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草塬乡窟沱小学

白草塬乡窟沱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白草塬乡窟沱小学位于白草塬乡北部,始建于1954年3月。校址选在村中心所在地窟沱村窟沱社,由本村人杨世新担任首任初小校长。办学规模属于农村小学前列。教学质量属于全县农村小学中上水平。1983年被中共会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先进集体。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办学方向,做到了“人民办教育、教育为人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白草塬乡窟沱小学

会宁县白草塬乡窟沱小学位于白草塬乡北部,始建于1954年3月。校址选在村中心所在地窟沱村窟沱社,由本村人杨世新担任首任初小校长。创建之初,学校规模小,有学生30人左右,当时只设立一至四年级。面对现实,学校举步维艰,审时度势后,学校领导以从未有过的精神状态和毅力努力改变着现状。历任负责人有杨世新、欧孟魁、赵举章、张映堂、刘敏等。校董有张世杰、宋廷荣等,这一时期教师大都是民办教师。

学校发展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本村村长刘安爱负责学校工作,后刘安爱被正式任命为校长,学校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最多发展到了400多人,教职工为17人。办学规模属于农村小学前列。教学质量属于全县农村小学中上水平。曾在1982年被中共定西地委、地区行署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83年被中共会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先进集体。1992年又被中共会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纵观学校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年—1978年)

这一阶段,为学校初创时期,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随后的这几年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兴办教育,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完善教育教学体制,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化,学校教育不断朝规范化合格化发展,对提高当地人民的思想素质作出了贡献。但学校发展尚不完善,在各个方面都还需要大力改进和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和村民励精图治,争创更加优越的办学条件。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在乡亲们的大力帮助下,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用的人才,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第二阶段(1978年—1998年)

这一阶段,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考制度的恢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群众办学热情空前高涨。由当地政府投资,地方集资,为学校先后建起了砖木结构教室及办公室5栋,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新校舍建成之后,全校师生莫不欢欣鼓舞。新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第三阶段(1998年—2008年)

这一阶段,学校实现了“两基”达标目标,200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对西部教育的重视,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生源逐年递减,学校规模逐年缩小,现只有8个教学班,学生228人,教师10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校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仍基本达到了100%,辍学率为0。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办学方向,做到了“人民办教育、教育为人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狠抓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学校管理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软件建设初见成效。

回顾过去,曾有辉煌的一页,展望未来,前程似锦美如画,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全校教师正在开拓进取,扬长避短,为营造新型的育人环境,为创建“让社会赞誉、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师生依赖”的品牌学校而努力奋斗!

学校历任校长及其负责人:杨世新、欧孟魁、赵举章、张映堂、刘敏、南世孝、郭仲民胡国民、刘安爱、赵仁、南世孝、张勤基、李进禄、苗克彦

(供稿人:苗克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