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议与学校下一步的整改

建议与学校下一步的整改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新江汉大学建设工地和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等6个实验室,参观了筹建工作汇报展,召开了干部、教师代表座谈会和筹建工作汇报会。迎检进入冲刺阶段后,校党委制定了“倒计时”工作方案,各部门和全体迎检人员进入临战状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给了全体教职工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校党委的号召和动员将迎检工作推向高潮。江大速度应在新的高教史上写一笔。

专家组的意见、建议与学校下一步的整改
——在市长办公会议上的汇报

8月18日,以原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夏自强为组长的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一行7人来我校对筹建工作进行了考察。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新江汉大学建设工地和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等6个实验室,参观了筹建工作汇报展,召开了干部、教师代表座谈会和筹建工作汇报会。专家组对学校的筹建工作很满意,认为很好地完成了筹建工作各项任务,专家指出,没想到两年时间江大变化这么大,如果不来看的话,真不敢相信。目前,迎检工作已经圆满完成,现将专家组考察学校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上下一心是迎检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学校筹建工作始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特别是专家组来汉考察前夕,市委书记罗清泉、市长王守海、市委副书记赵零、副市长辜胜阻一行专程来校进行了视察,对学校基本建设和迎检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指出了迎检工作重点,明确了迎检工作责任,提出了迎检工作要求。视察的第二天,市政府秘书长亲自率领办公厅、公安、交管、市容、园林等相关部门和开发区、统建办、武建集团等建设单位再次沿线考察,提出了具体任务和要求,锁定了责任人。各单位、部门迅速组织人力、物力精心准备,日夜加班,直到满意为止。这些无疑为迎检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专家组考察期间,市委副书记赵零、副市长辜胜阻全程倍同,市长王守海、市委副书记赵零、副市长辜胜阻、市委秘书长贾震涛等参加了筹建工作汇报会。王守海市长在汇报会上表示: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新江大的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近期将把预留的2000亩地划拨给新江汉大学,启动新校建设二期工程,举全市之力,加快新江大的建设和发展。会后,市委书记罗清泉会见并宴请了专家。

迎检进入冲刺阶段后,校党委制定了“倒计时”工作方案,各部门和全体迎检人员进入临战状态。学校及时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会上,校党委号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确保迎检去“筹”成功做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迎检准备工作任务;严明纪律、锁定责任,确保迎检工作的顺利进行。校党委还多次召开党委会,对筹建工作汇报材料和迎检方案进行了认真审定,对迎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汇报材料要全面、重点突出,参观线路要精选,参观点要靓丽,座谈会要组织好,接待工作要周到。校党委两次沿专家考察路线进行了实测和预检,对各项工作严格把关,对每一份材料、每一幅图片和每一句解说词都要从严审查、具体指导。

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给了全体教职工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校党委的号召和动员将迎检工作推向高潮。各部门和全体迎检人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将迎检工作准备得万无一失。进入倒计时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按照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做到了设备完好,摆放规范,文明整洁,讲解简明清晰,参与接待活动的工作人员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工作细致,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

二、专家对我校筹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江汉大学筹建工作汇报会上,专家们认真听取了李进才校长的筹建工作汇报,并在汇报后就有关问题分别作了发言。专家们总的感受是一个“新”字,新思路、新校舍、新学科、新变化。

对于新校建设,专家们指出:校舍的建设那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给人一个非常好的印象。集中全市力量建新江大,一年时间基本建成,其建设速度在全国并不多见,是全国的典范。江大速度应在新的高教史上写一笔。专家们认为,同北京、上海一样,武汉应有一所自己的高校,她是830万人的期望。十几年的奋斗,很不容易。武汉市出了这么大的力来建设江大,不仅仅是为了有更多的学生上学,而且是为了让教育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江大可以作为武汉市的一个风景点、示范科研区、新兴技术孵化器。

对于整合工作,专家们指出:尽管校址没迁,但人气很旺,精神很好,这是新江汉大学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学科之间的融合,是一个大学合并中最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地方,新江大在学科的调整合并这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工作,有些新的想法,像数学与计算机、物理与信息、化学与环保分别组成一个学院,这就是把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结合起来。从原来的几所学校变成一所新江汉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这方面也做了相当好的工作。

