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要为劳苦大众

教育要为劳苦大众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活教育下,教育成了劳苦大众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工具。晓庄学校是在教学做合一下实现一个教育理想。因此,这个农民化过程正是培养乡村教师生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这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陶师倡导的生活教育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而要读活书,活读书,尤其反对让汗牛充栋的书立在中央,把学者和人民的关系离间掉,成为不知世事的书痴。

二、教育要为劳苦大众

在中国的过去,教育在几千百年里一直是有闲阶级升官发财的媒介。在生活教育下,教育成了劳苦大众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工具。如何实现,晓庄自有一套办法。

(一)要有农夫的身手

“要有农夫的身手”,古今中外的学校教育中恐怕只有晓庄才有这一条,谁反对这一条谁就是“反革命”。晓庄的学生就是农民,这样的农民学生,才能成为农民的贴心人,能了解农民的困难、帮农民解决困难。也只有这种农民学生是未来的乡村老师,才能真正负起乡村教育的使命,做乡村学校和乡村改造的灵魂。

晓庄学校是在教学做合一下实现一个教育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要想化农民、自己先要农民化。”没有这个农民化,要想培养出乡村教师几乎是不大可能的。陶师说:“我们做乡村工作的人,必先农民化,才能化农民。我们与农民同甘共苦,才能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Ⅷ,192)否则难免要变成天使派、夫子派。陶师说得好:“来到乡村工作的人,须放下天使、士大夫、少爷、小姐的架子,脱掉书呆子的蛇壳,站在农人的队伍里,共生活、共甘苦、共休息。”(Ⅲ,564)生活教育指示我们“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因此,这个农民化过程正是培养乡村教师生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二)要有改造社会的精神

陶师曾说过:“我们要大学培养与国计民生有关系的学者领袖,不要大学培养避世的隐士、出世的僧尼,不知世事的书呆子。我们要学生认识人民,人民认识学生。我们要到民间去的学生,不要到天上去的学生。……学问之道无他,改造环境而已,不能把坏的环境变好,好的环境变得更好,即读百万卷书有何益处?”(Ⅱ,284)

为了培养到民间去的学生,培养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人,不是读点书就能造就的。首先要提供和创造一个到民间去的途径,给学生一个参与改造社会的机会。晓庄有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让大家有接触农民、与农民交朋友的机会,如搞村自治、民众教育、合作组织、乡村调查、农民娱乐,等等。

还在晓庄学校初创时期,正值北伐战争,学校与南京红十字分会合作,办收容所,组织救护队,设治疗所。在收容所内设临时幼稚园、小学、平民学校、同乐会。当北伐军进驻南京后,协助组织农民协会。5月中旬又创办乡村医院;7月组织晓庄信用合作社、创设农民改造设计会、民众学校、并形成“会朋友”制;8月创设武术会,欢迎青年农民加入锻炼。所有这些都给学生创造一个到民间去,实地从事改造社会环境的机会。让学生们有指导,有计划地去参与,亲身体验。有的人误解晓庄,认为晓庄的学生不好好的埋头读书而去参与诸多社会活动。这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陶师倡导的生活教育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而要读活书,活读书,尤其反对让汗牛充栋的书立在中央,把学者和人民的关系离间掉,成为不知世事的书痴。实际上晓庄提倡用书而反对读书,他们要用的书远比普通学校多得多。

晓庄学校一开始便主张以乡村小学做改造社会的中心,而且以此目标训练晓庄学生。在校时,就要训练他们具备改造社会的精神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