武力或其它欺诈的方法掠夺原料。荷兰人把甘蔗和咖啡的种植引进到印尼,并依靠贡税,用最低的代价取得印尼的热带作物产品。

这一时期的殖民政策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主要的殖民工具是由商业资产阶级组织的殖民贸易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从宗主国的国会和政府获得宣战、征服、缔约和统治殖民地等大权,可以任免官吏、招募军队、征税等,并拥有贸易垄断等特权,通过贱买贵卖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它们主要在东南亚国家的沿海地区建立商馆和兵站,活动范围主要限于东南亚的海岛地区,后来由于商业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贸易特许公司的衰落,早期的殖民时期也告一个段落。180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被解散,标志着东南亚早期殖民主义,即商业资本殖民主义阶段的基本结束。

(二)经济掠夺

第二阶段跨度为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这个阶段是工业资本或自由贸易的殖民主义时期。由于重商主义政策被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所取代,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取代商业资产阶级成为剥削和奴役殖民地的主要力量。1811—1816年英国统治爪哇,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1826年海峡殖民地建立,这一系列历史事件说明了东南亚殖民主义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占领新加坡以后,1826年,英国将槟榔屿、新加坡和根据1824年英荷条约得到的马六甲联合成立海峡殖民地。1874年,英国强迫马来亚吡呖(Perak)土邦签定邦喀(Pangkor)条约,建立了向土邦派驻驻扎官的制度,而在中南半岛方面,则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将势力渗透到缅甸。19世纪中期以后,法国也登上东南亚政治舞台,从1861年到1884年,通过多次侵略战争占领了越南。荷兰东印度公司垮台后,荷兰政府接管印尼,继续沿用间接统治模式在印尼进行经济掠夺和领土扩张。

19世纪中期以后,大多数西方国家先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大量的工业制成品需要寻找海外市场,他们就进一步把东南亚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把东南亚当作自己的工业原料来源地和商品市场。不仅在海岛地区,殖民者通过政治欺骗和战争征服等手段,进入了东南亚内陆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也遭到了殖民侵略。东南亚国家政治上的独立和主权日益丧失,经济上成了西方殖民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业市场。

(三)殖民扩张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初,此时的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垄断阶段,开始了更广泛的殖民扩张。为了在殖民地行使主权,强制推行宗主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东南亚的扩张由商业和经济掠夺升级为领土扩张,并通过重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把整个东南亚(泰国除外)都瓜分完毕。

1895年,英国将接受驻扎官制度的吡呖、雪兰莪(Selangor)、森美兰(Negri Sembilan)和彭亨(Pahang)合组为马来联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1904年,英国又取得对吉打、玻璃市(Perlis)、吉兰丹、丁加奴(Trengganu)四土邦的宗主权。1914年,上述四土邦与柔佛(Johor)邦合组马来属邦(Unfederated Malay States),英国设立顾问官控制政务。至此,英国在马来亚建立了殖民统治权。此外,英国还相继侵占了婆罗洲上的文莱(Brunei)、沙捞越(Sarawak)和北婆罗洲(North Borneo),并在1885占领缅甸,将其作为英国殖民地印度的一个省,实行直接统治。1887年,法国把越南和柬埔寨、老挝合并为法属“印度支那联盟”。从1856年开始,荷兰在印尼推行领土扩张政策,到1911年,完成了对整个印尼的占领。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的基本态势如下:英国占有了101万平方公里,包括马来亚、沙捞越、沙巴、文莱、新加坡和缅甸等;法国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占有74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荷兰占有印度尼西亚群岛,建立了荷属东印度,面积共190万平方公里;葡萄牙占有东帝汶,面积1.8万平方公里;美国取代西班牙,占有菲律宾群岛,面积29.9万平方公里,而泰国虽然在政治上保持有独立地位,但十九世纪末英、法通过协议,确定了以湄南河河谷为界,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这一时期,西方殖民扩张的目的,除了将东南亚国家变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之外,也是为了谋求霸权,争夺战略要地。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侵入马来半岛内地,荷兰发动了亚齐战争,法国入侵越南北部,殖民主义者纷纷抢占殖民地盘,推行“前进”运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东南亚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完全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进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形态。

(四)走向瓦解

第四阶段指的是二次大战和战后年代,这是东南亚的反殖民斗争空前高涨和殖民统治体系走向瓦解的阶段。由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后起的殖民强国只能依仗武力重新划分格局,例如美国就是通过战争击败西班牙,把菲律宾占为己有,这种占领不仅具有重新分割殖民地的性质,也表现了建立势力范围的新殖民主义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斗争。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了东南亚各国,取代了英、法、美、荷等西方殖民国家的地位,打破了欧美殖民国家分别统治东南亚的旧格局,建立了日本独占东南亚的殖民“新秩序”,东南亚殖民主义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日本的殖民统治方式与方针政策比西方殖民国家更为严酷,在政治上实行残暴和僵硬的军事法西斯的集权统治;经济上推行“竭泽而渔”的榨取政策,掠夺当地的石油、粮食等战略资源;还实施殖民同化的文教政策,以“亚洲人治亚洲人”为幌子,灌输以“皇国”(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存共荣”思想。因此,日本在东南亚的占领虽然时间不长,却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1945年8月,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本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体制崩溃,此后,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末,原先的英、法、荷、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一个个获得政治独立,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体系基本解体,到1984年文莱宣布独立,东南亚国家相继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统治东南亚数百年的殖民制度寿终正寝。

综上所述,在考察东南亚近代殖民史的时候,我们应该从经济、宗教等方面去分析西方殖民者进入东南亚的动因,而在对其进行历史分期时,则应该结合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和东南亚的历史实际,做一个宏观综合而又细致全面的划分。

【注释】

[1]参阅霍尔:《东南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97页。

[2]参阅梁志明:《论近代殖民主义对东南亚扩张的动因》,载《东南亚》,1999年第2期。

[3]引自Gregorio F.Zaide: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Manila:Rex Book Store,1963,第74页。

[4]参阅梁志明:《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的分期与发展进程》,载《东南亚研究》,1999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