专家们就新江大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他们说:现在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模式,既很综合,又能发挥原有基础,发展应用学科,走出新江大自己的模式。尽可能的要从武汉的实际出发,发挥武汉的特点,一定要面向武汉,从武汉出发,要同武汉的各个方面取得密切的联系,要服务武汉,要更积极地到武汉的各个方面去寻找题目,去寻找生长点。武汉也要依靠江大,要给江大一些任务。专家们希望新江大能更好地发挥组合优势,他们祝愿新江汉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高等教育开出一朵新的更好的花。

三、针对专家意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努力实现去“筹”目标

建设新江汉大学的要求高、难度大、任务艰巨,虽然筹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只是我们交出的一份阶段性答卷。围绕去“筹”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恳请省市有关领导出面,向教育部领导汇报,把去“筹”作为特例和遗留问题处理;二是对专家组的肯定和鼓励作低调处理,并继续邀请部分专家来校考察;三是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制定整改措施。具体是:

1.关于学校定位问题。办好新江大,使之办成符合武汉这一特大中心城市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学校,必须紧密联系武汉市的实际,凸显地方性和应用性,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为武汉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好务。学校的定位是:立足武汉,服务武汉,面向湖北,重点发展应用型学科和专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当发展专科教育,努力办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地方一流综合大学。

2.关于学科专业建设和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问题。学校决心以现有1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为基础,力争3年内建立5个硕士点,5年内建立11个硕士点。继续抓好5个市级重点学科的建设,进一步采取培育、扶植措施,力争“十五”期间建设5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逐步形成学校的学科特色和强项。没有学科特色和强项的学校是没有旺盛生命力的学校。

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力度。通过政府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渠道,每年投入1200—1500万元,用于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设备生均占有量明年即超过5000元。

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学校科学研究。一方面,紧密结合武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争取更多的纵向、横向课题,同时,与兄弟院校和武汉市有关部门联手,争取合作或独立申请国家级(包括教育部级)的科研立项(课题);另一方面,加大学校科研立项和科研启动经费的投入,每年不少于400—500万元,大力扶持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力争在“十五”期间学校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在量和质上都上一个新台阶。

3.关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继续采取聘请、培养、引进的措施,全面实施新江大人才工程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进一步采取教师攻读博士经费由学校全部承担,攻读硕士经费由学校负担70%等措施,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引进一批硕士、博士人才,力争三年内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者达到50%。两年内使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70%,五年内超过80%。今年内力争引进省级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各1—2名,特聘博士生导师1名。在实际操办过程中,将院士的年岗位津贴由每年15万元增加到每年18万元。

教师队伍建设立足于校内,采取政策留人、工作留人、条件留人、感情留人等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并且十分注重加大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学术梯队的建设。

认真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我校作为武汉市中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我们将按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在保证平稳过渡的基础上,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努力实行干部竞聘上岗,不断探索新的用人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激励并保护好教职工热爱新江大、建设新江大、振兴新江大的热情,不断增强凝聚力,充分认识四校实质性合并的长期性、艰巨性,深入细致地做好“磨合”工作,大力推进“四个融合”和实现“五个统一”。坚持筹建以来党委决定只进教师,不进其他人员的做法;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将300余名职工坚决而妥善地从事业编制中整体剥离,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实施“消肿”的减员增效战略,力争近3年内将教职员与学生之比、师生之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4.关于改善办学条件问题。继续争取市委、市政府对新江大建设的领导和支持。认真落实王守海市长的讲话精神,指定专人,迅速办理2000亩预留土地划拨给我校的手续,办理新校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手续。除加快单身青年教师公寓建设外,向市政府写出报告,请求在新校附近征用300亩土地用于新江大教师宿舍的“集资建房”,争取实现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的目标。除已联系开通市内到新校的公汽外,还打算与市公汽公司签合同,专门接送教职工上下班,特别是保证教师能按时上课。鉴于校园面积大,校内拟开电瓶车。对教职工子女上中小学、幼儿园,已与武汉经济开发区商讨,准备抓紧建设,做出妥善安排。此外,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继续争取政府的专项投入。

(在市长办公会议上的汇报,2001年8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